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養落實的管理變革
田一 李美娟
核心素養在國際基礎教育改革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歐、美、加等教育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教育管理的目標指向、教育資源、制度建設、教師發展和教學環境等方面正在進行相應探索。日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的發布對于我國當前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從管理層面保障核心素養落實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現提出以下幾點思路:
轉變教育目標指向,樹立全面教育質量觀和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連接宏觀理念、培養目標和教學實踐的橋梁,在落實的道路上必須轉變原有的教育目標指向,使新時期教育目標更加清晰明確,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建立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統領的課程體系和評價標準,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從單純強調應試應考轉向更加關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轉變僅以學生成績、升學率為指標的功利化政績觀,要以黨的教育方針校準教育行為,遵循教育規律教學,關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實,重視學生社會責任感、探索創新精神、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統整各方教育資源,開展跨領域跨學科合作。
從宏觀管理角度來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各領域、各地區間的協同創新合作樹立起一面旗幟,為建立跨領域協同研究、分享成果的意識、保障學生核心素養共同發展的管理機制指出基本方向,有利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統整各方教育資源,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推動核心素養落實。
從微觀管理角度來看,全面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關注學科之間的互動,克服學科本位思想,注重學校跨學科團隊的建設;同時避免課程—教學—評價的不一致;并注意政策、理論與實踐層面的協調,真正使頂層設計的上位概念落實到教育的日常活動中。
推進民主科學的學校管理制度建設,鼓勵基于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研發。學校管理制度建設是保障核心素養落實的有效手段。建設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機制,讓教師參與學校教學管理的狀況,直接影響著民主化教學意識的養成,也會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審辯式思維、合作問題解決等關鍵能力的形成。同時研發基于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從理念上打破傳統學科本位、知識本位的思想,校長和教師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主體,要明確核心素養要義,在本校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體現對于學科的融合貫通,注重跨學科核心素養和高級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內容上,貫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開發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精品課程,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師素質上,能夠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將核心素養滲透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跨學科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師培訓,促進教師的理念轉變和專業發展。教師的基本教學技能和對新教育理念的理解是影響教育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教育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實施完備的教師培訓方案,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師培訓,保證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落實。對學校管理者,重在明確核心素養的要義和內涵,帶動學校開展核心素養教學的積極性,在貫徹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創新性探索落實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對教師,重在學科教學中體現核心素養的滲透,在課堂活動中體現核心素養的評價,開展有效的校內評價,形成有典型特征的學校案例。同時,還需要組織學校、區域建立互動學習小組,借助全國教學骨干的力量設計示范課,引領教師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專業發展學習和教學。
建設優質資源,創設良好教學環境,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供條件保障。資源建設和教學環境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外部保障。通過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和教學研究平臺,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水平,逐步形成多層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資源服務體系。在教學環境設計方面,鼓勵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理念的教育建筑設計的創新,為集體、小組和個人學習提供21 世紀的建筑和室內設計,便于學生離開座位自由移動,促進合作、互動和分享信息;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通過網絡化手段開創資源共享、模擬環境等平臺,通過豐富的學習實踐、人力資源和環境來支持21 世紀的教與學;教師與學生保持溝通,建立一種樂觀的教育文化氣氛,積極影響學生的學習。例如走班制教學、開放式課堂,以及當前比較流行的創客教育實驗室,通過創客模式踐行STEAM(游戲平臺)教學目標與探究式教學理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