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課程:核心素養視域中向上律動的連環畫
百年附小,舒卷連環畫卷;名校附小,律動向上情懷。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始建于1908年,直屬于南昌市教育局,2013年9月升格為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成為南昌市首家公辦教育集團。集團現轄疊山路校區、玉泉島校區和紅谷灘校區一部、紅谷灘校區二部、香溢花城校區等五個校區和南昌市龍泉實驗幼兒園。五個校區內共有教學班205個,學生13000余人,專任教師602人。其中市屬編制297人,紅谷灘新區編制164人,青山湖編制73人,另有校聘教師68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省特級教師10名,省學科帶頭人4人,省骨干教師13人,市學科帶頭人21人,市骨干教師13人。中學高級教師、小學特高級教師27人,小學高級教師159人,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10人。
行走于“畫面文化、向上人生”的的文化特色建設之路上的大附小,深刻地認識到:“文化育校、課程育人”,學校是課程實施的基本單位,課程實施必將引領師生向上人生。因此,沉下心,挖內涵,做課程,塑生命,開發“畫面文化”校本特色課程,成為當前學??沙掷m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正本——追溯畫面文化的內涵
1.什么是“畫面文化、向上人生”
南師附小教育集團現階段的學校文化品牌是“畫面文化、向上人生”。該文化主題是基于附小百年發展、尤其是近四十年來改革創新的積淀,結合附小人優良傳統、精神脈絡而總結梳理提煉出的。八十年代“五旗教育”旗幟飄揚,九十年代“五紅陣地”開拓奮進, 新世紀初“畫面文化、向上人生”嶄露頭角。多年來,以紅領巾電影院、電視臺等影視教育、電影課程為重點的學校文化建設、課程建設成績斐然,成果豐碩:
——2011年10月,校本教材《電影課——輕松學語文》榮獲南昌市“五五工程”科研成果獎。2014年校本課程《電影課》榮獲江西省中小學100門“出彩課程評選一等獎。
——2008年4月被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評為“全國電影課示范學校”。2011年,被評為江西省首批素質教育示范學校;2013年“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學?!?。2015年被評為江西省現代技術教育示范學校。
——2011年5月,承辦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委員會學術專題會議,向中國教育學會領導來自全國的教育行政領導、專家推介學校文化特色建設實踐的成果“畫面文化”,受到高度肯定和廣泛贊揚。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江西日報、江西電視臺等媒體對學校“畫面文化”做專題通訊報道。
所謂“畫面文化”,是以視覺媒介為載體,傳達積極教育意義的方式。對學校教育來說,即通過具有審美性、多樣性、教育性的畫面來傳播“真、善、美、優”的校園文化體系。
所謂“向上人生”,即通過“畫面文化”的熏陶,不斷促進全體學生全面、個性和可持續發展,樹立樂觀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引導他們求真、向善、尚美、創優。
2.什么是“畫面文化校本課程”
“畫面文化校本課程”就是“畫面文化、向上人生”的學校文化在課程教學層面的校本化表達與校本化實施。
在九十年代,校本課程主要是開發了影視課程。電影課安排進課表,集體觀看電影四十年如一日。我們以影視教育為主題,開展了深入的課題研究,編撰出版了校本教材《電影課——輕松學語文》,精心編寫出版了《電影課——輕松學語文教學案例集》供日常教學使用。
進入新世紀,“種子課程”的提出、開發與實踐,是附小在成立集團運行幾年后,基于學校”畫面文化、向上人生”文化大框架下,在新時期提出的一項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內涵發展、文化創新的重要項目,是縱深推進“畫面文化 向上人生”學校文化的重要抓手。
