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為了控制血糖選擇不吃水果,雖然這樣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血糖不會升高,但是卻導致身體里缺乏了每日所必需的維生素。其實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 水果并不是一個不可觸碰的“雷區”,只要選擇恰當,不僅不會導致血糖升高,還可以滿足糖尿病患者的味蕾和保證維生素的攝入,這不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嗎?下面 我們就來看看糖尿病患者應該怎么食用水果才是正確的!
糖尿病患者的食譜中,水果占有重要位置,它可以提供人體所需要的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等,對人體十分有益。尤其新鮮的應季水果種 類繁多、色香味俱全,為許多患者所喜愛。然而由于水果含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而糖又屬于限制攝入范圍。因此,如何合理選食,十分講究。有的糖尿病患者對 水果一概排斥也是不可取的,關鍵是選擇什么樣的水果食用、食用量多少、如何食用更合理。水果的含糖量懸殊很大。西瓜、甜瓜、青梅、椰汁的含糖量均在5%以下,可適當選食。如西瓜的含糖量為4%,僅是大米的1/19,與豆腐相似,所以只要不過 多食用,是可以吃的。含糖量在6%~15%的水果有橙子、檸檬、葡萄、桃子、李子、杏子、枇杷、菠蘿、蘋果、甘蔗、橘子、柚子、梨、荔枝等,食用要多加小 心。含糖量在16%以上的水果有石榴、香蕉、大棗、紅果,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尤其是加工制成的蜜棗、柿餅、葡萄干、杏干、桃干或果脯必須禁食。
通常情況下,糖尿病患者血糖穩定后,因各種原因導致無食欲的患者,可選擇部分水果代替主食,即在第一、第二類食品[1]之間進行交換。如225g橘子(帶 皮,小半斤)或175g(三兩半)蘋果相當于25g主食。干果、果汁及水果罐頭含糖量高,不同于新鮮水果,糖尿病患者最好不吃。點心含有較多的糖、牛奶及 奶油等,熱量多且不好計算,糖尿病患者最好不吃。
一些蔬菜可以作為水果食用。其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和無機鹽,又美味多汁,同時含糖量又低。如番茄、菜瓜、黃瓜含糖量均為2%左右,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水果替代品。最后是水果的吃法。不要在飯后馬上吃,以免使餐后血糖進一步升高,建議在兩餐之間或睡覺前吃。試探著吃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即在吃水果后2小時測一下血糖。 若血糖增高則需減少水果的量;若水果減量后血糖仍然較高,那么需再適當減少主食的量。總之,要將水果作為飲食治療的一個部分全面考慮,統籌兼顧,達到既補 充營養、又控制血糖的目的。
注:
[1]: 第一類食品主要以供給淀粉為主,包括谷類、芋類、豆類(大豆除外)、含淀粉多的蔬菜及種實類(如藕、慈菇、栗子、百合、玉米等)。其中,大麥、玉米等粗雜糧含糖指數低、吸收慢。
第二類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尤其維生素C)和礦物質(尤其是鉀)。水果的主要糖分是果糖、葡萄糖、蔗糖,此外還有淀粉。水果還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素 (果膠),因此,吃水果對身體有益,是每日所需的食物。但水果中所富含的單糖和雙糖,可使血糖增高,應限制總量。另外,對于血糖較高的患者,暫時不宜食 用,待血糖降低后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