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說起交通違法行為,很多人自然首先會想到機動車。其實,在整個交通參與過程中,行人和機動車駕駛人才是造成違法行為或交通事故發生的主體。26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朝陽大隊事故民警通過一起典型案例,向我們剖析了交通事故原因及安全出行的必要性。 事件—— 橫穿馬路被公交車撞倒 2009年12月22日中午,市民徐某像往常一樣,吃過午飯后準備去單位上班。他走到隆禮路一處路口,打算橫穿過隆禮路,就在他剛穿過馬路時,不幸的事情突然發生了——伴隨著一陣刺耳的剎車聲,從徐某身后駛來的一輛公交車將他狠狠地撞倒在地。隨后,附近群眾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徐某被送往醫院緊急搶救。 “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不僅僅是車與車之間的碰撞,人與車相撞的事故也很多,而結果往往都是比較慘烈。從監控錄像中我們可以看到,道路兩側停滿了車輛,行人徐某過馬路時已經有意識地避讓了一輛公交車,并暫時安全地走到了馬路對面。”民警指著一段錄像告訴記者,對于公交車司機來說,當時的視線也很好,并且路面上行駛的機動車并不多。雖然處在冬季,但路面通行條件較好。那么,這起事故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 政策—— 機動車要主動避讓行人 當時負責處理事故現場的民警稱,機動車制動系統是駕駛人開車時最重要的一個安全保障,它的作用就是使行駛中的機動車按駕駛人的要求,強制減速甚至停車。如果車輛制動不合格,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樣的車不應該出現在馬路上。“經檢測,肇事公交車是一輛安全系統不合格的車輛。肇事司機駕駛著一輛載滿乘客的城市公交客車,天天行駛在馬路上,更應該對車輛進行定期檢查,以確保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交警部門對這起事故的責任認定是非常明確的。” 類似的機動車撞倒行人案例,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根據相關規定,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燈路口時,遇到行人橫過街路時,應當主動避讓。如果當事公交車司機能遵章謹慎駕駛,這樣常見的交通事故就不會頻發。行人本身是交通參與者中的弱勢群體,如果能在橫穿馬路過程中認真考慮自身安危、珍惜生命,不與機動車搶行的話,很多事故都能避免。 后果—— 受害者被評為九級傷殘 “我們再細看一下事故發生前的錄像。行人徐某橫穿馬路時,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是從馬路對面斜著走過來的,而且他沒有觀察周圍路況。當時, 徐某可能正在思考什么,也就是這種做法給他的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民警說,很多行人過馬路時經常注意力不集中,打電話、發信息、愣神等情況很常見,這些不好的習慣都為交通事故埋下了伏筆。 據民警介紹,徐某在這起交通事故中身體受到了巨大傷害,經過相關部門鑒定,傷殘等級為九級。九級傷殘標準大致有3點:1.日常活動能力大部分受限;2.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3.社會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生命是屬于我們自己的,無論身體還是心靈傷痛,當事人及家屬都不能輕易承受。雖然徐某不承擔任何事故責任,但身體傷殘和心理影響卻很難抹掉。”民警說,因為肇事司機的違法行為,讓徐某承受了很大的痛苦,甚至一生都會受此影響。 剖析—— 參與交通注意力不集中 那么,這起交通事故是否可以避免呢?民警介紹說,徐某發生的交通事故成因有3個。第一,公交車是一輛經檢測不合格的車輛,也就是說,它根本不應該出現在路面上,如果不上路行駛,這起事故自然不會發生;第二,對于公交車司機來說,他所承擔的責任更大,他不但要對自己的安全負責,還要對乘客生命安全負責。如果他能在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路口時,遵章駕駛,時刻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提高警惕、注意避讓,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完全能妥當處理,這起事故也許可以避免。 最后,就是行人。如果徐某能在過馬路時,尤其是在經過沒有斑馬線路段時,能夠注意觀察路況,并且以最短距離通過馬路,并確保自己走在人行步道上或者在非常安全的情況下行走,也許這起事故也不會發生。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是,無論大家以何種方式參與交通,都要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 經驗—— 寧可撞車也不能去撞人 記者又仔細觀看了一遍錄像后發現,公交車將行人撞倒的一瞬間,公交車的車損并不嚴重,甚至可以說只有一處劃痕,而傷者徐某卻遭遇了巨大的傷害。人車相撞,好比雞蛋碰石頭,受傷害一方自然不用多說。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和幸福,參與交通過程中,一定要謹記交通法規、集中注意力、杜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具有多年駕駛經驗的出租車司機梁師傅表示,如果駕駛人在開車過程中實在有躲不開的事故,寧可撞車或路邊的公共設施也不要撞人。通常機動車都會買保險,只要不是太復雜的事故,雙方都不愿意拖時間,處理起來也非常快速。另外,事故發生后,不要挪動現場或受害人。因為傷者可能內臟破裂,或者骨折、骨碎,不專業的人挪動很可能加重傷勢,應首先撥打120。如果不得以確實要挪動傷者,應該做好現場標記,畫清楚傷者具體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