新時期,我們開發畫面文化校本課程,旨在將中國風、國際范的“經驗”與實施素質教育的現代實踐,通過校本課程對接起來,搭建一座溝通中國風、國際范、網絡云與素質教育的橋梁。
新時期,我們大力研發畫面文化校本課程,將一種古老的文化基因——直觀形象、詩情畫意,深深滲透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及其管理之中,擦亮“畫面文化、向上人生”的文化名片。以“畫面文化”為基點,以“課程文化、社團文化”為平臺,培育德高學實、藝美體健、具有國際眼光的中華少年。
二、定向——厘定學校課程哲學
有什么樣的課程,就有什么樣的童年。實施怎樣的課程,就有怎樣的教育質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課程如星火,點燃的是師生思維火把。
為此,我們提出種子課程體系,將“種子課程”作為“畫面文化”校本課程。因為每顆種子都有自己的基因圖譜,都有自己的生命畫面,也都有強大的向上生長力。持守“育人為本,知行比肩,豐富體驗,著力創新”的課程實施方向,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框架——構建學校課程體系
1.完善課程結構
課程設置的基礎是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特色。辦學理念為課程設置提供方向指引,文化特色為課程發展提供現實土壤。學校圍繞辦學理念和文化特色,進行整體課程體系的綜合建構。
為此我們構建自己的種子課程體系:指向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素養整體立人,尊崇孩子天性,啟迪孩子靈性,發展孩子個性,每個附小學子是一粒種子,茁壯成長需要陽光、空氣、水等養分,因此研發“陽光”、“空氣”、“水”課程——
空氣課程就是基礎性課程的校本化實施。
陽光課程就是陽光拓展課程和陽光家校課程。建立校內外拓展基地,發揮集團優勢,實現校與校,校內與校外多方聯動。
水課程,就是各校區根據校情創生的靈動課程,做到謀差異化聯動,求一體化發展,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這些課程里,既有基礎課程,也有拓展課程和個性課程,以此來促使學生接近生活、接壤社會、接觸自然、接連鄉土、接通社團,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多元志趣。
2.融合課表設置
學校的課程改革不是修修補補,不是簡單地增減一些課程,而是對課程進行時空的整體改造。
2016年,我們對課程表進行調整,將種子課程的課表設置與國家、省、市頒布的課程表設置進行了統整和融合,設計了一張融合課程表。第一到第五節課是基礎課程,第六到第七節課時拓展課程和個性課程;實行長課、短課結合;預留給自主課程的時間充分完整。這些保障了課程的有效實施。
四、耕耘——透視學校課程實施
說了算,定了干。從2016年3月起,種子課程正式啟動實施。各類具體課程定時間、定教室、定教師、定人數,定內容,常態化進行。
(一)“實踐體驗式”拓展課程,積淀豐厚人文素養
立足地方特色,挖掘學校資源,開發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體驗課程,給學生印發了實踐體驗卡,孩子們憑卡可以到學校的校外實踐基地參加體驗,將課堂從教室拓展到場館,從校園走向自然,合上書卷,起行萬里,去全面體驗社會生活。
1.場館實踐,課程在館中。既有實體場館,在革命烈士紀念館、八一起義紀念館,紅領巾小小講解員講解近150余場,服務數千人,省委書記強衛點贊:“激活紅色基因,煥發生機活力”。又有虛擬場館,引進電子閱讀器,讓一個個小圖書館出現在孩子們的身邊,大家下了課可以盡情翻閱。
2.游學實踐,課程在途中。教育游學、對外交流是學校的傳統。承前啟后,我們開展了“少年軍事夏令營”、“手拉手互助”美國、新加坡、韓國研學旅行活動,在營地里,在游學中,既有參觀任務,也有豐富的實踐作業。
2.體驗實踐,課程在手中。依托學校少年宮,建立學生社團一百多個,惠及學生五千多人。每周四下午四點到五點是城市少年宮社團課程上課時間,所有功能室、教室面向社團開放,學生的參與率高達70%。這些課程既有老師自行研發的課程:合唱、舞蹈、三球、語言表達、手工制作等,又有外聘老師任教的戲劇課程、擊劍課程、3d打印課程、動漫科學課程、瓷版畫課程等。孩子們沉浸其中,樂而忘返。
