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分為出生前、哺乳期、生長肥育期,以及成年繁殖期,每一時期的生理狀態不同,其營養需求也不一樣。通常根據其生理特點和生長培育目的,把豬群劃分為仔豬(哺乳和斷奶仔豬)、生長豬、后備種豬、妊娠母豬、哺乳母豬和種公豬等。
小香豬的飼養管理和大型豬相似,一般可以概括為16字:“認真觀察,保持干凈,合理分群,詳細記錄”。
第一:認真觀察
一:觀察豬只的食欲、糞尿、被毛是否異常,有異常則為機體有病。
二:觀察豬的行為,有無發情表現,相互爬跨,外陰部紅腫,騷動不安,有無全身頗抖發燒現象。若豬群扎堆,說明豬舍溫度過低、有無豬精神不振表現;另外看豬的呼吸頻率是否正常,腹部有無上抽或脹氣現象。
三:觀察豬舍設備飲水器完好狀況,豬床是否干燥及門窗安全。
第二:保持干凈:主要指豬床、運動場、豬體、環境、飼養工具及飲水要保持干凈,必須做到這“六凈”,否則對豬會發生不良影響。
第三:合理分群:經常不斷地按生理狀態、體重大小、豬只個性調整豬群。比如,妊娠母豬和空懷母豬分圈飼養,否則,母豬發情相互爬跨造成妊娠豬流產。體重相當的豬同圈養,不能造成小豬吃不上料而逐漸消瘦。
第四:詳細記錄:主要指產仔記錄,配種記錄,飼料消耗記錄,生產周期記錄。
第一:哺乳仔豬
通常指仔豬出生至斷奶階段。斷奶時間以6-8周齡為宜。
一:做好哺乳工作:讓仔豬及時吃到初乳,出生后1—2天人工協助固定奶頭。仔豬每日生長約需鐵7毫克,而豬乳中含鐵量很少,仔豬從母乳中每頭僅能獲得不足1毫克的鐵。因此,必須結仔豬補鐵。出生3天內肌肉或皮下注射右旋糖酣鐵鉆合劑(為普通仔豬量的1/2),或舍內放置含有鐵銅合劑的礦物質添加劑,仔豬自由舔食以滿足需要。同時,肌肉注射0.1%亞硒酸鈉0.2毫升(為普通仔豬的1/2量),以防止鐵硒缺乏。
二:補料:仔豬4周齡左右時可開始補料,一是訓練仔豬開食、二是補充母乳供應的不足,促進腸胃發育。乳豬飼料少而精、營養全價平衡。
一般哺乳期飼料配方為:玉米54%,高粱8%,豆餅15%,花生餅5%,色粉4%,麩皮5%,磷酸氫鈣0.5%,石粉1%,食鹽0.5%,復合添加劑1%,青草干粉6%。
哺乳仔豬35—45日齡,一般體重5千克左右,是饒烤優質乳豬的最佳時期。
第二:斷奶仔豬
斷奶仔豬一般指斷奶至80日齡,體重5一10千克左右。仔豬斷奶后,生長所得營養完全靠采食日糧而獲得,再加上仔豬消化能力還不十分健全,因此,飼糧的營養好壞直接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所以,此階段飼喂日糧要求營養全面、適口性好、易消化。斷奶仔豬應母、公豬分圈飼養,否則影響小公豬體況發育。
一般斷奶仔豬飼料配方為:玉米53.2%,豆餅16%,花生餅3%,色粉4%,麩皮15%,石粉1.5%,食鹽0.3%,復合添加劑1%,青草干粉7%。
第三:生長豬
一般指80日齡至4月齡.體重在10—18千克之間,是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飼糧營養以滿足其骨骼、肌肉生長的需要,而骨骼的生長與磷有關,因此滿足礦物質營養尤為重要。生長期豬較易飼養和管理。
一般生長期飼料配方為:玉米52.2%,豆餅18.5%,花牛餅6.0%,麩皮10.O%,石粉1%,食鹽O.3%,復合添加劑1%,青草干粉10%。
第四:后備豬
一般在4—6月齡時,小豬體重18—20千克左右。選留作種用的小公、母豬,要求每頭體格健壯、發良育好、具有品種的典型特征和種用價值。要求皮毛全黑、微垂腹等。首次配種于6.5月齡后進行。飼料日糧調劑可因地制宜,一般控制其采食量80%左右,避免過肥,適時按體重大小分群飼養,每圈5—6頭。
