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區教育局做文員,枯躁呆板,但很清閑。
我按部就班地工作、相親、戀愛,以及準備和媽媽介紹的男朋友結婚。
就在婚禮前,我認識了一個男人,他34歲,正是男人見多識廣、風度翩翩的好年紀,讓24歲的我無力抵抗。
那時候我才明白愛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感覺,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什么才是愛情。
我毀掉婚約,辜負了愛我的父母,我不顧一切,不肯回頭,為了和他在一起,我要竭盡全力。
父母反對的一個原因是,他離異還有個兒子,所以我24歲,就成了后媽,有一個已經快五歲的兒子。
為了他,我和自己的家決裂了。我離開體制,和他一起創業。日子很難,但是我們彼此依靠,非常幸福。
三年里,我做了4次人流,他沒有要求我,是我自己覺得還不是要孩子的時候。
我們在一起的第四年,我父母覺得木已成舟,終于同意我們結婚了。
公司也進入正軌,我們的生活變成了玫瑰色,有車有房,有三十幾個人的小公司,而且我再次懷孕了,我給兒子取的名字是夢想成真的真,真真。
就在我覺得所有的幸福和溫暖都有了歸處,夢想變為現實的時候,噩夢來襲了,而且很俗套,就像一部狗血到爛的電視劇,而主角就是我。
接下來我的發展,很悲慘,也很心酸。至于故事的結局會是怎樣,恐怕需要你們去文章中尋找答案了。
這個真實的故事來自我朋友的盧璐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題目就是《
故事的原型來自盧璐一位讀者Jenny,這是她真實經歷過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讓她刻骨銘心。而在和盧璐促膝暢談之后,她決定把這個埋藏在心底里的事給說了出來。
盧璐的公眾號里,還有很多關于讀者的親生經歷和故事。
02
盧璐是我認識很久的一位朋友了,雖然我們不經常見面,但她卻像一個知心朋友一樣,可以傾聽大家的煩惱,她也經常和粉絲分享著她對生活、對愛情的一些看法。
或許這和她的經歷有關吧,她的人生,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絢麗多彩。
23歲,只身去法國留學,從學單詞到用法語寫完碩士論文;
30歲,遇到人生真愛,兩人一見鐘情,相伴至今;
34歲,和先生一起帶著孩子回國,重新出發。
結婚十年,盧璐做了六年的全職媽媽,帶娃之余,不甘于一種可能性的盧璐開始嘗試寫作,沒想到一寫就停不下來,漸漸把這份愛好變成了自己的職業。
從15年3月的第一篇文章到現在,盧璐已經寫了上千篇文章,她的文章主題萬千,有愛情,有婚姻,關乎人性,也關乎幸福,但不變的是她希望粉絲從她的文字中,能夠獲取力量的初心。
她的不少文章點擊量過百萬,被人民日報、羅輯思維、讀者等大型公眾號轉載,前幾天,我還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剛分享了她最新的一篇文章。
盧璐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不輕易言敗,滿腹嘮叨的全職媽媽也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03
我經常去讀盧璐的文章,不少文章總能給我一些啟發,讓我看到關于愛情、關于婚姻不同的一面。
或許是因為盧璐留法11年的經歷,或許是因為她十年琴瑟和鳴的婚姻,或許是她對生活極強的洞察性,讓盧璐的文章可讀性非常強。
如果非要我推薦盧璐的文章,讓大家對盧璐有一個更直觀的了解與認識,我會推薦這幾篇——
(關注盧璐說,回復 文章 閱讀)
現在社會中,對于母親有諸多有壓力性的輿論,讓母親們總是生活在內疚里。
我認識不止一個中國媽媽,孩子到了一歲半,不僅要母乳還要吃夜奶,從孩子生了之后,就和老公分床睡,更還有自己帶著孩子住娘家或者婆婆家,把老公打發回新房自住,美其名曰,方便照顧。
這哪里是方便照顧,這根本是方便出軌,方便離婚吧?
(關注盧璐說,回復 文章 閱讀)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我們都以為,愛情是婚姻中最重要的東西,對錢越鄙視,對愛越膜拜,這樣的婚姻,越接近神圣和純潔。
事實上,完全建立在愛情上的婚姻,是一種海市蜃樓的幻景。
因為愛情只不過是在一個有效期之內的荷爾蒙生理反應,過期之后,就是無感。
(關注盧璐說,回復 文章 閱讀)
我們就算能隔岸觀火地看到別人婚姻的問題,但也沒有人能夠感同身受的體驗到別人婚姻的態度。
那些站在婚姻鄙視鏈上層,喊著:老公出軌,我一定離婚,順便把他碎尸萬段的主兒,這只是你個人的,現階段的態度,既不代表真理,更不代表全部!
(關注盧璐說,回復 文章 閱讀)
選擇原諒出軌,因為這段感情總還有心無芥蒂的存活下去的可能。
選擇原諒婚外情,卻往往是事出有因,或者沒有足夠的錢和能力,來保證自己的生活品質;或者沒有足夠強大的心力,來重組自己的感情。
有過婚外情的還能持續下去的婚姻,并不是一方改悔了,革面洗心,而是兩個人在一起,從新開始另一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