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微習慣》。
昨天我們講解了,建立微習慣的第三步和第四步。
在第三步中,我們要明確我們的習慣依據。具體的習慣依據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時間,另一種是根據行為方式。
你也可以選擇非具體習慣,也就是有多個依據的習慣。
在第四步中,我們在建立習慣開始,就要給大腦額外提供一個回報,將行為和不相關的回報聯系起來。
最后,就可以憑借滿足感來讓自己的大腦維持這個行為。
今天,我們將繼續講解接下來的四個步驟,也就是從第五步到第八步,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第五步: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小美的閨蜜明年就要結婚了,她邀請小美到時在她婚禮上當伴娘。
小美答應了,可是她卻為自己的小肚腩而苦惱不已。畢竟,到時穿著伴娘服,小肚子卻凸出來,那得多難看啊!
但小美想到以前總是減肥失敗的經歷,又不想行動。后來,朋友推薦了她《微習慣》這本書。
小美決定采用微習慣策略來培養習慣。她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微目標,也就是每天轉1個呼啦圈。她希望通過這個微習慣,最終來達到瘦小肚腩的效果。
現在,小美來到了微習慣策略的第五步,也就是要記錄和追蹤微習慣的進展。
盡管用手機來追蹤有很多好處,比如各種習慣養成應用有提醒和打卡功能,而且帶著手機也可以隨時檢查。
但是小美覺得在手機上打卡享受到的成就感,不如用紙筆打鉤來得真實。
因此,小美決定采用跟作者一樣的方法,也就是用日歷每天來核對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并打鉤。
她火急火燎從淘寶網上下單,買了一張全年365天的計劃表。
之后,就將計劃表貼在自己房間的墻上,并在計劃表旁邊貼上一張白紙,寫上自己想要培養的微習慣,也就是每天轉1個呼啦圈。
通過這種做法,小美沒有遺忘她的微習慣,因為日歷上都寫得明明白白了,而且每天晚上睡覺前,小美都要問自己“今天我完成微習慣了嗎”。
看著墻上的日歷,上面都是打好的勾,小美也享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第六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小美實施每天轉1個呼啦圈這個微習慣兩周了,但是最近小美內心很挫敗。因為她感覺每天轉1個呼啦圈,目標太小了,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瘦下來?
這時候,小美需要建立微習慣的第六個步驟: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小美的疑惑是:如果一個目標設定得太過于渺小,那它是怎樣給我們帶來進步的?
我們知道,一旦我們有充足的動力去做一件事情,那就不需要意志力了。
比如你看到一段減肥視頻,燃起了戒零食的斗志,這個時候你的心血來潮,是不需要你的意志力去強迫你行動的。
而這個正是微習慣的關鍵策略,在完成微習慣的過程中,我們依賴的是少量的意志力。
不過,在我們達成目標后,我們會有成就感,而這股成就感就成為激勵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促使我們超額完成任務。
所以,一旦開始微習慣,你肯定不會只做1個俯臥撐或者只寫幾個字。就好像作者在開始任何一個微習慣時,超過90%的情況下都會超額完成任務,而且還超額很多。
雖然微習慣目標很小,但它并不存在上限。如果你想要一天寫上4000字,你就去做吧。
即使累到筋疲力盡,你只要保證第二天仍能達到最低目標,那就沒有問題。
不過,小美還是擔心,如果每天都只是剛好完成1個呼啦圈,那該怎么辦?這樣就不能養成習慣了嗎?
對此,作者在書中談到,如果你每天只是完成微目標就不再繼續下去了,但是你依然堅持微習慣,它還是會最終形成習慣的。
而一旦每天的微目標成為習慣后,潛意識大腦就會發揮重要作用了,你不用思考就能自然而然每天都去轉1個呼啦圈,因為它已經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在這個基礎上,你想多轉幾個呼啦圈也相對容易。所以,微習慣是覺得不會阻礙你的進步的。
第七步: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小美每天都能轉到30個呼啦圈,這讓她開心的同時,也讓她大為苦惱。
因為她發現,她的內心對每天轉1個呼啦圈這個目標,產生了強烈的抵觸。
她想起自己前一天轉了30個呼啦圈,因此第二天必須最少轉到30個才能達到目標,這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心里負擔。
小美的這種情況,是很多人在執行微習慣過程中都會出現的,這也是微習慣第七步要告訴我們的: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在超額完成目標后,我們的大腦會監測到我們過去每天轉了30個呼啦圈,而不是1個呼啦圈。
這時候,你會發現你的目標暗中膨脹了,大腦也會設定一個新的期待值。它希望我們每天都能轉30個呼啦圈,這就給我們帶來負擔和壓力了。
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我們每天的目標并沒有變,還是每天轉1個呼啦圈。我們要把期待值放在堅持目標上,而不是放在每天完成了多少任務量上。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塑造我們生活的最大武器便是堅持,這是讓行為轉變為習慣的唯一途徑。
看完了第七步后,小美提醒自己,每天的目標還是1個呼啦圈。
因此,除了偶爾不在狀態的時候,小美只是剛好轉了1個呼啦圈。其他時候,小美經常能轉30個,有時還能轉到50個。
第八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
現在,小美每天都在轉著呼啦圈,這個習慣已經停不下來了,她想要知道這是否意味著她已經養成習慣了?
于是,她來到了建立微習慣的第八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在這一步,代表行為已成為習慣的信號有以下三種。
首先,你沒有抵觸情緒,認為這個行為似乎做起來容易,不做反而更難,而且你可以信心十足地說“我常鍛煉”“我每天都在轉呼啦圈”。
其次,你不需要做出決定就會開始該行為,比如,你不會想“好吧,我該去轉呼啦圈了”。
你會很自然就開始轉起呼啦圈來。你也不再擔心自己會漏掉一天,因為行為變成習慣后,你會一直做這件事。
最后,習慣是非情緒化的,一旦一件事成為習慣,你不會因為在做這件事而激動不已,比如你肯定不會因為每天都有刷牙這個習慣而興奮。
這時候,你的行為已經常態化了,這就是習慣。
小美根據這幾個習慣標志,對照了一下自己的行為。最終,她知道自己已經離不開每天轉呼啦圈這個習慣了。
今日共讀《微習慣》▼
【結語】
今天我們講解了,建立微習慣八個步驟中的最后四步,也就是從第五步到第八步。
第五步,我們可以用手機上的應用來追蹤微習慣進展,不過,相比起手機應用,我們每天用日歷來核對打鉤,這種方法能讓我們的成就感更加真實。
第六步,當我們每次完成規定的目標后,成就感會激勵我們繼續超額完成任務。
即使每天只完成微目標,堅持一段時間后,它還是會成為習慣,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我們的目標,所以微習慣不會阻礙我們的進步。
第七步,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我們每天的目標應該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我們可以超額完成目標。
第八步,當一個行為變成習慣后,我們首先就不會有抵觸情緒;其次我們不用做決定就能開始行動;最后,我們不會有強烈的情緒波動。
明天,我們將講解在執行微習慣策略時,我們要注意的四大規則,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今日話題】
在養成一個習慣時,你會如何追蹤你的習慣進展?
你更傾向于用手機還是紙筆?
本文內容經后浪出版公司授權發布,若需使用,請聯系出版公司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