第五:妊娠豬
懷孕到分娩約115天,初產母豬體重約30一35千克,經產母豬體重35—40千克。前80天為妊娠前期,后35天為妊娠后期。
母豬在妊娠期的體態和增重不是越肥越好,過于肥胖,使子宮周圍脂肪過多,影響子宮空間、體積的擴展,從而影響后期胎兒的體重增加和發育。所以,妊娠母指要保持一定的、適宜的肥胖狀態。妊娠前期在保證氨基酸的平衡及微量元素的需要前提下,其營養需要高于維持需要的10%一20%較合適。
妊娠后期,胎兒生長發育速度快,胎兒出生體重的80%在此階段形成,每天的營養需要劇增。此時,妊娠后期母豬的營養水平應高于妊娠前期。
妊娠母豬的營養水平控制在消化能10.9—11.3兆焦/千克,粗蛋白13%一14%,賴氨酸0.6%,鈣0.7%一0.8%,磷0.55%一0.65%,每頭每日采食量控制在1.5千克以內。
第六:哺乳母豬
飼養哺乳母豬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產乳量和乳質量.以滿足仔豬正常發育的需求,確保斷奶成活。
一:飼糧營養水平:消化能12.14—12.56兆焦/千克,粗蛋白16%一17%,賴氨酸0.62%一0.70%,鈣0.7%一0.75%,磷0.50%一0.60%。每日每頭采食量根據產仔多少和母豬的體況而定,一般在1.0一2.0千克左右.
二:喂食:母豬分娩后身體極度疲勞,體力減弱,消化機能尚未恢復正常,宜飼喂易消化的飼料,如小麥麩等。一般分娩當天0—5千克,全料濕拌;第2天為0.7千克:第3天為1千克序;第5—7天為1.2千克;8—32天為1.5千克,青料適補;33—35天為1.2千克,青料任食;35—56天逐減到0.5千克,青料任食。
三:管理: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外界刺激,嚴禁產后互相調圈、改變生活環境。如缺乳、少乳,在日糧中適當增加蛋白質飼料和青綠多汁飼料,可起到催乳的作用。
第七:種公豬
除留作種用的公豬外,對公小香豬一般出生5—7天即施行閹割,閹割后的公小香豬生長快、效益好。對種公豬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強健的體質,有較好的性欲,產生數量多、精子活力強的精液。
一:配種:一般6月齡以上的豬均可進行繁殖配種。配種次數每2—3天1次,達到12月齡以后可每周4—5次。在自然交配情況下,1頭公豬一年可配50一60頭母豬。如果采取人工授精,將提高20余倍,因此,采用人工授精技術是挖掘優良種公豬基因資源的重大措施之一。
二:喂食:公豬日糧結構應以豬料為主,尤其在擔負配列任務期間精料應占80%一90%,其他青綠飼料等占10%;非配種季節,能量蛋白飼料應減少到70%一80%,其余用青綠飼料來滿足。一般體重小于25千克,每日每頭可喂0.9千克;25—30千克,喂1.1千克;30千克以上喂1.5千克左右為宜。
三:管理
抓好青年公豬首次配種的調教,應選擇母豬與公豬個體大小適中,性欲旺盛,確保首次配種成功,否則將影響種公豬的性格。
充分利用1一2歲公豬配種能力最強的特點。
避免公豬使用過頻或長期不用,做出合理配種計劃。
種公豬在飼喂2小時左右后方能配種。
加強飼養管理和運動,每天下午各運動一次,約1小時、2千米為宜。
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原因飼養種公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