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動手。要動手的地方很多。首先是預習的時候要動手。動手把要點劃出來,把疑點打問號,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批注在教材中相應的地方。動手查閱詞典資料做相應的摘錄,動手整理教材內(nèi)容的提綱。要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不動筆墨不看書。不僅預習教材的時候要動手,課外閱讀也要動手,要摘錄、整理資料卡。
記英語單詞要動手。一邊看,一邊讀,一邊動手寫。動手寫,要比背字母好得多。因為人的記憶有語言記憶,形象記憶,身體記憶。形象記憶、身體記憶,比語言記憶印象深。百聞不如一見。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很難忘記。動手就是豐富自己的經(jīng)歷,調(diào)用自己的多種感官參加記憶,記憶的效率會更高。不動筆墨不看書,也有加深印象的作用。背課文動手寫效果也會好些。政治、歷史、地理,各科需要記憶的內(nèi)容,動手整理一下提綱,都會有助于加深印象。
動手實驗。實驗一定要動手。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生物實驗,都是如此。解決實際問題,大多要動手。不動手,事物不會隨著你的意愿改變。所謂運用“意念”移動物體,那是不可能的。作為學習過程,動手實驗,手、眼、腦結合,更有必要。前面講過,平時活動太少的同學,對物理世界的感知太少,關于物理世界的概念很難建立。這些同學更要抓住實驗的機會,多動手,多感知。
聽課時要動手筆記。在初中,不少老師不提倡甚至反對學生做課堂筆記,其理由是:記筆記費時間,不如聽我多講點,只要注意力集中,我講的你記住就行。其結果導致許多同學筆記能力下降,而且聽力也下降。初中知識內(nèi)容相對較少,比較簡單,課上有時間多次重復。不少初中學校把不中考的科目都砍掉了,歷史、地理、生物、音樂、美術,都砍掉了,只剩下中考的幾門課,早也講,晚也講,多重幾遍,不怕你記不住。重復多遍才能記住,就是聽力下降,接受力降低。所以不少同學進入高中不適應。高中課程門類多了,高一考試科目就是八門,還有考查科目。各科內(nèi)容也很多,老師不可能再有那么多的時間給你重復。同學們各人的情況不一樣,你沒聽懂的,人家聽懂了,或者人家沒有懂的,你聽懂了,為少數(shù)人重復許多遍,對大多數(shù)劃不來。老師重復不多,就要求同學們聽課的效率要高。提高聽課效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筆記。“好記性抵不上懶筆頭?!弊龉P記本身也會促進探究思考。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聽的時候就要分析,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已經(jīng)懂了哪些還沒有懂,哪些需要記錄哪些不需要記錄,還有怎樣記住等等,都要動腦筋。動腦筋的結果,注意力更集中了,思考探究了,當然印象深,接受效率會更高。記下的內(nèi)容,課后還要整理,這又會有助于復習。同學們動手筆記的能力怎么樣?今天會后就可以相互交流一下,比較一下。以前譚校長對高一新生做學法指導,我注意觀察統(tǒng)計過,譚校長用記錄速度把四句話三十二個字重復了兩遍,結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學,至少漏記四個字。說明相當一部分同學動手筆記的能力比較差,一定要好好地練。
動手作業(yè)。從審題開始就要動手。一邊讀題,一邊劃出題中的條件、關鍵,做上必要的記號。能畫圖的,還要畫出相應的示意圖,在圖上標出有關的條件、數(shù)據(jù),寫出有關的關系式。小學數(shù)學剛開始學加法、減法,做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題時就是這樣。初中物理,做與浮力有關的難題,動手畫圖大大有助于分析。數(shù)學上的幾何題更是這樣,不畫出圖來,就很難思考。代數(shù)里的行程問題、工程問題,化學上的濃度問題,畫出示意圖,標出有關條件、數(shù)據(jù)、關系式,都有助于分析求解。文科的題目,審題的時候也要動手做上必要的記號,有助于分析理解題目的意思。計算要動手演算。有的同學怕演算,以為只要思路正確就行。數(shù)值運算用計算器,代數(shù)運算抄人家現(xiàn)成的,都不是好習慣。演算是一種很好的思維訓練,特別是心算。它有助于訓練我們的瞬時記憶、短時記憶,提高思維的敏捷性、精確性、條理性、流暢性,以及自我監(jiān)控能力。每年高考,都有不少學生失分在演算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動手算得不夠。動手寫隨筆,記日記,英語寫作。學語言有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訓練。每學期,僅僅靠幾篇大作文是遠遠不夠的。動手寫實驗報告,寫研究性學習的論文,都是培養(yǎng)探究能力、表達能力的好機會,都需要認真地完成。
