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光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據所看見的光的波長來識別顏色的。可見光譜中的大部分顏色可以由三種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這三種基本色光的顏色就是紅(Red)、綠(Green)、 藍(Blue)三原色光, 各自對應的波長分別為700nm,546.1nm,435.8nm,由這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和強弱混合.可以產生自然界的各種色彩變化。這三種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達到一定的強度, 就呈現白色(白光);若三種光的強度均為零, 就是黑色(黑暗)。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于電視機、監視器等主動發光的產品中。
顏料三原色
色料(顏料)三原色——減色法原理
在打印、印刷、油漆、繪畫等靠介質表面的反射被動發光的場合, 物體所呈現的顏色是光源中被顏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減色法原理。減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被動發光的場合。在減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顏料分別是品紅(或者叫洋紅、紅紫)、品青(相當于較深的天藍、湖藍)、淺黃(相當于檸檬黃)。由英國化學家富勃斯特(1781—1868)研究選定的這三原色可以混合出多種多樣的顏色,不過不能調配出黑色,只能混合出深灰色。因此在彩色印刷中,除了使用的三原色外還要增加一版黑色.才能得出深重的顏色。
美術色彩三原色
在美術上又把紅、黃、藍定義為色彩三原色,紅、黃、藍 為人們加入了感覺實際,是實際上的三原色。
美術教科書講的繪畫顏料的使用,色彩調色是紅、黃、藍為三原色。
美術色彩顏料三原色——減色法原理 紅黃藍
美術色彩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橙綠紫
美術色彩三原色組成的六色體系 紅黃藍 橙綠紫 給人以實際色彩感受,符合客觀實際,
美術實踐證明,品紅加適量黃可以調出大紅(紅=M100+Y100),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青加適量品紅可以得到藍(藍=C100+M100),而藍加綠得到的卻是不鮮艷的青;用黃、品紅、青三色能調配出更多的顏色,而且純正并鮮艷。用青加黃調出的綠(綠=Y100+C100),比藍加黃調出的綠更加純正與鮮艷,而后者調出的卻較為灰暗;品紅加青調出的紫是很純正的(紫=C20+M80),而大紅加藍只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從調配其他顏色的情況來看,都是以黃、品紅、青為其原色,色彩更為豐富、色光更為純正而鮮艷。(在3D MAX中,三原色為:紅黃藍)
所以無論是從原色的定義出發,還是以實際應用的結果驗證,都足以說明,把黃、品紅、青稱為三原色,較紅、黃、藍為三原色更為恰當。
黃、品紅、青是科學上精確的三原色。
一般電視光色等光色是紅、綠、藍,在美術實踐中和生產操作中的情況說的是科學上精確的三原色。彩色印刷的油墨調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產、彩色打印機設計以及實際應用,都是黃、品紅、青為三原色。彩色印刷品是以黃、品紅、青三種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四色彩色印刷機的印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三層乳劑層分別為:底層為黃色、中層為品紅,上層為青色。各品牌彩色噴墨打印機也都是以黃、品紅、青加黑墨盒打印彩色圖片的。
三原色配色表
色光三原色
(紅)+(綠)=(黃)
(藍)+(綠)=(青)
(紅)+(藍)=(品紅)
(綠)+(藍)+(紅)=(白)
印刷三原色
(青)+(品紅)=(藍)
(品紅)+(黃)=(紅)
(黃)+(青)=(綠)
(青)+(品紅)+(黃)=(黑)
顏料三原色
(紅)+(黃)=(橙)
(藍)+(紅)=(紫)
(藍)+(黃)=(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