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夏天,最讓人痛心的,莫過于各地頻發的溺亡悲劇。往往只是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鮮活的生命就離開了人世。
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72000人死于淹溺,喪失性命
規范的急救操作,有助于在關鍵時刻挽救一條生命,越多人掌握正確的急救技能,其實也越能互相增添安全保障,助人也助己。那么究竟對溺水者實施急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1、溺水概念:人體淹沒于水或其他液體中,由于液體充塞呼吸道及肺泡反射性的引起喉痙攣以致窒息和缺氧,稱之為溺水。
2、淹溺可分為淹沒和浸泡。
淹沒指面部位于水平面以下或受到水的覆蓋,此時數分鐘后即可出現窒息與心臟驟停。
浸泡是指頭部露出于水平面之上,大多數情況下是借助于救生衣時的表現。
3、世界衛生組織共識中指出,溺水是一個“因淹沒/浸入在液體中,而發生呼吸損害的過程 (the process of experiencing respiratory impairment from submersion/immersion in liquid)”. 溺水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結局。
4、溺亡是未成年人意外事故的“頭號殺手”。當前正值雨季和汛期,河流、湖泊、水庫、溝渠、池塘等水量增大;暑假將至,隨著氣溫上升,因野外游泳、嬉水等引發的溺亡事故將進入高發期。
在正常游泳時,人們會在水下吐氣,而在水上換氣。在意外浸沒于水中,人會不自覺地吸入或吐出水分。
當患者被水淹沒時之后,淹溺者起初會屏住呼吸,在這一過程中,淹溺者會反復吞水。隨著屏氣的進行,淹溺者會出現缺氧和高碳酸血癥。喉痙攣反射可能會暫時地防止水進入到肺內。然而最終這些反射會逐漸減弱,水被吸入肺內。在很多成年人肺中發現大約有150mL的液體,這個液體量(2.2ml/kg)已足夠引起機體出現嚴重的缺氧癥狀。雖然吸入1500mL的液體量會改變機體內環境,但實際臨床中極少發生。
隨氣體交換終止的時間延長,溺水患者因低氧血癥繼發意識喪失、呼吸停止,并最終發生心臟驟停。大多數溺水患者的心臟驟停機制是缺氧,而非心律失常。此時逆轉缺氧可以防止心搏驟停,如不能及時得到救援,患者會死亡。
溺水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氣道反應性和吸入的水分多少相關,和液體的滲透壓無關。無論是鹽水還是淡水,都可以通過沖刷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和破壞肺泡-毛細血管膜而引起肺部損傷,干擾氣體交換。
1、心理原因,部分人怕水心理嚴重,遇到水以后驚慌失措、四肢僵硬容易導致溺水,還有些人好奇心重,不當心突然落入水中容易導致溺水,還有賭博比拼,過于逞強好勝也容易導致溺水;
2、生理方面,會游泳的人潛水時間過長,產生缺氧窒息容易導致溺水,還有體力不支、飽食、饑餓、酒后等原因去游泳而導致溺水,寒冷疲勞和用力不當在水中容易發生肌肉痙攣,也容易導致溺水;
3、病理原因,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精神病,癲癇病,下水之后疾病復發容易導致溺水;
4、技術原因,人突然嗆水之后不會調整呼吸也容易導致溺水,在水中打鬧玩耍的時候,被人按壓在水里時間過長,也容易導致溺水。入水的方式不對,意外受傷這也容易溺水;
5、誤入深水或逆旋渦中,游泳場館的管理不規范,設施存在不安全的隱患。
1、輕度:
精神緊張,頻繁咳嗽,但神志清楚,血壓可有輕度升高。
2、中度(落水時間1-2分鐘)
頭痛、視物模糊、劇烈咳嗽、胸悶及胸痛、神志模糊、煩躁不安,呼吸表淺、緩慢、不規則,血壓下降、心率緩慢、皮膚發紺、顏面腫脹、球結膜充血、口鼻充滿泡沫或泥污。
3、重度(落水時間3-4分鐘)
昏迷或抽搐,呼吸困難、咳粉紅色泡沫痰。溺入海水者口渴感明顯,最初數小時可有寒戰、發熱;冷水淹溺者可有低溫綜合癥。
神志改變明顯,有昏睡、昏迷、抽搐和肌張力增加,呼吸表淺、急促或停止,肺部可聞及干濕啰音,偶有喘鳴音、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腹部膨脹,四肢厥冷,有時伴有頭、頸部損傷。
1、脫離溺水環境:首先需要施救人會游泳。若不會游泳,可以向溺水者扔繩子、棍子等將溺水者拽上岸。
2、通暢呼吸道:將溺水者放平,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腔中的污水、污物、分泌物及其他異物。
3、對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如果溺水者溺水時間較長,并出現了呼吸停止,此時馬上將其放平,把他的呼吸道打開,并進行心肺復蘇。
對合并頭頸部外傷者,要按頭頸部外傷院前處置原則處理。
1、“我不會游泳,掉進水里該怎么辦?”
