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邊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從中醫的角度看,是由于風、寒、熱、燥等外邪,從皮毛、口鼻而入,肺首當其沖而致肺氣閉遏不通,失其淸肅之令,肺氣上逆而咳喘。其表現癥狀是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復發作。運用艾灸的方法,取穴施灸,可疏散外邪,宣通肺氣。下面艾大夫(微信公眾號:cshdsw)給大家說說具體的取穴施灸方法。
灸肺腧穴
【取穴方法】位于背部第3胸椎的左右兩側,距離脊椎約比大拇指稍寬的地方。
【施灸方法】溫和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3厘米,平行往復左右方向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能理氣寧心,散發肺臟之熱,清肺止咳。
灸定喘穴
【取穴方法】背部經外穴,位于第7頸椎棘突下,旁邊半個大拇指的距離。
【施灸方法】溫和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3厘米,平行往復左右方向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灸合谷穴
【取穴方法】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處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一般每周灸3-4次。
【功效】祛風散寒,截標清肺,防止外邪傳里。
灸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位于膝蓋下方凹陷約2橫指寬的地方,左右各一。
【施灸方法】溫和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此穴位也可以自己來做,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能使氣血源源不斷生長。
點擊查看:艾灸治療咳嗽的6個穴位施灸方法你知道幾個?慢性支氣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邊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從中醫的角度看,是由于風、寒、熱、燥等外邪,從皮毛、口鼻而入,肺首當其沖而致肺氣閉遏不通,失其淸肅之令,肺氣上逆而咳喘。其表現癥狀是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復發作。運用艾灸的方法,取穴施灸,可疏散外邪,宣通肺氣。下面艾大夫(微信公眾號:cshdsw)給大家說說具體的取穴施灸方法。
灸肺腧穴
【取穴方法】位于背部第3胸椎的左右兩側,距離脊椎約比大拇指稍寬的地方。
【施灸方法】溫和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3厘米,平行往復左右方向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能理氣寧心,散發肺臟之熱,清肺止咳。
灸定喘穴
【取穴方法】背部經外穴,位于第7頸椎棘突下,旁邊半個大拇指的距離。
【施灸方法】溫和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3厘米,平行往復左右方向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灸合谷穴
【取穴方法】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處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一般每周灸3-4次。
【功效】祛風散寒,截標清肺,防止外邪傳里。
灸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位于膝蓋下方凹陷約2橫指寬的地方,左右各一。
【施灸方法】溫和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此穴位也可以自己來做,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能使氣血源源不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