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默夫婦,美國有名的“金錢伉儷”,丈夫斯科特·帕爾默和太太寶芬妮·帕爾默。 “金錢人格”概念,就是這二位提出的,而除了理論,這二位還在美國發起過一個活動叫做“有錢夫妻”,幫助夫妻制訂財務計劃,這個項目他們已經做了三十多年了,火遍美國,有數千對因為家庭財務問題走到離婚邊緣的夫妻,在這個項目的幫助下,走出危機。
《談錢不傷感情》,是美國情感與理財專家帕爾默夫婦,為因金錢問題而陷入婚姻危機的夫婦們量身定制的“婚姻解藥書”,揭示夫妻間金錢問題的根源:“金錢人格”,并據此為給出了一整套解決金錢問題,挽救婚姻關系的操作方法。
第一部分,本書糾正了我們對夫妻間金錢問題的固有看法,認為引起矛盾的不是窮也不是“小氣”或“揮霍”這種低層次的描述,接著提出了一個最核心的概念:金錢人格,還有它的分類和特點。
第二部分,根據金錢人格這個理論,本書對因為金錢問題而產生的家庭關系危機,給出了一整套解決方案,來挽救亮紅燈的婚姻或者親密關系。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要說的書是《談錢不傷感情:影響夫妻關系的5種金錢人格》, “談錢傷感情”,這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雖然說的時候多半帶一點玩笑的成分,但是,金錢問題對親密關系的破壞,這個是確實存在的。這本書里給了一個數字,在美國,離婚率已經接近50% 了,而這些離婚夫婦當中,有7成以上,都是因為金錢問題離的。
可能美國的例子離我們有點遠是吧,那就請再試著想象以下情節,管保叫你感同身受:場景一:購物節到了,在這前一天,你老婆還在發誓“剁手”,結果你馬上就發現,攢了很久的、準備用來度假的專款,都被她拿去清空購物車了,這時候,你會不會很無語?場景二:有一天需要用錢的時候才忽然發現,原來你老公瞞著你,砸鍋賣鐵開了一家新公司,你們全部家當都扔進里邊去了,這時候,你會不會氣得要死,想馬上拉著他去民政局?
就算上述這些情景你都沒經歷過,那你們有沒有為了各自的應酬經費、化妝品預算、給各自父母的節慶紅包金額這些小事吵過、煩過、抓狂過?為什么一碰到金錢問題,我們感情的小船總是說翻就翻呢?慣常的思維都容易把這歸咎于某一方太揮霍,或是某一方太摳門兒,但這本書,會告訴你,并不是這么回事兒。
下面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來頭不小,他們就是美國有名的“金錢伉儷”,帕爾默夫婦,丈夫斯科特·帕爾默和太太寶芬妮·帕爾默。前面說的“金錢人格”概念,就是這二位提出的。而且不光是理論,這二位搞實踐也很成功,他們在美國發起過一個活動叫做“有錢夫妻”,幫助夫妻制訂財務計劃,這個項目他們已經做了三十多年了,可以說是火遍美國,有數千對因為家庭財務問題走到離婚邊緣的夫妻,在這個項目的幫助下,走出危機。
而這本《談錢不傷感情》,就是他們為存在金錢問題的家庭量身定做的一本“婚姻解藥書”。那么這本書到底寫了什么呢?簡單概括,首先,這本書糾正了我們對夫妻間金錢問題的固有看法;然后,提出了一個最核心的概念:金錢人格,還有它的分類和特點;最后,根據金錢人格這個理論,對因為金錢問題而產生的家庭關系危機,給出了一整套解決方案,來挽救你亮紅燈的婚姻,或者親密關系。下面我們就分別具體來講講。
如果說一個家庭,或者說夫妻之間,為什么會出現金錢問題,相信很多人張口就能回答:因為缺錢啊。聽起來好像是這么回事,老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嘛。但換個角度想一下,富裕家庭離婚時候因為財產問題的各種狗血劇情,我們新聞里看的也不少。還有一個解釋,是因為缺乏合理的理財計劃。這也不對,一個好的理財計劃只能保證你的財務狀況,但保證不了夫妻之間不出現金錢問題。
另一個常見的答案是“性格”,具體說,無非是一方覺得另一方“太敗家”或者“太摳門”。這個答案比較接近正確了,但還是似是而非,因為這還是把一種花錢習慣看作是某種“性格缺陷”的表現,而沒有正視,這種習慣其實就是我們的金錢人格。
反復說了好幾遍這個概念,這該給出準確定義了,其實也很簡單,每個人考慮和處理金錢問題的方式都是獨特的,這種方式,就是所謂金錢人格。
每個人的金錢人格都不同,但常見的,可以概括為五種,分別是:省錢王、消費狂、冒險家、求穩者、隨性者,名字都很生動:第一種,省錢王。這種金錢人格的人,一般來說都有本能的省錢沖動,花錢越少越驕傲。他們在財務方面很有條理,負責任。比如說,如果存了一筆錢準備供孩子上大學,那他絕對不會拿這錢去買艘游艇來玩。這種人你很少看到他們沖動性消費,任何一筆支出都是經過精打細算的,而且這種人非常討厭欠債,甚至連信用卡都不愛用。
第二種,正相反,叫做消費狂。他們從不在乎自己花了多少錢,或者這錢是為誰花的,他們也不一定多有錢,但就是喜歡花錢。在他們看來,花錢讓生活變成一場狂歡,今朝有酒今朝醉,每次購物都會讓他們無比興奮,即使是給別人買東西也一樣,幫人付賬、送人禮物、吃飯搶單、這些事都能讓他們無比快樂。他們的消費主張就是三個字:買!買!買!