(二)“情境陶治式”德育課程,健全完善人格素養
1.融合課程,享受體藝盛宴。結合師資優勢,根據學生年段特點,自編藝體韻律操、擊劍課、跆拳操、啦啦操等特色課程,實現藝術與體育有機疊加,興趣與技能完美融合。
2.新“五紅”課程,開啟尋根之旅。以“我眼中的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孩子們在紅領巾電視臺自己拍攝身邊故事,并制作播放。并開設“少年演說家”精品欄目,以孩子的視角宣講價值觀。核心價值觀不再僅僅是24個字,而是變成了一個畫面一個故事一段影像,入腦入心。疊山路校區朱影馳同學在江西省首屆《少年演說家》全省總決賽上,她順利入圍六強,是六強中唯一一名小學生。
3.嘉年華課程,盡展活力個性。旨在通過嘉年華,有機整合各種活動。每季度推進一個嘉年華活動,已舉辦了社團嘉年華、影視嘉年華、體育嘉年華。如“愛心蓬客市集”、“六一素質展示”活動等,真正讓學生站在學校正中央。
4.儀式課程,奠基一生習慣。童蒙養正禮為先。開設了“三禮”并蓄的儀式課程,讓每個學生在校六年時間里,都要經歷隆重而有意義的開筆禮、入隊禮、畢業禮,在心田里種下恭謙有禮的文明禮儀和君子之行。此舉引來人民日報等中央、省市十余家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宣傳報道。
5.家長課程,接壤社會萬象。學生家長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是校外最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我們拓展課程資源,開設家長講堂,選聘家長,每周四午托時間,走進校園,登上各班講臺,授課分享社會生活、人間萬象,將自己拿手專長傳授分享給孩子,既開拓學生視野,也使得親子之間互相了解,互相欣賞。
五、檢評——多元化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推動課程教學的重要法寶。要實現課程從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的轉變,從“一過性”評價向“生長性”評價的轉變,應該實施多元評價機制,我們從教學與德育兩方面出發,擬定評價體系。
(一)“三強三淡”學科教學評價
首先從更新評價理念著手,將“關注整體、關注過程、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作為學科評價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做到“三強三淡”:強化平時、淡化期末,強化能力、淡化分數,強化綜合實踐、淡化一考定論。
具體來說,改變單純以卷面筆試的學期評價模式,增加游園式考核,即學生手持“FX樂學園”卡片,到語、數、音、體、美各學科的多個樂學測試點,進行游戲式考試,游園式考核。
以體育為例來介紹學科評價。根據學生學業水平,將1-6年級安排了這樣三個水平段(水平一:一、二年級;水平二:三、年級,水平三:五六年級)。考慮到既要全面又要容易操作,在評價內容上選擇了跑、跳、投、基本體操、球類5個項目,并為每個水平段每個項目設定了三個級別的標準指標系數。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五個項目進行升級包裝,變成五個關卡,(第一關:離弦之箭;第二關:飛出個未來,第三關:完美弧線,第四關:功夫跳繩,第五關球類總動員。)把整個評價程變成了學生喜歡的FX“體育游園闖關活動”。學生拿著種子能量卡進行闖關,每闖過一關,就可以根據成績獲得相應的種子能量章。(優秀可以獲得3枚種子能量章,良好獲2枚,及格獲一枚。)
活動結束,根據能量章的數量評出種子能量闖關達人獎。(金獎闖關達人14—15枚種子能量章;銀獎闖關達人 12 -13種枚子能量章; 銅獎闖關達人8 - 9枚種子能量章)這樣的考核,孩子們都愛考樂考。
(二)“一冊一卡”的德育評價
一冊,就是附小孩子人手一本的“FX樂玩手冊”,這本手冊是孩子們的寶貝。上面有我們校外的十多個實踐活動基地,孩子們拿著這本手冊,可以去福利院、革命烈士紀念館參加志愿者服務,可以去眾創中心、職業館、瓷板畫博物館體驗一回,基地的工作人員還會在樂玩手冊上蓋上種子能量章,孩子們根據印章的數量,就可以來學校參加相關的評比??梢哉f,一本手冊,掀開了我們教室的天花板,讓我們的教育走向無界。
