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女士們的日子,有沒有覺得現在的女士好不容易?既要事業又要兼顧家庭,少點精氣神都不行,你知道這里說的「氣」,都包括什么嗎?
了解身體里的氣
好氣色往往是一個女人亮給別人的第一張名片,可是你知道氣到底是什么嗎?它們都從哪來?要到哪里去?
「氣」,是中醫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詞。氣字,《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云氣也」。
有一些中醫醫生在望診中,能夠望到患者的氣,從而對患者的整體狀態有了大概的把握。然后再結合聞、問、切,進行更細致的診斷。
那你知道,人體的氣都是由什么組成的?它們主要是元氣、宗氣、營氣與衛氣。
元氣是人體中最重要、最基礎的氣,來源于腎。元氣由腎精所化,也可稱為腎中精氣,可以簡稱腎氣。
腎氣從哪里來的呢?是先天父母精氣給的,又來自后天水谷精微之氣的培育。一個人的元氣是否充足,要看腎與脾胃。如胃氣弱,則元氣必受損傷。
原則上說,先天之氣一旦損傷過度后,是補不上來的。因為臍帶一旦被剪斷,母親身體的精華就不能滋養嬰兒了。
所以一個人要想身體底子好,就需要省著點用元氣,比如:減少房事,不要整天想著情欲之事。(焦慮、事情想太多也傷脾,所以遇事別想太多:)
既然元氣被損傷之后就無法補充,其他的氣呢?
其他氣都可以通過保養脾胃來補充。我們先來看宗氣吧。
宗 氣
宗氣是由兩個概念組成,一個是肺從外界吸入的清氣,一個是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兩者結合便是宗氣。宗氣匯聚在膻中,位置在胸中。
這里有個奇妙的事情。我們都說脾氣主升清,你看這個宗氣就是很好的例子。
脾經是從足部向上走的,當然是要升清了。如果脾氣不升反降,那么宗氣定不會充足,人就會疲勞乏力。如果肺部吸入的氣體不夠多,那么也會影響宗氣的盛衰,而決定肺能否吸入充足氣體的是腎氣是否充足來決定的。也就是元氣是否充足。
有句話講:腎為氣之根,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的呼吸、血脈在全身的運行都離不開宗氣。
宗氣的經典還有一點就是我們人體的行動力、看東西、聽聲音的功能與宗氣的盛衰有著密切關系。給大家舉個例子:
小朋友的畫與字,都是寫得歪歪扭扭的;小朋友的視力也是慢慢發展成熟的,為什么?因為宗氣不足。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女子二七(十四歲)、男子二八(十六歲)前后,身體的元氣、宗氣充足了,握筆能力提高,視力水平才趨于成熟,可以穩定在一個水平上。
營 氣
營氣之道,內谷為寶。谷入于胃,乃傳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專者,行于經隧,常營不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
——《靈樞·營氣》
只有營氣是通過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循行于全身的。舉個其在十二經脈循行的例子:營氣出于中焦,首先循行到手太陰肺經,再傳注到手陽明大腸經,再傳至足陽明胃經,以后一次傳注到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最后由足厥陰肝經復注入手太陰肺經。
營氣在全身十四經脈循行,形成了營氣的十四經流注次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出陰入陽,又出陽入陰,相互貫通,如環無端,每晝夜循行于人體五十周。營氣的工作可真是不輕松,營氣從哪里來的呢?從脾胃水谷精氣中來,營氣行于血脈之中,因此又被稱為營血。
所以脾胃不好,貪涼,過食冷飲,或者辛辣,都會造成營氣的損傷。由脾胃是后天之本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脾胃弱,精力也會差,容易出現疲憊乏力的癥狀,最為典型的就是中醫認為糖尿病就是脾胃功能轉差的一種表現。糖尿病的病人會容易疲憊,因為營氣不夠十四條經脈的工作量呀。
衛 氣
衛氣,有保護、護衛之意。衛氣行于血脈之外,其性慓疾滑利,活動力很強,流動迅速。
衛者,水谷之悍氣也。
——《素問·痹論》
衛氣同營氣一樣,都是從水谷精微化生而來。衛氣都是如何工作的呢?歷代醫家有三種說法:
衛氣與營氣并行,陰陽相隨。
衛氣晝行于陽,夜行于陰。
散行全身,外達皮膚之中,筋骨分肉之間,內至胸腹臟腑肓膜等處,無處不至。
衛氣就好比一個空氣罩一樣,罩著我們的身體,不受外邪。
因為衛氣與外界相通,很容易受到損傷。五臟六腑中,肺為華蓋,與外界呼吸相通,也容易受到損傷與侵害。因此,中醫經常將肺衛一詞并用,比如肺衛不固,感受寒邪,就是感冒了,頭疼了的意思。另外,衛氣還有溫養我們的身體和調節汗液排泄的作用。
哪些行為,會導致損傷各種氣?