第三種,冒險家:對于冒險家來說,消費主要是追求刺激。比如說大手筆投資,他們最看重的是投錢那一刻的興奮,有沒有回報并不重要。他們不太在意細節,只要聽到一點消息就會行動起來,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想法是過分的,沒有什么風險是不可承擔的,只要能夠滿足他們的冒險欲望。
第四種,求穩者:求穩者追求的是穩定安全,花錢之前愛做研究、做調查,他們不追求最低價格,但看重性價比,或者是投資的穩妥。比方說他們要買房產,不光看房價戶型物業這些,方方面面都要兼顧,甚至要測一測土壤成分,看有沒有有毒物質,跟省錢王不一樣的是,他們不是不肯花錢,只是要等他們從口袋里掏錢出來,你要有足夠的耐心。
第五種,隨性者:這個好理解,他們對金錢的態度比較隨意,不管有錢沒錢,他們都不焦慮。他們對金錢沒感情,也不做規劃,花錢不花錢全憑感覺,他們覺得在金錢上浪費精力和時間真是得不償失。
所以你看,不同的金錢人格,處理金錢問題,會這么大相徑庭,而且,一個人的金錢人格可能不止一種,而是兩種甚至三種的排列組合,這樣,彼此看待金錢問題的差異可能就更大,你想象一下吧,一個省錢王嫁給消費狂,一個隨性者娶了求穩者,他們每天做出跟金錢有關的決定,他們的金錢人格都在激烈碰撞,那要是不吵,不就奇怪了嗎?
了解了金錢人格這個概念,只是第一步,前面說了,這是一本專供存在金錢問題的夫妻解決問題的解藥書,那針對金錢問題發展到不同程度的夫妻,這本書里也給出了不同的“治療方法”,我們由輕到重,依次來講,先說第一個階段,就是“預防階段”,先學會不同金錢人格的相處之道,這就等于在出現問題之前就學會解決方法。
第一個注意事項是,不要指責對方的金錢人格。這種因為金錢問題而引起的爭吵,之所以會比其他爭吵都更“傷感情”,主要因為金錢人格是非常個人化的,是我們性格的一部分,很難改變,很多人會覺得,攻擊我們的金錢人格,就是非常針對我個人,就等于直擊我們的要害。我的金錢人格就好像我眼睛的顏色,或者腳的尺碼一樣,你不可能改變眼睛顏色,也不可能把腳的尺碼變大兩號,所以別人攻擊這些,會讓我們有很強烈的被侵犯的感覺。金錢人格也是一樣,一旦被人指摘,我們就會感覺被攻擊了,需要奮起反抗。所以像,“我們日子過得這么緊,全是因為你是消費狂,你金錢人格有問題”,這類的話一定不要說。甚至這本書里建議我們,都不要指出對方的金錢人格,只是把這幾種分類告訴他,讓他自己對號入座。
不要指摘,記住這個第一要點,第二個步驟,是試著理解對方,這個說起來容易,但具體應該怎么做呢?這本書里建議,在你們雙方都對彼此的金錢人格有了了解之后,抽出一個或者幾個周末,由你們各自掌握財權一天,按照對方的金錢人格安排生活,這種換位,有助于體驗對方的思維方式,真正明白對方在金錢問題上是怎么想的。
下面再說說五種金錢人格各自在日常消費上的特點,知道了這個,你就知道這幾種人怎么樣用不同的辦法一一搞定。
先說省錢王,他們先天對消費比較緊張,會追求削減支出,也會用這個目標要求對方,很多爭吵就是這么來的,那怎么打消他們的緊張感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規劃,留出專項預算,比如節慶、假日、生日,這些時候,如果事到臨頭讓他們花錢,可能就比較困難,但提早提出來,一起制定預算,讓他事先有心理準備,這錢花起來就沒那么肉疼了,也不用在這些好日子里忍受他們“太糟蹋錢”的抱怨。搞定省錢王,需要的是計劃。