一卡。這是我們的“種子能量卡”,小小的一張卡,貫穿了我們整個德育評價體系。學校立足常態,從德育對象評價和德育實效評價入手,明確育人目標,探索評價路徑,豐富評價形式,探尋有附小特色的德育評價體系。
評價離不開目標。2016年,學校探討了核心素養的校本化表達,進一步明確了育人目標。求真、向善、尚美是成長維度;健康、善學、創思、審美、擔責,是校本核心素養;溫暖、明亮是外顯特質。這些構成了我們的德育總目標,根據學生年段特點,我們又提煉出了德育年段目標。并明確了五種實施途徑:常規教育養成、學科教學滲透、主題活動教育、校園文化熏陶、家校一體共育等。
在評價原則上,我們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努力做到多元多維。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基因圖譜,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成長可能。
評價形式上分為及時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及時性評價靠的就是“種子能量卡”,老師會結合目標,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給予不同數量的卡片。學生可以每月到學校的種子能量站進行兌換。我們將兌換的獎勵分為三類,“獎品類、心愿類、特色課程類”,并且確定了兌換標準:每10張能量卡兌換一個獎品、每15張能量卡兌換一個心愿、每25張能量卡兌換一次特色課程。
形成性評價就是我們的《種子成長手冊》,結合課程體系的實施,為每一個學生設計評價手冊,為每一粒種子記錄成長歷程。
通過及時與長效評價相結合,通過全員德育落實反饋激勵,實現著學生從他評到自評,從他律到自律的自主成長,充滿了教育的內生力量!
六、思辨——今后的實施思路和重點
低頭摸著石頭過河,放眼前方頂層設計。畫面文化校本課程體系出來了,四梁八柱立起來了,具體課程也實踐了一年多。要參加國家教學成果獎,今后的培育工作必然是查漏補缺,突出重點,美化亮點。
(一)確定項目的具體名稱
初步定為《“畫面文化、向上人生”之“種子課程”的開發與實踐》?!胺N子課程”是學校“畫面文化”的課程文化,在新形式下,在當前提倡大課程觀的背景下,我們擬以課程建設為抓手,來縱深推進“畫面文化、向上人生”的學校主題文化。
(二)尋求項目的理論支撐
“種子課程”的設計哲學是什么,教育理論基礎和課程論基礎是什么,各子課程之間要有哪些邏輯聯系,教學怎么改進,評價如何改革等,需要尋找文獻,邀請專家指導梳理,多方論證,然后讓種子課程具備深厚的教育理論土壤和基礎。
(三)擦亮項目的特色招牌
種子課程的空氣課程,即國家基礎課程學科教學方面,擬開展主題融合教學,試點無邊界課程,實現課程統整,促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國家課程教學特色化。那么陽光、水課程方面,我們需要著重打造什么特色,使得項目亮點突出、特色凸顯呢,還需要深思后行。
(四)甄選項目的物化成果
獎勵項目申報,實施成果材料是至關重要的。拿什么奉獻給國家,才能評上獎呢?我們需要著手準備什么物化材料,比如文本的、影像的資料,在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邊搜集、邊存檔、邊整理,邊物化。
(五)檢測課程目標效果的達成
一項校本課程好不好,主要看種子課程目標達成如何,孩子核心素養發展是否高于同類學校,這就是需要一套效果檢驗測評工具和方式。今后我們擬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形成發展性師生評價,以評價促成長。
(六)著手種子課程的總結推廣
種子課程具不具有推廣價值,能在什么學校推廣,推廣是否簡便,是衡量課程建設優劣的重要指標。這些需要我們精心研究,拿出供大家借鑒學習的推廣方案。
我們始終相信:育人為本,和實生物,唯有育,才能見未來。未來就在眼前,讓我們早早起步,一路同行,追求教育大成,實現規模與質量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