體育課的訓練也是作業(yè)。信息課的上機操作也是作業(yè)。你們還要學習一門新課程,叫通用技術。也是要動手。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也是作業(yè)。都要動手。體育課很重要。一是學習需要強健的體格。學習是艱苦的,動腦筋消耗的能量多,耗氧量也大,要有強健的身體來支撐。加強體育鍛煉,可以保持我們強健的體格。另一方面,體育運動可以鍛煉我們的意志。因此,要上好體育課,要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愛好和特長。這方面女同學特別要注意。信息課也是如此。信息技術,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人人都必須掌握的技術。我們學校,校園網(wǎng)搞得很好,計算機房周六和周日都向?qū)W生開放。學生通過網(wǎng)絡能獲得許多知識。住處技術必須動手才能掌握。以往也常常是女同學對信息技術不感興趣,不當著一回事,甚至會考補考還不得過關。這都是動手的問題。
有這樣一種想法,是前期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形成的。與考試有關的就學,考試不考的就不學,或者不好好學。其實,能力的發(fā)展是多層面的。學校的課程,主科、副科對我們的成長、成才都是必須的。進入了×中,要改變原來初中形成的偏科毛病。體育、信息、藝術、高二還有電子技術,盡管高考不考,平時不考試,我們還是要努力把它學好。研究性學習是一門必修課,它所形成的能力、素養(yǎng)的考查,在目前的高考命題中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更好努力搞好。這也是勤奮的一個含義。
第五,求精。用毛澤東的話講,是“精益求精”,好了,還要更好。求,是追求。追求是不惜代價的。學習,就是要不惜代價地追求好,追求更好。這不單指考試時追求高分,更重要的是平時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前面所講的預習,閱讀,記單詞,背課文,做筆記,做實驗,做作業(yè)審題、分析、演算、表達,都要一步一個腳印,一絲不茍,追求好上更好。求精要不厭其煩,不放過小事細節(jié)。精益求精是一種作風。作風要反映在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僅是功課上。這里特別要強調(diào)幾點。
一是寫字。一定要把字寫好。有同學以為,現(xiàn)代社會,什么都講究快節(jié)奏,寫字只求快,不需要好。認為把字寫好了是浪費時間,字不好不要緊,反正將來用電腦打印。這種想法與不重視演算的想法都犯了同樣的錯誤,就是沒有看到寫字、演算都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訓練。努力寫好字,可以培養(yǎng)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可以激發(fā)美感、提升藝術欣賞水平,可以陶冶性情。做作業(yè)一定要把字寫好,該畫圖的地方一定要把圖畫好,畫工整。
二是實驗。實驗一定要求真務實。操作要嚴格規(guī)范。觀察要仔細,讀數(shù)要準確,記錄要真實。發(fā)現(xiàn)不對頭的,要找出原因,加以改進,重新做一遍,甚至兩遍、三遍。做實驗每個人都要參與,投入,不要做旁觀者。更不能把做實驗當成玩游戲,只想看稀奇,只想到有趣、好玩。實驗報告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寫好。當作圖的作圖,當列表的列表。表述要清楚,準確,完整,流暢。這是培養(yǎng)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非常重要。不要以為高考不考實驗報告就亂寫一氣,應付了事。以為寫好一份實驗報告不如多做幾道練習題,那是大錯特錯。做好實驗是培養(yǎng)基本的科學素質(zhì)的大事。高考奪高分的關鍵就在素質(zhì),不在聰明。在座的各位,聰明程度上沒有什么差別。平時不求精,讓浮躁的風氣滋生蔓延,高考不可能取得高分。
三是技能課。一定要上好技能課。實驗是技能課,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還有課間操、眼保健操,都是技能課。技能課是培養(yǎng)精益求精作風的重要場合。一個同學如果每一次做操,每一個動作,都很認真,很投入,追求準確、到位,他精益求精的精神就肯定能滲透到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試想一下,這樣的同學中考、高考還會失誤嗎?