消費狂正相反,一到節慶花錢就剎不住車,這個不但容易引發爭吵還可能帶來債務危機,那怎么辦?書里給的辦法是以攻代守,比如你太太是位消費狂,快到購物節了,可能她本來的預算是100,但到時候一高興可能花得三五百都不止。這時候你需要提前給出一個參數,當然這里很有講究,比如這里給的例句,“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生日快到了,我們花300美元可以辦一個很棒的派對”,這樣,消費狂能得到的最大滿足就是,知道“她的配偶贊同她花錢”,這會非常有助于她遵守你們共同制訂的預算。搞定消費狂,需要的是主動。
求穩者,跟省錢王類似,但他們關注的是“這錢花的值不值”,這背后的思維,是對未來的焦慮,所以在對付省錢王的基礎上,要注意一個預備選項,那就是通過切實的預算,讓他明白,這次花出去的錢我們有確切的途徑能賺回來,這樣就有助于打消他們的焦慮。搞定求穩者,需要的是預備選項。
冒險家,冒險家追求的不是花錢本身,而是刺激新奇好玩,為了這個他們花錢不在乎,但如果不花錢也能達到這個效果,那他們也不是非花不可。所以,這就需要你的創意,怎么樣想出一些既有創新性,又比較經濟的點子,這就能做到好玩與省錢兼顧了。搞定冒險家,需要的是創意。
最后是最難辦的隨性者,他們花錢沒規律,而且經常沖動消費,也不喜歡計劃和約束。對付他們你要做的只能是經常提醒,比如你的生日、結婚紀念日他可能會忘,所以你要在之前給他一些明示或暗示,這樣的話,該花錢的地方他們通常不會差事兒,另外就是盡可能掌握主動,比如度假計劃之類,一定要提前表達清楚你的期望。最后,就是盡量多去體會隨性者這種“活在當下,享受即興”的生活態度帶來的意外樂趣了。
以上就是五種金錢人格的消費習慣,以及和他們相處的注意事項。了解了不同金錢人格的相處之道,就能預防很多問題,但如果這些問題已經出現了,那我們就得進入下一個療程,如何解決最危險的“財務不忠”。
我們前面舉了那么多關于關于金錢問題引發矛盾的例子,那些情景當中,你之所以會感到受傷、氣憤、抓狂,不僅僅是因為錢本身,最傷害感情的不在于你們如何花費金錢,而是你們在花費的時候是否違反了彼此之間的約定:財務忠誠。
如果有違這種默契,忽略對方的感受,就會造成傷害,我們把這種行為,稱為財務不忠。最傷害感情的正是這種財務不忠,不管你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財務不忠,都會讓你們的婚姻走向崩潰的邊緣。因為財務不忠直指夫妻關系的核心,它破壞了信任,體現出夫妻間的漠不關心和不尊重,這非常傷害感情,無論涉及的金錢有多少。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哪些不良的金錢習慣,會進一步直接促發財務不忠。
第一,財務分離,夫妻雙方各自設一個或幾個自己的賬戶,分離賬戶這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甚至還有很多好處,但問題在于,這個或這些賬戶是否透明,如果不透明,那么這就是小金庫。我們都知道,小金庫這個問題那是很敏感的,無論里邊有多少錢,無論你出于什么目的設這個小金庫,都會讓自己的配偶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第二,過度消費和債務。債務的壓力也會讓夫妻出現財務不忠,夫妻雙方都贊同削減開銷,但是消費狂忍不住要去買新款手機或者漂亮鞋子,冒險家又忍不住要去跟朋友一起投資創業,這時他們就開始有了小秘密,開始撒謊、隱瞞收據甚至借錢來填坑,而一旦有被發現的可能,就只能變本加厲地再撒謊、再隱瞞、再借錢,也就是說,不停用一個錯誤掩蓋另一個錯誤,這是一種可怕的惡性循環啊。
