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fā)現(xiàn)很多寫作者都會有這樣的困惑:
很想寫點什么,但是卻發(fā)現(xiàn)自己無從下筆;
因為擔心寫不好,所以遲遲不敢行動,于是陷入越拖延越焦慮的狀態(tài);
好不容易寫完一篇稿子,被編輯斃掉了,又陷入了自我懷疑……
寫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新手小白,還是成熟作者,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攔路虎。
其實,寫作這件事,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之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更是必不可少。
它能夠幫助我們擺脫寫作困境,減少過程中的內耗,真正做到高效寫作。
長期輸出,而輸入?yún)s跟不上,很容易陷入思維枯竭。
當然,保持輸入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大量地閱讀。
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定位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籍:
如果你是寫親子文的,可以多閱讀一些親子教育類的書籍;
如果你是寫職場文的,可以多閱讀一些職場類的書籍;
如果你是寫婚姻情感文的,可以多閱讀一些兩性關系類的書籍。
當然,除了讀書以外,還可以多多打開自己,與厲害的人交流;
可以多看一些高質量的影視劇、紀錄片、綜藝等;
也可以多多關注時事,保持對熱點的敏感度。
輸入的過程,其實就是往自己腦子里進貨的過程。
要相信,你的輸入質量,決定了輸出質量。
除此之外,公眾號體系內的閱讀和輸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拆解優(yōu)質的文章。
可以找到新榜排名前500的公眾號,與你的定位相符合的公眾號,多關注一些公眾號,閱讀拆解它們的文章。
通常有同學會問,拆文應該怎么拆?
很簡單,哪里不會,就重點拆哪里。
比如說:你寫故事的能力比較弱,就拆解別人的敘事邏輯,研究作者是怎么把一個故事講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
如果你寫論述的能力比較弱,就多多拆解論述部分,研究作者是如何抽絲剝繭,讓自己的觀點層層深入,說服讀者的?
相信我,你在拆文過程中領悟的知識點,會比干巴巴地聽別人講,印象更加深刻。
另外,拆文的過程中,還可以積累觀點、積累好的標題句式、積累素材、積累金句……
多多拆文,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精進自己的寫作能力!
我們每一天腦子里都會產(chǎn)生很多的靈感和念頭,但是這些靈感都是稍縱即逝的。
作為寫作者,保持隨時隨地記錄的好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不管是腦海中的靈感閃現(xiàn),還是生活中看到、聽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是一些打動你的瞬間,一定要學會捕捉和記錄下來。
不管是用手機便簽、備忘錄,還是拍照等方式,都可以。
這些平日里收集到的素材,會在你創(chuàng)作時發(fā)揮很大的作用,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這會導致什么結果呢?就是你越來越不想寫,越來越不知道寫什么了。
你會發(fā)現(xiàn),一旦停下來之后,再想重新?lián)炱饋恚褪请y上加難了。
所以要養(yǎng)成規(guī)律的寫作習慣,給自己制定適當?shù)哪繕恕?/span>
比如說,要求自己每周固定要寫完一篇。
如果覺得一篇文章寫起來很費力,不妨學著拆解目標:
第一天,確定好要寫的選題、羅列好框架;
第二天,把需要用到的素材找齊全,填充進框架里;
第三天,開始一氣呵成地寫完初稿;
第四天,可以沉下心來仔細地修改和打磨。
這樣短短三四天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完成一篇文章了。
所以,將寫作任務進行有效拆解,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就會覺得其實也沒有那么難了。
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真的至關重要。
寫作者最應該保持的兩種心態(tài),就是空杯心態(tài)和長期主義的心態(tài)。
我遇到過不少這樣的作者,非常驕傲自滿,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如果文章閱讀量不好,他一定會認為,是讀者的境界不夠高;
如果文章被編輯拒稿,他一定會認為,是編輯不懂欣賞,沒眼光。
這樣只會讓自己止步不前。
正所謂術業(yè)有專攻,別人身上永遠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保持空杯心態(tài),保持謙遜,學會接納別人的建議,才能夠成長得更快。
還有一類作者,非常地急于求成,這會導致他們心態(tài)焦躁,患得患失。
沉不下心打磨自己,一味追求速成,一篇稿子被拒,就會自我懷疑。
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注定也是走不長久的。
任何一個寫作者,都需要保持長期主義的心態(tài)。
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抱著打磨精品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每一篇文章。
因為你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你的名片。
你所付出的每一分用心,都會在將來加倍地反饋于你。
今天的干貨就到這里啦~
最后想告訴大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真的會讓我們事半功倍。
愿大家不忘初心,保持熱愛,在寫作的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