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是每個學生都經歷過且必須經歷的事情,一篇文章的好壞我們都是從頭開始判斷,所以文章的開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好的開頭應該怎樣寫,其中又有哪些標準呢?
首先,要明確。一個好的開頭,要一下子讓讀者知道你要說什么,也就是讓讀者了解你的論點或論題。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主張開宗明義。李涂在《文章精義》里說:“文字起句發意最好。”總之,要讓讀者知道你在談哪方面的問題,開篇知其旨意。
其次,要美觀。只有美,才能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文章開頭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設懸念”、“用典故”、“引名言”、“用類比”等等。形式美是內容美的保證,=者相輔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開頭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這種美,才能先聲奪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
再次,要簡潔。簡潔是明朗的保證。有的學生在寫材料作文時,喜歡把原材料復述一下,這就太羅嗦了。既要從原材料說起,又不能復述原材料,怎么辦?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對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個是選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話,讓讀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個什么意思就行了,千萬不要較多地引述原材料。當然要想寫出一篇精彩的議論文,除了精彩的開頭,還必須有一個清晰的結構。結構對于議論文就如骨架對于人體,沒有結構的支持,文章就如一盤散沙。下面主要介紹兩種常用結構形式:
一、并列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為了論述的方便,將文章的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平行的、并列的分論點,或是把論據并列起來,論證的幾個層次或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這就是并列式。并列式結構最大的好處就是思路清晰,論點分明,能夠讓閱讀的人一目了然,這種結構也是最受高考改卷老師青睞的一種結構。。
二、遞進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步步推進,這就是遞進式結構。它的特點是各層的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變更。一般議論文采取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思路,即體現了層進式結構的特點。這種結構的好處在于能夠使論證顯得深刻透徹,也同時體現出作者的思維有條理且深入。
結尾也要有文采,但與開頭不同的是,結尾時筆法要簡潔、明快、干凈利落,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如“寵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無意,望庭前花開花落。向太陽揮一揮手,去捕捉理性的靈光!’,其實,文章的結尾有時比開頭還重要。李漁曾說:”篇際之終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卷流連,若難遽別。”結尾如有此種效果,整篇文章將增色不少。下面介紹幾種議論文結尾的方法:
一、點明論點,暗示主旨
如考場文《品茶的滋味》,它先細膩地描寫了品茶的滋味是先苦澀,再芳醇,最后由茶及人生寫了這么一個結尾:“或許人生本來就是苦與甜的輪回,人們不辭辛勞,只是為了一個美好的將來一一為了將來的一一份欣慰、一份收成。因此,吃苦便不再是一種不幸,因為吃更多的苦,便會有更多的甜,有更豐厚的收成。這就像品茶,越是濃的,越覺得醇香。”乍一看,茶味和人生之味仿佛風馬牛不相及,細一品嚼,它們又似乎隔得很近二_。一先苦澀,再甘醇,而且體味得更深刻,它是文章主旨的升華,其語言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呼應開頭,總結全文
文章的標題絕大多數蘊含著文章的主旨,當把作文主體部分的“龍身”繡好之后,結尾處涂點“亮眼”,它能使行文收束有力,主旨集中,韻味剛勁。
三、引用名言,深化中心
即引用警句、名言、詩句、經典著作、俗語、諺語等作文章的結尾,達到“立語言而居要”。例如《吐出自足成虹霓》的結尾是:陸游曾說:“誰能養氣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即使你沒有博大的思想,但你有意識,也就擁有了發言權,站起來吧,像王朔叫板金庸一樣,舞出自我生命的亮點。
四、排比結尾,凸顯文采
排比句子結尾顯得文章氣勢非凡,文采斐然,又能強化文章的主旨,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直面困難》這樣結尾:風雨過后,眼前會是鷗翔魚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這個世界上,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星空燦爛,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人生要盡全力度過每一關,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不可輕言放棄當然結尾的方法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議論文的結尾,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要體現全文結構的緊湊、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畫蛇添足;語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響,富有啟發性和鼓舞性。
總而言之,寫好議論文是學生在學習中必須掌握的一個關鍵點,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所以,同學們必須要認真學習議論文的寫作基本流程,掌握好其準則,認真聽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如此才能寫出讓自己讓老師滿意的議論文。要知道,方法再好也是死的,需要同學們自己的努力,平時要注意廣泛閱讀,廣集素材,經常訓練,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只有不脫離實際,才能寫出真正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