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世界,再做選擇。 別去假裝平靜,真實面對自己
“看過世界,再做選擇。
別去假裝平靜,真實面對自己
文 | 伊 姐
因為一部新電影的上映,徐靜蕾又回到了大眾視線。
被媒體提的最多的就是與80后作家蔣方舟的圓桌會議。
28歲、跟著流量紅利被新生代追捧、長得不難看的蔣方舟說“我是婚戀市場的被挑選方,女人長相太重要?!?div>
40 歲、理論上已經不是當紅炸子雞的徐靜蕾很不解“為什么,你不要這么想,有幾個人配得上你啊?”
徐靜蕾說自己已經回答煩了,大眾對她關心的只有兩件事,什么時候結婚,什么時候生孩子。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上映的時候,我代表《樂活LOHAS》采訪過她,她當時很認真跟我解釋:“我不是不婚主義,我是婚姻無所謂主義。一張紙,不能保證任何人活得很好,活在愛里?!?div>
真正的安全感,從來不是叛逆、激勵,而是松弛、平和。
徐靜蕾清醒而不冷酷,知世故而不世故,灑脫卻不叫囂,這種看似平和實際強大無比的安全感,到底是怎么來的?
1
在愛情里,她誠實地面對了“特別想結婚嫁人的25歲”那個坎,沒有一開始就做出“看似安全”的選擇。
徐靜蕾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今天的樣子。
她在25歲的時候,是非常想結婚生子的。
但命運沒給她馬上結婚的機會,在那個當口,有人會選擇找一個“合適”(有錢有才、年齡適中的范本,作為玉女她是有很多選擇的)的對象,迅速走上大眾意義上的人生巔峰。
她hold住了這種沖動,認真面對自己,好好經歷了一個世俗意義里“混亂瞎鬧”的青春期。
從1995年在電視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里的首次觸電,到1997年、1998年前后,電影處女作《愛情麻辣燙》和青春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再到2001年《我愛你》,7年,徐靜蕾的名字始終與一個叫王朔的男人聯系在一起。
王朔是誰?他的作品《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編輯部的故事》影響了一代人,在中國文化轉型中完成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個讓陳丹青、姜文、馮小剛都尊重的文化人。
不說遠的,1989年年的《頑主》里3T公司,《甲方乙方》好夢一日游,幫人圓夢的公司;到2012年《非誠勿擾》超前追悼會、離婚儀式,都是今天看來還很超前的東西。
王朔是徐靜蕾繞不過去的名字,貫穿她20-30歲整個女人的最重要時期,記得金星曾說過,在愛情里,收獲的是自己。磨難與成熟是對孿生兄弟,每個獨立懂事的女人,都是從橫沖直闖的少女成長而來的。每個人都是在經歷過磨難和傷心后才懂得如何更好地前行。遇到的每一個人,做過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白白浪費的,自有意義。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宣傳期,她承認每天跟王朔通話,黃立行也不吃醋,這種關系已經上升到親人。
愛過一個飽經世事、充滿起伏閱歷的作家,對女人影響是很大的。
影響最明顯是,她擺脫了“一定要結婚,事業只是一小部分的想法?!?div>
在70年代,整個女性圈子不結婚是怪物的那年代,徐靜蕾發現生活可以變得很大,很有趣。那時候,她就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簡單地說,當時徐靜蕾和王朔的戀情沒有通往婚姻,但是通往悟性升級,走上投資自我、主宰命運、獲得終極安全感的正確之路。
再后來,徐靜蕾陸續跟音樂人三寶、80后作家韓寒、音樂人張亞東、藝術家黃覺(我覺得他不是演員是真的藝術家哈)在一起,徐靜蕾的口味其實一直沒有變,她喜歡創作者。 最混亂的時候,一直在傳她為三寶墮胎,以及跟張亞東和黃覺的四角戀。申明,這些都是坊間傳聞。
但這說明什么?徐靜蕾一直遵循自己內心的感受,不受約束,追求人生里新鮮、有啟發和被不斷更新的認知感悟。
她沒有為了安全感,一開始做出看似安全的選擇。她敢于在感情里冒險,不斷試錯,是在這個過程里,她了解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這些感情都真誠而顛簸,但最后都是營養,帶來徐靜蕾內心的一次次升華,去看人性是怎么回事,最終對感情的事會真的通透。
黃立行,2007年 “全臺灣女人最想上的男人”排行版TOP1,緋聞女友從個性咖楊乃文、到性感咖蔡詩蕓……身材爆好、荷爾蒙爆棚的他,絕對是連90后辣妹都覺得很難HOLD住、有壓力的那一款。
徐靜蕾沒有一點被帶著走的節奏,在經歷了足夠多嘗試后,她放棄了感情里最大的天敵——控制。
到了今天,她的態度就是——
“我愛你,你不愛我,那我就祝你幸福,你需要我幫忙我會盡我的全力去幫你,不管是我現在還愛你,還是我曾經愛過你,我都會認為你就是我的一個親人,因為畢竟我曾經對你有過這種情感?!?div>
這是什么?大氣、善良、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