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杰克·坎菲爾德
我的鄰居大衛,有兩個天真活潑的小孩,一個5歲,另一個7歲。一天,大衛正在教他7歲的兒子凱利如何使用割草機割草。當教到怎樣將割草機掉頭時,他的妻子簡突然喊他,詢問一些事情。當大衛轉過身回答簡的問題時,調皮的凱利卻把割草機推到了草坪邊的花圃上,并充分利用他剛剛學到的技術,開展工作——真是可惜,割草機所過之處,花尸遍地,原本美麗的花圃留下了一條2尺寬的空隙。
面對眼前的事實,大衛怒不可遏,他有些失控了。要知道,這個花圃花費了大衛多少時間、多少精力才侍弄成今天這個令鄰居們無比羨慕的樣子呀!可是僅僅才兩分鐘的時間,就被小凱利毀壞得不成樣子了。“哦,天哪!凱利!你在干什么?”他怒吼起來。就在他要繼續呵斥凱利的時候,簡快步地走到他身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大衛,別這樣,要知道——我們是在養小孩,而不是在養花!”
簡的一番話猶如一道耀眼的閃電,使我眼前一亮,心靈不禁為之一震:是啊!孩子和花究竟孰重孰輕?我們做父母的難免都會犯大衛這樣的錯誤。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孩子以及他們的自尊要比他所破壞的任何物質上的東西都要重要得多啊!那些曾經被孩子們用棒球砸碎的窗戶玻璃、不小心碰倒的臺燈以及在廚房里掉在地上摔碎的碟子,還有那花圃里被割掉的美麗的花,它們既然已經被毀壞了,再也不能復原了,那么我們又何必再去打破一個小孩子稚嫩純凈的心靈呢?在這種時候,我們必須牢記,物質上的東西毀則毀矣,切不可再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使他們原來充滿活力的感覺變得遲鈍,乃至麻木,否則我們失去的將不僅僅是那些玻璃呀、臺燈呀、碟子呀、鮮花呀,最重要的則是孩子的心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