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章法好比穿衣,漂亮的衣服可以使人增添魅力,好的章法可以讓作品錦上添花,甚至遮掩作品的不足。
章法在當代書法創作中尤其重要,有時甚至超過了書寫本身。
但不管怎樣,章法畢竟是“衣服”,最重要的還是書寫本身。
掌握章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對于今天的書寫者來說,也是一個基本素質。
1、濃淡干濕變化
顏真卿祭侄稿的墨色變化,堪稱典范。全篇書寫自然流暢,用筆由濃到淡,再直至完全干枯,然后再次蘸墨,形成濃淡變化的自然段。
豐富的墨色,節奏分明,對比強烈,看起來十分過癮。
林散之在筆法和用墨上是有貢獻的,他開創了真正意義的絞轉筆法,又將國畫的皴擦運用到書法中,極大增加了筆墨的表現力。
體現在章法上,林散之墨色變化極為豐富,尤其善于用水,干濕、濃淡,皴擦,手法多樣,對比強烈。
用墨干凈透亮,帶有一股仙氣,對當代創作產生重大影響。
2、疏密變化
清代書家鄧石如云: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
王鐸在疏密運用上,極具匠心。此作品疏密對比強烈,濃淡變化自然,特別是寫到中字時,一個豎線拉到底,獨占一行,膽魄之大,無人能敵!
留白與節奏的變化,可謂駕輕就熟。
3、錯落變化
蘇軾手札,寫的不緊不慢,悠然自在,極有風韻。尤其在章法上,按照斷句自然分成若干段落,形成長長短短的章節,如同詩歌的平仄,節奏感分明,段落間的空白,與黑字映襯成趣,并形成疏密反差,看上去美不勝收。
4、 快慢變化
米芾是個不安分的天才,此件作品極為典型。前兩行還是規規矩矩,按正常書寫展開,可后兩行突然加速,行書變為狂草,變化之大,對比之強烈,古今絕無僅有。
此章法,在今天看來,依然驚心動魄,令人稱奇。
5、奇正變化
董其昌云: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此趙吳興所以不入晉唐門室也。
奇正變化,就是字形的姿態和動感,章法布置不要每個字都很端正,像“打立正”,要有意識地進行左右的擺動,產生動感和節奏,方才生動有趣。
懷素苦筍帖,字形左右倚側,行線錯落生動,幾個字相連形成字組,字組間疏密對比強烈,全篇富于變化,生動多姿。
相比之下,啟功先生的臨作,太過于端正,行線筆直,缺少變化。
6、大小(長短、寬窄、粗細等)變化
蘭亭序在章法上無愧杰作,我們仔細觀察,全篇字與字之間變化相當豐富而強烈,不僅有大小變化,還有長短、寬窄、疏密、粗細、倚側等多種變化形式,手段之豐富,變化之莫測,令學者難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