NO.1 經常熬夜,房勞過度,兩者都會直接損傷元氣。
中醫里的熬夜指的是沒有在11點之前睡覺,11點到1點是子時,足少陽膽經當令,在最黑暗的夜里,一點點陽氣生發出來。
子時陰陽在體內交替,是元氣生發的時候,如果不睡覺,打擾了體內陰陽交替,元氣生發的不足,第二天便沒精打采。
NO.2 生冷食物的過分攝入,過于飽食,飲食不規律,直接傷害到脾胃,也就會損傷宗氣、營衛之氣。
胃為六腑,六腑要實而不能滿,過分的飽食,注定傷了胃氣,胃沒有動力消化。脾為五臟,五臟要藏精氣而不瀉,要滿而不能實。脾要充滿精氣不能堵塞在脾里,否則精氣不能上升,通過肺散步全身,不能營養全身器官。脾胃就是這么搭配工作的。一旦飽食、吃了生冷脾胃損傷后,宗氣、營衛之氣都會受到損傷。
天熱的時候,人容易出汗,此時,很多人喜歡吹空調,讓自己涼快起來。但是出汗使毛孔打開,衛氣不能固表,冷氣就吹進毛孔里,造成感冒、咳嗽。衛氣足的人,不輕易出汗,這樣冷氣吹不進毛孔里,人就不會愛感冒。
如果傷害無法避免,要怎么補救?
一般來說,先天之氣的元氣,一旦損傷了,很難補救。因為臍帶已經與母體斷了,從先天父母那,無法再獲得滋養與補充,只能通過后天保養脾胃來補氣。
第一個思路就是節能。先天不足,我就省著點用,人家熬夜,你就早睡,人家飲食不規律,過于飽食,你就每餐7成飽,人家不加冰塊不喝水,你就保溫杯喝熱水,讓身體進入「低耗電模式」,這樣也算養生之道。
第二點是持之以恒。我去年在武當山紫霄宮,看見一個小道士,做完自己的事,就在屋檐下閉著眼靜靜地打坐。他們很少與游客說話,幾乎都不言語。修行之事,不便多言,但是我從中學習到了,養生習慣貴在堅持的道理。
來個「大姨媽湯」,給經期胸脅脹滿 ,氣血不足的姑娘們:
原料:黃芪10克、當歸10克、黨參5克、玫瑰花5克、百合5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凈,放入適量水,大火燒開后轉文火燜10分鐘即可。
此方補氣養血,適合各種體弱、身體虛損之人,行經期間不喝,其余時間可以喝,湯方較滋補,建議在上午12點前陽氣旺盛時飲用。
建議每周服用兩天,早晚各一碗。配合站樁、打坐等調神運動,一個月后精氣神可恢復滿格狀態。
由此可見,人體的氣血每天都會消耗,然后再通過后天脾胃化生來補充。一是節能二是日常積少成多地補上來,氣血自然「常滿」。多一點元氣,女生變女神,正安國貨鋪為各位女神準備了賠補氣血的元氣好物。
有:
養精通潤,氣味兼俱的玫瑰花純露和玫瑰面膜;
養護初生之陽,溫通經絡的艾葉扶陽貼;
以溫暖的方式,提醒你一年二十四時物候的養生日記本,讓你踩對點過好每個節氣,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