四是研究性學習。開學后不久,同學們就要開始參加研究性學習。幾個同學一組,自己選定一個課題,邀請老師指導,開展研究,通過觀察、調(diào)查、實驗、分析,收集資料,整理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研究性學習是教育部要求開設的必修課。目的在于改變同學們以單純地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同學們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由于研究性學習是從社會、生產(chǎn)、生活實際中找課題開展研究,比之平常的練習,難度要大得多,需要做的工作量也大得多。學校要求一學年每位學生只要參加并完成一個課題的研究。一年中要做大量的工作,課題研究中的每一步都希望同學們做到精益求精。
五是把求精的精神貫徹到生活的一切方面。一種習慣,只有貫徹到生活的一切方面才能真正形成。學習要精益求精。勞動也要精益求精。值日,掃地,擦黑板,拔草,擦玻璃窗,都要做到一絲不茍。平時講話、課上發(fā)言,要求精,用詞準不準,意思有沒有說清楚,別人能不能聽懂,是不是吸引人,打動人,都要求精。保持文明的環(huán)境要求精。文明是個習慣。不要講臟話,在教室不要講,在宿舍也不要講,要杜絕臟話、粗話。那是不文明的環(huán)境。不要隨地亂拋雜物。高二強化班,有幾次我去看了就不滿意,地上總是有廢紙。廢紙不要隨手亂扔,一定要扔到字紙簍里去。要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很不容易,只有求精才能做到。
第六,反思。勤奮、主動、探究、動手、求精,以上講了,只能是讓同學們聽清道理。聽清道理,不等于轉(zhuǎn)化為行動。從懂得道理,到變?yōu)樾袆樱枰獙嵤?,需要切實地去做。做了,要變?yōu)榱晳T,還需要不懈地堅持。今天聽了,不少同學都覺得,如果做到這幾條,確實是良好的習慣,確實能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能力,下決心要實施。但是,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反復,會出現(xiàn)懈怠,這就要經(jīng)常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對照、檢查。
反思有三層。第一層是對學習內(nèi)容的反思。哪些記住了,哪些還沒有記???哪些真懂了,哪些還似是而非?哪些扎實了,哪些還很毛糙?找出薄弱的、不足的,立即采取補救措施。
第二層,是對學習方法的反思。老師們講“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學生而言,也可以說是“學習有法,學無定法”。各人有各人的風格特點,各科有各科的知識特點,不同內(nèi)容有不同內(nèi)容的思維特點。沒有對所有學生所有學科所有內(nèi)容都同樣有效的學法。所以,今天的學法指導,我沒有具體地講什么什么方法,我只強調(diào)了方向和原則。具體的什么場合什么方法最適合于自己,怎么才能達到“怎么做”、“為什么”、“還有什么”的層次,要靠各人自己不斷地揣摩,不斷地研究,這就是反思。
第三層,是對學習習慣的反思。我講的勤奮、主動、探究、動手、求精、反思,也只是一般原則,具體地究竟怎么做,各人有各人的不同。這些原則貫徹得怎樣,有沒有真正做到,有沒有到位,哪些已經(jīng)形成了習慣,哪些還沒有,還有什么不足,各人都要經(jīng)常反思,不斷改進。
從想法到實現(xiàn),不僅要行動,還需要監(jiān)督管理。反思就是自我管理。這么多同學,各不相同,
這里專門說一下對時間的管理。學習是要花時間的。不花時間,就不可能學好。但是只有時間的投入,未必就能學好,還要學會管理時間,分配好時間。對時間要有計劃,特別是自習時間。星期六上午的時間,我們是用于自習。要規(guī)劃好,什么時間做什么,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都要預習有所安排,才不至于到時丟東拉西,浪費時間。時間是個定數(shù),每人每天只有24小時,時間不可再生,“逝者如斯”。如何用好時間,大有講究。時間的管理,目的在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同是看書,注意力集中與不集中,動腦筋與不動腦筋,效果大不相同。我們將來都是要搞管理的。我們是從全市一萬八千多名考生中選拔出來的一千五百多人,將來都要搞管理工作?,F(xiàn)在就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管理學習,首先就要管理好時間。怎么管理時間,這里有許多學問,有許多技巧,以后再找機會與同學們討論。
再講一個,選修課的自我管理。為了發(fā)展同學們的個性特長,新課標將引進相當數(shù)量的選修模塊。這就要求同學們加強自我管理。同學們自我管理好了,才能選修課程開設的效果,達到通過選修課程提高同學們各自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