第三,缺乏計劃。這是很多夫妻都會出現的問題,比如說,他們一早就為孩子的大學計劃開始攢錢,但是因為丈夫在金錢人格上是個隨性者,所以這個計劃永遠停留在想,從來沒有真正實施。妻子是個焦慮的求穩者,隨著孩子日益長大,她的焦慮感逐漸增加。最后她要么不停抱怨,成為丈夫眼里的怨婦,要么自己偷偷去銀行開了資金賬戶,有朝一日被丈夫發現,兩口子打得雞飛狗跳。如果雙方不能共同解決的話,財務不忠就會出現。
第四,過度控制,這個非常好理解,如果你們婚姻中,一方牢牢掌握著所有的錢,那么我可以打保票,另外一方一定會出現財務不忠,他需要請朋友吃飯的錢,她需要買口紅香水的錢,如果一方緊緊攥住錢袋,又很不好講話,那么,另外一方被迫只好財務不忠。
第五,金錢秘密。這個跟前面說的小金庫差不多,主要說的還是一方背著另一方藏錢。作者在這舉的例子還挺溫馨,說有一位丈夫急需一萬美元做投資,但是拿不出來,這時候他妻子拿出一個塑料袋,里面全是零錢,妻子說她每次購物都在賬單上多寫10美元,把錢藏在胸罩里,一點點攢起來,竟然有一萬二。雖說這為丈夫解了燃眉之急,很感動,但過后一想還是后怕:自己老婆居然這么多年都瞞著自己。所以說,這種驚喜也少玩,玩不好就玩成“驚嚇”了。
如果你的婚姻中也存在這上面說的這些金錢問題,并且你還打算嘗試著解決一下,那從這往下,作者提供給你的就是一套具體的治療方法,你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來一次“金錢會面”。
所謂金錢會面,那就是當面溝通,把涉及金錢關系的種種問題,都當面講清,但在這之前,你需要進行一項準備工作,那就是“和盤托出”。作者給出的具體建議是:你們雙方各自帶一張紙,一支筆,找一間安靜的屋子。然后,在紙的中間畫一條豎線,把紙分成兩半,一邊兒寫你們金錢關系中好的一面,什么給予你希望,什么是你佩服對方的地方,比如說,“我們有房子”、“我們都有工作有收入”、“我們擅長買打折品淘便宜貨”……而豎線的另一邊兒,寫上困擾你的問題,你認為的造成你們婚姻關系緊張的壞因素,比如說,“我們消遣、度假這方面的預算太缺乏了,沒法享受生活”、“我們退休金沒存夠”、“我老公管錢太嚴,沒他許可我不能花錢”……
都寫好之后,建議你再斟酌一下,把可能刺激到對方的地方和諧一下,交流的時候,平心靜氣地坐在餐桌邊上,彼此先念出好的、令你感恩的方面,來表達你們對對方的尊重和認可。
之后,你們可以分享不好的方面,在這一步中,盡量聚焦于你的感受,一定記住,互相指責沒有任何好處。如果你為配偶花錢太多而擔憂的話,那么你應該解釋為什么會擔憂,正確的對話模式比如“我擔心我們退休之后會沒錢”,“我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和你一起去旅行”,“我不希望等我們老了躺在醫院里付不起賬單”,而錯誤的模式是:“我們度假的錢都讓你花光了,你這個敗家子!”
