通常聽人講:“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其實原本是“無度不丈夫”,度即度量,指寬容的氣度。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無需狠毒,卻需度量,務必懷有豁達、開闊的包容心。
何為包容?包容就是共存。有這樣一則故事:某人得到一顆美麗而碩大的珍珠,可惜帶了一個小斑點。為使珍珠更加精美,他決定將瑕疵剔除。當削去珍珠的表層,怎奈斑點仍在里邊,于是只能繼續。直到最后,斑點消除了,可珍珠已不復存在。現實生活中不也充滿此類現象?常言“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哪塊黃金都有雜質,任何人都有缺點。當接納其好的一面,就只能允許不好的一面共存。因為世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純粹,不管你身居何位、想做何事,總難免有對立面,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如意。只有認清這些是必然的共存,才能坦然面對,避免無謂的爭執和糾結,使心中更多幾分從容與淡定。
懷包容心,實質是給他人以自由,尤其是思考的自由。當代社會必然存在“異質思維”,但思想的價值,并非上下一個腔調才體現其正確,真理恰是在競爭和辯論中得以彰顯。“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捍衛別人說話,不也是捍衛自己說話?假如沒有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宗旨,北京大學就不可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從更大的層面看,假如大唐帝國沒有對異域文化兼收并蓄,盛唐文明也不可能千古璀燦。“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一個社會,都應尊重他人自由的權利,都需正視異見、“雜音”,并適應反對者的存在。只有持包容的心態,才是高明的處事之道,惟此才能給事業帶來廣闊的視野和恢宏的格局。
一般來說,包容需要容忍,但這種容忍絕非憋屈,而是平心靜氣地放下。不僅如此,真正的包容還會從中找出積極的因素。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后,邀請曾關押他的獄警參加就職儀式。幾位伙計誠惶誠恐,因為當年多有侮辱、虐待之舉。誰知曼德拉在歡迎各國政要后說:“更讓我高興的是,曾陪伴我在羅本島度過艱難歲月的三位獄警也來到了現場。我年輕時性子急、脾氣暴,在獄中,正是由于他們的幫助,我才學會了控制情緒。”或許有人懷疑這是政治家的“作秀”,但反過來講,如果曼德拉心里總裝著仇恨,老揭自己的陳年“傷疤”,對己又有何益?包容不光是容忍,還應選擇性失憶——忘掉那些不快,并從壞事中汲取“正能量”。雖然面對惡言冷語、羞辱打擊,每個人都有權生氣,但世間最不值錢也最沒用場的是生氣。其實人生有兩樣東西不可不吃:一是吃苦,二是吃虧。善于包容的人,則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所以通常既是能忍的勇者,又是能化的智者。他們省下生氣的力氣,將之轉為倒逼自己的力量。正如曼德拉在就職儀式后對三位獄警所說:“在走出監獄大門那一刻,我已經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傷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
那么怎樣才能包容,很重要的是將心比心。“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若大家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也許對很多事情就容易理解,也更會生出寬恕之意。春秋管鮑之交,鮑叔牙與管仲一起做生意,本錢全由己出,分紅卻讓管仲多拿;兩人前線作仗,管仲進攻躲后、撤退跑前,引得眾人指責。鮑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又要奉養母親,自然希望多分錢,也更愛惜性命。”這不禁令管仲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事實上,人的無數心結難解開,就因缺了換位思考。只要做到這點,并將眼睛向前看,讓過去的事過去,我們將發現:“以德報怨”實乃智慧的選擇。齊桓公不記射鉤之仇,聽取鮑叔牙建議而任用管仲;曹操戰勝袁紹后,將屬下通敵書信悉數銷毀、既往不咎,無不體現設身處地的寬恕,也展現放眼長遠的包容。這份包容的意義還在于,它將現實或潛在的對手變成了自己的伙伴,而這正是他們在群雄紛爭中成就大業的關鍵要素。
當然,包容也有原則和底線。我們不可能無限忍受外界欺凌,一味遷就對方犯錯;也不可能對蠻橫無理之人、姿意妄為之事聽之任之,放任其粗暴侵犯文明社會的基本準則。所謂理性的包容,應有包的邊界、容的限度,絕非遇啥容啥的被動姿態。從深層次講,包容也是無聲的教育,本具有引導的功能。相傳古代有位禪師,某晚見墻角放了張椅子,知是出家人違規越墻出去溜達。他不動聲色地移開椅子,自己就地而蹲。果然有一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著禪師的后背跳入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現是自己的師傅,頓時驚惶失措。禪師會是怎樣的反應?只聽他平靜地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這就是包容。禪師沒有呵責,但小和尚此時的心中一定不是僥幸,而是深深的觸動。不過,就這樣一次,這樣一個夜晚,而不會三番五次縱容。假如小和尚轉天再次翻墻,禪師送上的就不會再是自己的后背……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展示了大氣的風范和境界。人生苦短,若錙銖必較,總在埋怨、憤恨中耿耿于懷,那是自尋不幸,好比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即使發泄一場出口氣,不僅與事無補,反容易使矛盾激化。懷包容之心,從根本上講,也是善待自己。正如弘一法師所說:“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包容不會讓人失去什么,卻讓我們的心態更平和、心情更愉悅。因為在你原諒一個人、寬容一件事的時候,你心中的仇恨與煩惱往往也就消失了,我們更多感受到的將是人生的幸福與快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