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這四句話是孔子講的。前兩句是古時候的成語,孔子在跟弟子們說話的時候,就把“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兩句成語引用出來。下面兩句是孔子的話:“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是孝順父母,“悌”是友愛兄弟?!捌洹敝傅氖切侨实母??!芭c”通“歟”,表示語氣不那么肯定地說出來。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按照《論語》編輯的次第來講,也可以找到一些相連貫的意義?!秾W而》那一章,孔子教我們學的,全部內容來講,有內學,有外學。《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論文,曾子著作《大學》,開頭就講:“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明明德”是內學,“親民”是外學?!懊鞯隆本褪敲總€人都有的光明的德性,性就是子思作的《中庸》:“
天命之謂性”,天性是天然而有的性,本有的性。明德,是每個人本有的德,是一片光明的?!懊髅鞯隆本褪前l明我們自己本有的明德,叫內學。內學是要把我們內在本有的品德發明出來。外學,《大學》叫“親民”,是到外面去替國家、替一些人辦事情。在《大學》的八個條目中,內學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外學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笨鬃釉凇墩撜Z》第一章《學而》中,內學外學通通有。內學外學最重要的是“仁”字,“仁”的根本是孝悌。
了解了內學外學這兩個體系之后,必須了解“仁”字?!叭省弊?,就內學來講,必須講“仁”,從外學講,也必須用“仁”。內學的“仁”是從內在的“明德”發出來的,發出來之后,要用“仁”,在家庭里社會上待人接物就實行“仁”,以“仁”做出發點和根本。從外學來講,“務”當事務來講。各行各業都在做事情,“務本”是做任何事情,要先找到一個根本,做事情時全部的力量就用在這樁事情上。引申開來,君子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一個根本,
根本立得住了,然后道就生了,根本建立起來以后,道就能夠發現出來。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孔子說,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務本,那個本在“仁”字。君子求學,必須要學“仁”?!墩撜Z》:“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道德仁藝是有次序的。道是人人本有的本性,就是《中庸》講的天性,天性要起作用,就要起現象,那就是明德,明德就發出光來,那就有現象了。這得學儒學到相當的程度了,“學而時習之”,去練習,然后才明了。開始學,學“仁”,仁就是從明德里面發生出來的,“仁”學好了,就知道了“德”,因為仁是從德中發生出來的?!暗隆敝懒耍兔靼妆拘浴暗馈?,所以,本立而道生。
“仁”從哪兒學?孝悌,孝悌學好了,“仁”就學好了,“孝悌”就是仁的根本。把握了這個根本去學仁,仁就能學得到。孝悌是修身,在家里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到家里就很少犯上(修身、齊家);不好犯上,在外面就不會作亂的(治國);國治好了,天下人自自然然都來向你學習,歸向于你,這就能做到世界和平(
平天下)。
內學外學最重要的在仁,仁之根本在孝悌?!?strong>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易·系辭傳》,我們的身體是父母給的,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教我們,我們做一個人最根本的要知恩報恩,知恩報恩最重要的是孝順父母。兄長是我們的同胞兄弟,必須要尊敬。這是
仁的根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