對于不會游泳的人來說,意外掉進水中往往都會非常慌張,在水里瞎撲騰,實際上這樣反而會降低生存的幾率。
因此,如果你掉進水中,最重要的就是先學著讓自己冷靜下來。
1.如果身邊有漂浮物一定要抓緊,借力浮出水面,同時如果周圍有人應立即呼救;
2.如果周圍沒有人,要盡可能放松全身,如果下沉可以將雙手下壓,在頭部露出水面的同時口鼻用力吸氣。淺呼氣,深吸氣。
3.如果可以,嘗試讓自己采取仰泳位,將頭部后仰,讓口鼻可以露出水面呼吸,雙手和雙腿有規律地劃水,不要驚慌,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2、“我會游泳,但在水中出現意外情況怎么辦?”
2.1水中突然腿抽筋
如果周圍有人,第一時間向周圍人說明自己腿抽筋的情況,如果可以堅持,盡快游到岸邊;
如果周圍沒有人或已經無法動彈,可以調整為仰泳姿勢,用手將抽筋那條腿的腳趾用力向腳背側掰,待痙攣緩解后再慢慢游回岸邊。
2.2被水草纏住
如果被水草纏住不要驚慌,不要亂蹬,以免水草越纏越緊。
如果周圍有人,要向他們求助;如果周圍沒有人,可以先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慢慢解開或扯斷水草,并盡快離開水域。
實際上,不管你是否會游泳,最重要的預防溺水的手段都是——不要前往不熟悉、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3、把溺水者救上岸之后,我們應該怎么做?
3.1溺水者還有呼吸
我們要立刻判斷其生命體征,用力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大聲呼喊:你聽得到么?如果溺水者還有呼吸,意識清醒,可以給他蓋上毛巾保暖,并觀察是否有其他不適,再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3.2溺水者昏迷
溺亡的核心原因是嗆水后缺氧,搶救的黃金時間只有4分鐘,因此當溺水者被救上岸,最關鍵的救治措施就是盡快使其恢復呼吸。
很多人有一個錯誤的認識:溺水者只是喝多了水,把水倒出來就可以。實際上,控水無法改善缺氧的狀態,反而會耽誤救援時間,還可能導致胃部食物殘渣回流,堵塞喉嚨、鼻腔,再次造成窒息。因此,緩解缺氧,正確的心肺復蘇才是關鍵!
1.開放氣道
A指的是Airway,即氣道,是指心肺復蘇中開放氣道的步驟。首先,將患者的頭側向一邊,用手指摳出口腔內的異物,然后頭復位,使用仰頭抬頜法,將手掌放在患者的額頭上,然后輕輕將頭部向后傾斜,并用另一只手輕輕向前托起下巴,打開氣道,保證氣道通暢。
用手指摳出口腔內的異物
頭復位,仰頭抬頜
2.人工呼吸
B指的是Breathing,即呼吸,對溺水者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將患者鼻孔捏緊,用自己的嘴巴完全包住患者口唇,往里吹氣,持續1秒鐘并觀察胸廓是否抬起。成人吹氣2次;兒童:單人按壓30次+吹氣2次,雙人按壓15次+吹氣2次
將患者鼻孔捏緊
往里吹氣,并觀察胸廓是否抬起
3.人工循環
C,指的是Circulation,即循環,是通過胸外按壓的方式進行人工循環的支持。
找到兩乳頭連線的中間點,將一只手的手掌心放在上面,另一只手放在第一只手的上,手指交叉扣緊,保持肘關節伸直,用身體的力量快速向下按壓,按壓深度成人為5-6厘米,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
可以使用雙手環抱胸廓,兩拇指按壓,或者一手的中指和環指兩指按壓;兒童可使用單掌按壓。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每次按壓時間約0.5到0.6秒。嬰兒和兒童按壓深度為胸廓的1/3,約4-5厘米。
找到兩乳頭連線的中間點
手指交叉扣緊,保持肘關節伸直,快速向下按壓
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廓完全回復原狀。盡量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
4.終止條件
4.1.終止心肺復蘇的條件:
· 溺水者被搶救成功
· 專業急救人員或其他專業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接替急救工作
· 現場環境危險需要轉移
4.2對于溺水造成的心搏驟停患者,尤其是對在水溫低的水域發生溺水而心搏驟停者,心肺復蘇時間應適當延長,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搶救。
錯誤方式一:倒背孩子奔跑的姿勢控水,其實并不利于排出孩子氣管中的水。
正確方式:《201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沒有證據表明水會阻塞氣道,不需要控水。不管是哪一種控水法,都是錯誤的。對溺水心臟驟停,控水耽擱急救時間;對有意識有心跳的,控水也是有害無益的,容易誤吸或損傷;如溺水者已出現心臟驟停,體內循環停止,大腦供氧不足的情況,第一要務是立即對溺水者進行心肺復蘇。
錯誤方式二:溺水現場急救中,驚慌失措,大聲呼叫,忽略溺水者呼吸情況判斷,等待醫務人員趕到現場,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
正確方式:溺水最嚴重的后果是低氧血癥,心肺復蘇的黃金時間只有 4-6 分鐘。呼吸循環一旦停止,每耽誤1分鐘,搶救成功的機率就要下降 7%-10%。溺水者被救出后,應對呼叫無反應且無呼吸者,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復蘇順序是 A-B-C ,即打開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如果施救者人數較多,應由 1人進行胸外按壓,另一人將孩子的頭轉向一側,后仰,打開氣道,開展人工呼吸,同時請周圍的人撥打120。
錯誤方式三:對于非專業施救人員來說,胸外按壓是最簡單易行的搶救方法。很多施救者都不懂如何進行人工呼吸,因此只能單純地進行胸外按壓,直到急救人員趕到。
正確方式:溺水屬于窒息性心臟驟停,人工呼吸必不可少,單人施救時要放在胸外按壓之前給予。單純胸外按壓只適用于心源性心臟驟停。
1、為什么有人溺水時是安靜地站著呢?
