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跑步與讀書不可負耳。一個人的閱讀史,其實就是他的精神成長史。浩瀚的金融書海,泛舟于多種不同類型的書籍之上,必然要有不同的閱讀方法。
漫卷詩書喜欲狂。以下這些類型的書籍,是金融人士經常會碰到的幾類書。究竟如何閱讀它們,你清楚嗎?
1 金融經典型教材:勤做心得批注
很多知名出版社都有一套經典的金融教材,供金融專業的學生或金融從業者閱讀。這樣的經典教材,值得細細品讀,而不是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式地趕快看完。
書中的很多基礎術語和理論觀點,不做深入的思考,是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為了防止自己走神,讀教材的時候,積極跟著作者思考,勤動筆,做批注,圈出一時沒看明白的地方,寫下自己困惑的問題,再花時間把這些問題弄清楚,效果會非常好。
2 知識工具型書籍:帶著問題查找
這類書我們一般叫做百科全書式的工具書,俗稱“大部頭”。這樣的書,如果你把它們當做是教材來研讀,未免過于浪費時間了。很多知識看了也不一定能立馬用上,而且看著看著就很容易枯燥起來。
比較高效的方法是,遇到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再去這種書中查找理論或者相關的解決方法。
3 人物傳記型書籍:關注人物品質
財經人物傳記,是可讀性非常強的一類書。他們一般以人物的生平事跡為線索,以時間發展為順序,幫助你詳細了解一個人的輝煌成就背后的心路歷程。
這種書,關注的重點應該是成功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而不是機械地套用成功方法。畢竟,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基本上是不可完全復制的。
4 職業考試型書籍:多輪復習循環
金融人士考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或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證書的時候,也會指定要求大量的考試教材,而且這些教材還是英文的。
此類證書備考教材,只看一遍是遠遠不夠的。第一輪要精讀,掃除知識盲點;第二輪要鞏固重難點;第三輪是考前的查漏補缺。每輪花費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周期越來越短。
5 心靈氣質型書籍:與已有經歷聯系
提高心靈與氣質的書籍,往往能給精神世界帶來洗禮和愉悅的感覺,所以最好不要以過于功利的心態來閱讀。
如果你覺得書中的某一句話說得很好,一定是某個地方引起了你的共鳴。那么不妨聯系一下你過往的經歷,思考一下自己的得失,找找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法。
6 歷史敘事型教材:梳理發展脈絡
讀史可以明智。很多成功的金融職場人士,具有遠見和洞察力,離不開他們對歷史的深刻理解與把握。今天在金融市場發生過的許多事情,其實很多都是昨日重現,而且將來還會以近乎相同的方式再次上演。
一部氣貫長虹的金融史,可以讓你了解金融發展的脈絡,避免掉進“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陷阱之中。每個階段的金融特點,要與當時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相結合,不能孤立地割裂。
▎申明:本文為公眾號“金融看客(jrkanke)”原創作品,作者林梢玥,轉載請注明來源。金融看客(jrkanke),做人人看得懂的金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