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勺在耳道內輕輕捻動,酥麻的電流貫穿全身,試問這世界上還有比掏耳朵更爽的事情嗎?
除了舒服過癮以外,很多人還很享受大塊耳屎被掏出來的成就感,沐浴后用棉簽清理耳道的清爽感,更有甚者會定期花高價找采耳師傅給耳朵來個全套至尊套餐。
人們普遍覺得,時不時給耳朵來一次大掃除,可以保持耳道的干凈衛生。殊不知,耳屎根本無需特殊清理,頻繁掏耳朵有可能會越掏越堵,不當的掏耳姿勢甚至還會造成鼓膜損傷、耳道發炎,顱內感染...
耳屎不必掏
它自己會出來
耳屎有一個文藝的名字:耵聹,也叫做耳垢。
從耳廓開口處到鼓膜這個部分,叫做外耳道。外耳道由外側軟骨部分以及內側骨質部分組成,前者約占耳道的1/3,后者占2/3。
外側軟骨部分是耵聹的生產車間,這里被皮脂腺、耵聹腺和毛囊覆蓋,腺體的分泌物與脫落的皮膚、皮膚上的細菌、偶爾脫落的毛發、以及亂入耳道的水漬混合,形成了耵聹。
外側軟骨和內側骨質的交界處被稱為峽部,這里是外耳道最狹窄的地方,峽部內側的位置通常是耵聹的存儲車間。
之所以說耳屎不同于其他的屎,原因有二:
首先,正常情況下,耳屎并不會越囤越多。耳道附近的皮膚移行方式是從內側再到外側,當我們說話或咀嚼的時候,皮膚移行連同顳下頜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運動可以幫助耳屎自動排出。
其次,耳屎作為耳道里的疏水、保護性覆蓋物,它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免受水漬、感染、創傷、異物損傷的作用,耳屎還可以把耳道打造成一種酸性環境,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
當然,萬事皆有例外,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耳屎不會自動排出,長期大量蓄積在耳道內,越堵越多,形成耵聹栓塞。這些特殊情況包括但不限于:
耳道出現骨性生長物 先天或后天的耳道軟組織狹窄 創傷形成的外耳道軟骨塌陷 耳道內可見感染性疾病和皮膚病(例如外耳道炎、濕疹) 老年人耳道皮膚腺體萎縮(會產生很硬的耳屎),皮膚衰老導致正常移行模式受損 ...
值得一提的是,不當的掏耳習慣是造成耵聹栓塞的一個常見原因。比如說用棉簽掏耳朵往往會將耳屎推向耳道更深處。此外,長時間佩戴助聽器、耳塞,也可能導致耳屎堵塞耳道。
耵聹蓄積通常是無感的,不過當你出現了以下癥狀,那就證明耳朵確實該掏了。
聽力下降、耳痛、耳悶脹感、瘙癢、反射性咳嗽、頭暈、耳鳴、手癢
這里說的掏耳朵,并不是指在家用挖耳勺隨便挖挖完事兒,求助采耳師傅或者你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去醫院(是的,醫院耳鼻喉科有專業掏耳服務)。
耳鼻喉科醫生做出專業的診斷后會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比如說沖洗耳道、借助耵聹溶解劑、或者憑借專業的器械和高超的掏耳手法幫你清除耳屎。
整個過程可觀可視可把控,把對耳道皮膚和鼓膜的損傷降至更低。
別追求顱內高潮了
一不小心可能還會顱內感染
說了這么多,料到很多人還是會控制不住掏耳朵的手,心存僥幸盲目掏耳,可能會帶來沒必要的風險。
耳道內部骨質部分沒有皮下組織,只有一層薄薄的皮膚,用硬物在耳道內亂摳,一不小心就會擦傷耳道壁、損傷鼓膜,甚至還會造成耳痛、出血、耳鳴、聽力下降、鼓膜穿孔等等。
在網絡隨手一搜,掏耳朵掏出事的案例還真不少,有去采耳導致耳朵患上“腳氣”的。
還有亂掏耳朵導致耳朵霉菌感染的。
用棉簽掏耳朵,棉纖維和耳屎都卡在耳道里,導致顱內感染的。
還有市面上很火的耳燭療法,據說有“不可言喻”的功效,然而這個方法不僅清不了耳屎,還有可能造成耳部損傷、面部燒傷。美國FDA和多項實踐指南均推薦患者避免使用耳燭來清除耳屎。
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覺得耳朵油油的,或者進水不舒服,可以選擇用柔軟的紙巾局部擦拭外耳廓,輕輕清理干凈即可。耳朵癢的話可以輕按外耳道的軟骨來緩解,可千萬別用硬物或棉棒在耳道里捅來捅去了,更不要與他人共用一個掏耳勺。
如果耳朵實在不舒服,建議直接去醫院,畢竟專業又安全的掏耳服務,誰不愛呢?
End
參考文獻:
https://www-uptodate-com.webvpn.sjlib.cn/contents/zh-Hans/cerumen?search=耵聹&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64&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