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持續發炎「慢性腎小球腎炎」
這種俗稱為「腎炎」的腎臟病,其正式名稱為「腎小球腎炎」。腎小球腎炎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有許多人認為,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情發展變慢即是慢性腎小球腎炎,但是,腎小球腎炎的定義并非如此簡單。為了幫助各位了解,我先來為大家說明慢性腎小球腎炎。
(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有以下三種:
①在急性腎小球腎炎發病之后,血尿、蛋白尿與高血壓持續一年以上;
②沒有明顯的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癥狀,但是尿異常持續一年以上;
③糖尿病、痛風、腎虛腎炎等以外的疾病所造成的腎小球病變、尿異常與高血壓。
實際案例中②的情形比①要多,大多數病人是在公司與學校的體檢中偶然發現的。對于「究竟是何時發生的?」并不是很清楚。
有些人由于沒有體檢的機會,或忽視了尿液異常情況,導致病情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以上是(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特征。接下來,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急性腎小球腎炎吧!
何謂「(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
慢性腎小球腎炎定義如下:
有潛伏期的「急性腎小球腎炎」
相對于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發病特征存在「血尿」、「浮腫」、「高血壓」這三種癥狀。
急性腎小球腎炎容易發生在較年輕的人群身上,例如:低年級學童(3-10歲);通常在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持續1至2周(平均10天左右)后就會發病。
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例如:甲組乙型溶血鏈球菌、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病毒等,所引發的免疫反應會對腎小球造成損害,進而引發腎炎。另外,因為也有急性腎小球腎炎在溶血性鏈球菌造成皮膚感染之后發病的案例,所以,在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檢查中,可經由咽喉與皮膚檢出鏈球菌,所以通過驗血,可以非常明確地查出感染源。
該病的基礎治療是需要住院及在家休養;對于浮腫與高血壓,可使用低鈉食物及利尿劑來改善;有時也會讓病人服用1-2周的抗生素。
如果血尿與蛋白尿情況不嚴重,輕微運動也不加重癥狀的話,可做做散步等簡單運動以恢復體力。恢復快的人大約2個月就可以上學或上班,運動量應適度,控制在健康時的60%至70%左右為宜,要避免太過激烈的運動或工作過度。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特征
「急性腎小球腎炎」是低年級學童(3-10歲)常發生的疾病。典型癥狀有以下三種。
急性腎小球腎炎是比較容易治療的腎臟病
大多數急性腎小球腎炎病人,預后狀況良好,也就是說,只要2至4周尿的異常狀況就可以改善,逐漸康復。兒童的治愈率為85%至95%,急性腎小球腎炎是所謂「可治愈的腎炎」的代表。另外,由于生活環境改善與抗生素的普及,該病的患病率已有減少的趁勢。一般而言,除卻發病初期對腎功能造成過大損害、出現「腎病綜合征」、或長時間持續有蛋白尿癥狀,大部分病人的預后情況都是良好的。
雖然罹患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兒童恢復情況良好,但成人患病及預后情況與之相差較大;成人的痊愈率較低,只有50%至70%,發病后經過半年至1年以上,也有發展成慢性腎炎的可能。當成人罹患扁桃腺炎沒有潛伏期而出現急性腎炎癥狀時,有可能是慢性腎炎急速惡化,需及時進行檢查,以判斷治療方法是否正確及預后的情況。檢查手段采取的是「腎臟穿刺活檢」,方式是施以局部麻醉后,以穿刺方式經背部取少量腎臟組織來檢查。大致來說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方式是對癥治療,像是浮腫、高血壓、心臟衰竭等癥狀時,便以限制水分與鹽分攝入、予以利尿劑、降血壓劑等藥物來進行治療。當腎功能失調導致心臟衰竭惡化、高血鉀癥危及生命的情況時,則必須立即進行透析治療。
「急性腎小球腎炎」是可以治療的腎臟病的代表
「急性腎小球腎炎」大多預后良好,是「可治療」腎臟病的代表。
占透析治療高比率的「lgA腎病」原因不明
lgA腎炎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的一種,常見于亞洲人。lgA腎病占了所有慢性腎小球腎炎總數的四成以上,接受透析治療的腎臟病患者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因為罹患這種疾病。
這種疾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有人考慮與人種、遺傳、環境及食物等因素相關,但目前為止尚未完全揭開謎底。
IgA腎病由1968年法國學者Berger醫師首次提出。這種疾病是因為,由免疫血清球蛋白IgA與「補體系統」結合,并沉積在腎小球內所致。
該病的特征包括:肉眼無法確認的顯微鏡下血尿、輕中度的蛋白尿、血清中IgA偏高等。另外,也有些人在感冒時,會出現肉眼下血尿,并在接受檢查后發現是IgA腎病的例子。甚至隨著病情發展,尿中出現大量的變形紅血球。經過20年的觀察,隨著人群患病年紀增加,腎臟功能逐漸下降,最后變成終末期腎衰竭的比例大約是40%,這樣的比例可說是非常高。另外,即使接受腎臟移植,被移植過來的腎臟也有發生IgA腎病的傾向。
病因不明的「IgA腎病」
「IgA腎病」為慢性腎炎的一種,接受透析治療的病人中有非常高的比例是因為這種疾病
急速增加的「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可發生血尿與蛋白尿,及進行性腎功能急速下降的腎臟病,它的最大特征是,在顯微鏡下觀察腎臟組織時,可以清楚觀察到腎小球剖面的會有新月體的病變。其發病狀況無性別差異,而且分布年齡范圍較廣。近年來此類患者數量急速增加,呈中老齡化趨勢,有30%左右的病人可發展為腎衰竭終末期,需引起重視。
該病發病的原因,被認為是由于身體進行排異反應而產生的抗體、被抗體攻擊的抗原以及抗原抗體在反應時激活的補體共同形成的「免疫復合體」,在腎小球沉積而造成腎臟機能下降。另外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腎小球的部分組織發生自體免疫反應,另一種則是對于血液里一種名為嗜中性粒細胞0R 白細胞形成自己的抗體,而引發新月體形成。
該病的常見癥狀是血尿,可作為診斷的明確參考依據,可出現全身倦怠感、關節疼痛、肌肉疼痛、浮腫與高血壓等其他臨床表現,所以靠自覺癥狀來判斷是很困難的。治療方式有血漿置換與服用類固醇藥物、免疫抑制劑等,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癥狀,但治療期間可出現副作用,因此需引起注意。
何謂「快速進行性腎小球腎炎」?
「快速進行性腎小球腎炎」是短時間內腎功能顯著下降的腎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