溺水的時候,人體的肌肉變得僵硬,并且大腦會處于半昏迷狀態,無法呼救,所以,溺水者很安靜;另外,由于人體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人在水中是處于懸浮的狀態,溺水者看上去像站著。
但如果溺水時間過長,患者會出現昏迷、心跳停止、甚至失去生命體征,就會漂浮在水面上,以仰臥位或俯臥位在水面上漂浮不動。
2、警惕十種溺水常見表現
1.頭部沒入水中或嘴與水面平行。
2.頭部往后傾斜且嘴巴張開。
3.眼神呆滯、空洞,無法聚焦。
4.眼睛緊閉。
5.頭發遮住前額或眼睛。
6.身體呈現垂直且沒有腿部動作。
7.過度換氣或喘息。
8.試著游往某一個方向,但卻無法前進。
9.試著翻滾身體。
10.像在攀爬看不見的樓梯。
3、溺水的患者千萬不要控水,控水的危害特別多!
① 控水會延誤心肺復蘇的開始,降低搶救成功率;
② 控水會讓胃內容物反流,胃內容物會導致誤吸;
③ 控水還可能會造成患者腹腔內的臟器嚴重損傷。
4、孩子溺水時,往往是沒有掙扎地站在水中安靜地死去?
孩子發生溺水時,實際不一定能拼命拍水或大喊,也有可能是無聲的,甚至可能是站著不動,或低頭在水下不動的,而你可能還以為他在練習憋氣。為此,孩子在水中,家長要時刻看護。
5、搶救溺水患者CRP順序如何?
心肺復蘇是搶救呼吸、心搏驟停溺水者的關鍵措施,搶救溺水者的心肺復蘇操作應按照A-B-C(打開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的順序進行。
6、為什么要警惕繼發性肺損傷?
人們往往注意在水中的淹溺,以為只要安全離開游泳池就沒事了。但是,一定要高度警惕溺水后繼發性肺損傷這個很危險的「隱匿殺手」。繼發性肺損傷偶爾會在淹溺幾小時后才發生,而且發生十分突然、癥狀十分嚴重,后果往往是致命的。
7、溺水患者做心電圖檢查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溺水的患者經歷了驚恐、缺氧、電解質紊亂等情況,所以非常容易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其中有些是致命性的,檢查心電圖有助于及時發現這些情況從而及時治療。
8、溺水患者做血常規及血細胞檢查的目的是什么?
溺水的患者有可能發生溶血、血液濃縮和感染,檢查血常規及血細胞鏡檢(顯微鏡下觀察血細胞)可以及時發現這些情況從而及時治療。
9、溺水患者做血氣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血氣分析可以用于檢查溺水患者低氧血癥和酸中毒的程度和類型,以便制定合理的氧療等方案。
10、溺水患者并發腦水腫會何治療?
溺水患者發生腦水腫的病因一般為缺氧、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及時治療這些病因,吸氧、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等。此外,醫生還會利用甘露醇、利尿劑等藥物緩解、治療腦水腫。
11、溺水患者并發肺水腫如何治療?
輕微的肺水腫通過吸氧、利尿治療可迅速緩解。如果出現了嚴重的肺水腫(呼吸窘迫綜合征),就說明病情非常嚴重,有可能需要呼吸機幫助呼吸,輸注白蛋白、激素等治療。
12、溺水者被救上岸后,需要立刻進行心肺復蘇嗎?哪些情況可以放棄搶救?
淹溺患者被救上岸后,首先要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反應和呼吸,如果有正常呼吸,不需要進行心肺復蘇。發現溺水者沒有反應和呼吸,就需要進行心肺復蘇搶救。
如果溺水者淹溺的時間過長,或者是沒有目擊者無法判斷淹溺時間的,尤其是已經出現僵硬等尸體現象的,可以考慮放棄搶救,但一般需要有專業人員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