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寫作,我不喜歡當作家。
之所以用列維·斯特勞斯蠱惑性十足的口吻作為開頭,是因為《成為作家》這個書名同樣容易蠱惑人心——即使讀完了這本書,也不會成為作家。除非能夠從本書中找到一種寫作的神奇魔力,要對自己有心,獨自去面對寫作時遇到的困難,還要知道作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才有可能喜歡上寫作,并成為作家。
“天才是教不出來的”,這句話不知道扼殺了多少個懷有作家夢卻自認為不是天才的大多數人,尤其是初學者,他們認為作家需由天才來擔任,使得原本渺茫的希望就這樣被泯滅了。
這是一般的學生或初學寫作者遇到的問題,其困難不在于創作技巧,而是能否寫好的自信心問題。這一點我感同身受,在買來幾十本書名帶有“寫作”字樣的書,收藏了很多標題中有“寫作”的文章,可能會在寫作技巧上給我帶來些許的進步,但依然寫不好文章,我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能不能寫作”所帶來的疑惑,而找不到確定的答案。
我這樣的人也能寫作?也可以寫好?半路出家,沒有任何文學理論功底,甚至身邊的人知道我在寫作時,估計也會疑惑:“就他?看能寫出什么名堂來?”在周遭的氛圍中,讀書和寫作好像是無聊至極的人才干的事,一年認真讀完兩本書的人沒幾個人,在他們尤其是長輩們看來,在機關、事業單位上班的才有出息,寫作是一件令他們失望的事情,或在同輩們看來,有那閑工夫不如聚聚餐、K歌實在。要是在一兩年前,我可能會因為環境的影響和對寫作的不確定而選擇妥協,也會認為自己沒有信心寫好,就干脆不寫了。
我現在卻不會了,除了看到那些所謂的青年作家憑著幾篇很爛的雞湯文章到處騙吃騙喝時自信心提升外,還明白了目前還沒有人偉大到讓我特別在乎他/她說的話的程度,我相信你也不會。所以努力去寫就好了。況且“天才是教不出來的”,也可以這樣理解:成為作家不一定就靠天才,既然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每個人都只是平凡人,機會是均等的,大家可以拼的除了努力,就是確信“我也能寫好”的自信心問題。
除了已提到的自信心問題,作者也包括已成名的作家都面臨著許多問題,這些是他們努力去克服卻收效甚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顧慮太多。這個困難的根源在于一個寫作者總想等到內心情感豐富、才思泉涌時才開始動筆寫作,久而久之就會認為自己選錯了行業,不適合當作家,然后找出更多的借口來追究寫作本身太困難。這是自卑的表現,他缺少的不是寫作的技巧,而是要顧忌的太多,最終無法寫成一個字。
難以為繼。不少作家成名之后,連續幾年甚至更久都無法寫出比處女作更好的作品了,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停下來休息,很難再寫出第二部作品了,我們可稱之為“一本書作家”。如果不及時調整好,他們那些已掌握的寫作技巧對他也沒有任何幫助,結果很有可能是一位優秀作家的消失……
不均衡。這里實際上是涉及到了技巧方面的問題,在初學者中間出現的比例最高,具體表現為寫一篇小說時,開頭安排得非常好,隨著情節的發展和故事的展開,就難以駕馭了,或者越寫越糟糕,越寫越枯燥泛味,以至于寫不下去了。
以上這幾點是每一個人在寫作生涯初期經常遇到的問題,只有慢慢克服了這些困難,才有可能從日后練就的各種寫作技巧中獲益。
不知道是我的理解能力有問題,翻譯者水平太差,還是作者表達不清楚,在讀《作家是什么樣的人》這一章時,不知道在說什么,感覺很混亂,就如我開始學寫文章時到處亂湊字數有一段沒一段地寫,毫無銜接性可言。
不過再讀第二遍,才初步了解是作家是什么樣的一個人。除了作者所列舉的那些品質,比如作家氣質,真假藝術家,作家的性格分離,雙重人格等之外,就是教人如何成為作家,而不是寫作,這是不一樣的。要想成為作家,先要知道作家是什么樣的人,他如何工作,我們要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工作,并時時調整自己的做事方法和與周圍事物的關系,這樣做是為了朝著成為作家這個目標前進。
接下來把書架上的那些充斥著從未謀面的作家的寫作類著作拿出來認真讀上幾遍,讓它們真正發揮功用。另外,除了看書練習技巧之外,還要培養作家的一些氣質,比如保持敏感和童真,否者就寫不出好的作品來。
要想成為一名作家,培養自信心是關鍵,向作家學習是必由之路,但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寫下去,即使在不被很多人認可的情況也需要堅持寫作。有時候,堅持比天分和靈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