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趙越 揚州發布記者 劉峰生 文/圖
“我的媽媽是醫生,從小她就是我的偶像,如今媽媽奮戰在一線,我也追隨者她,來到社區當志愿者。”今天上午,在廣陵區文峰街道連福社區核酸檢測點,負責信息錄入的秦楠欣說。
當了5年通信兵,退伍后進大學學醫,秦楠欣雖然只要24歲,卻經歷豐富。疫情發生以來,秦楠欣當醫生的媽媽沒日沒夜地奮戰在一線,學醫的秦楠欣覺得自己不能當局外人,于是從第三輪核酸檢測開始,她主動報名當起社區志愿者,“揚州加油,抗疫必勝”,這是秦楠欣在防護服上的簽名。
“我的媽媽黃平是文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全科醫生,受她影響,我小時候的理想就是像媽媽一樣做一名醫生。”秦楠欣介紹,她高中畢業后入伍,當了5年的海軍通信兵,退伍后,去年考入大學康復專業學習。
疫情發生后,作為醫生的黃平率先參加了流調工作,接著又在核酸檢測點及居家隔離人員家中開展核酸檢測,每天忙到深夜才到家。秦楠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己也想為抗疫做點事,但因為爸爸脛骨骨折需要照顧,一直無法脫身。
“爸爸其實是支持我到社區幫忙的,因此,在第三輪核酸檢測前一天,我到連福社區報名當志愿者,社區看到有位學醫的來報到,高興不已,隨即安排我在現場負責信息錄入工作。”秦楠欣說,每次參加核酸檢測,她都要把爸爸的飯菜做好,在檢測途中換下來休息的間隙,趕回家為爸爸把飯菜熱一下。
作為一名學醫的志愿者,秦楠欣不但為每個人錄入信息,還在現場不停地提醒大家保持一米距離、不交流、不停留。雖然正青春,但在遮陽棚下穿著防護服還是熱得吃不消,兩三個小時下來,秦楠欣的渾身濕透,但她依然樂觀開朗。
“去年春天疫情發生時,我在軍營里不能出門,無法走上抗疫一線,今年我的家鄉發生疫情,作為揚州的兒女,我責無旁貸。”秦楠欣說,在自己年輕且沒有后顧之憂時,像媽媽一樣用自己的所學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是值得一輩子紀念的事情,希望同齡人們一起加入,為揚州抗疫奉獻青春。
編輯 曹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