和盤托出之后,我們就需要金錢會面了,如果僅僅止步于“和盤托出”,那么你們只是在宣泄,而重建金錢關系的關鍵在于,有計劃、有目的的金錢會面。我們進行金錢會面的時候,應該極力避免和情感扯到一塊。大多數夫妻的愿景其實非常簡單,他們就是希望停止爭吵,希望能夠合作而不是互相對著干,希望解決問題,還希望關系和諧、沒有沖突。這個時候你們需要讓金錢會面不要偏離主題,為此,最佳方案是按此三個階段完成金錢會面:
評價(Evaluate)、需要(Need)和夢想(Dream)。
會面的前15分鐘,用來評價你們目前的財務狀況,這個步驟看似簡單,但這是終止財務不忠的關鍵。中間的15分鐘,交流你們在金錢關系中需要“得到什么”,坦誠說出你的需要,讓配偶看到你是多么信任他,這對增加夫妻感情有很大的幫助。金錢會面最后15分鐘是共同制訂實現夢想的計劃,無論你的夢想是什么,一起探討它們并開始為它們做計劃。
評價、需要、夢想,這三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連起來正好是:END,結束,做好這些,你就有望讓你們糟糕的金錢關系就此結束,重上正軌了。
如果你們堅持每個月安排金錢會面,幾個月之后便會發現你們之間的金錢關系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你們不再爭吵,不再互相怨恨,之前的不信任和財務的不忠也會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你們之間有道理的對話,這比銀行存款不停地增長更有價值。
從理論到實踐,上邊都說了,但是這些畢竟不是萬試萬靈,有時候爭吵還是免不了,那遇到這種極端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作者提出的辦法是,你要有一套“交戰法則”來保證底線,讓爭吵保持在可控范圍內,盡可能把爭吵的“傷感情”程度降到最低。這個問題,也還和前面一樣,要理論先行,我們先來看與金錢有關的爭吵背后存在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不承認自己的金錢人格。如果你真的想不再為錢而爭吵,你必須愿意承認自己的金錢人格,包括它好的方面和不太好的方面;第二,我們會做出自私的行為。每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或自己的需求上,而不顧這樣做會給對方造成怎樣的影響的時候,一定會導致爭吵;第三,我們會因為錢而脾氣變壞。金錢人格是很個人化的屬性,它給予我們某種個人的舒適區,我們很喜歡待在那里,當被迫離開舒適區的時候,我們會表現出攻擊性,變得很戒備。
好吧,下面就是作者為因為金錢問題而爭吵中的夫妻制定的三條“交戰法則”:
第一,停下來。還記得上小學時看到的消防安全示范嗎?如果我們身上起火的時候,第一步我們應該怎么做?沒錯,首先要停下來。所以對于撲滅感情之火來說,你首先要做的也是,停下來。不要在氣頭上爭吵,這會平息可能爆發的激烈爭吵,讓自己安靜一下,好好思考你這么大反應的背后,真正隱藏著什么樣的情緒,是恐懼?是擔憂?還是不被信任的感覺?所以這個時候先談談自己的感受是個不錯的選擇,不要談錢,因為這與錢無關。
第二,放下。放下什么?放下猜測。人們常說,猜測是最低形式的溝通。這話沒錯,很多與錢有關的爭吵都開始于猜測。比如說,你妻子沒有跟你提起她和朋友吃了40美元的午飯,你便猜測她對你不忠實。于是你會質問,妻子會覺得你不信任她,結果你們的對話以激烈的爭吵結束。所以,要盡可能地放下猜測,心平氣和地去發現真實的情況,一旦得知真相之后,你就可以理智地去處理它了。
第三,卷起袖子。“卷起袖子”干什么,不是動手打架,而是一起想辦法,著手解決問題。談到解決金錢沖突,沒有什么能夠代替妥協與合作。不要把問題都一股腦地推到對方頭上,這只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讓戰爭無休無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記得讓步,一旦我們了解了彼此的金錢人格,一旦我們在金錢會面中表達了自己的需要,一旦我們秀出自己的誠意開始修復金錢關系。那么卷起袖子,一起努力解決問題,那些沖突就會轉化為增強你們金錢關系的大好時機。
以上,就是《談錢不傷感情》這本書里最值得我們注意的精華內容,我們再來一起回顧下:首先,我們知道了金錢問題是破壞婚姻關系的最大殺手,而且導致金錢問題的,不是窮也不是“小氣”或“揮霍”這種低層次的描述,而是因為金錢人格,也就是我們思考和處理金錢問題的方式,這是我們性格的一部分;然后,我們知道了金錢人格大致分為五種,彼此看待金錢問題差異很大,一些爭吵,就是這么產生的。不同金錢人格之間的相處,有一定的規律,盡可能了解這些規律,能預防很多問題。
而有一些不當的財務習慣,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問題:“財務不忠”。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們需要建立“金錢會面”的溝通機制,用來“把事談開”,會面的準備階段和正式交流階段,都有很有效的范式。
最后,如果這些都不能奏效,不得不吵的時候,你需要制定一套“交戰法則”保證底線,這些都能幫助你把“傷感情”的風險控制在最低。
這些就是《談錢不傷感情》教給你的,不單是拯救婚姻危局的方法,更是一套夫妻間談論金錢問題的正確方法。雖然學完以上這些,不一定會讓你的銀行存款增加,你的財務狀況可能也跟之前沒有什么改善,但是你知道嗎?你已經在夫妻情感這個賬戶里有了很多積蓄,這比任何預算或者儲蓄計劃都重要。
撰稿:曲飛
講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