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胃寒和胃熱的病癥大不相同,其病狀和病理雖然相似,但是治胃寒和胃熱不是依靠某種食物和藥材就能解決,如果胃寒的藥用在了胃熱身上,不僅沒有效果,反而還會增加胃熱的風險。
胃寒的主要病因與飲食習慣有關,如飲食不節,嗜食生冷等。經常冷熱食物一起吃,吃飯不按時或者饑飽不均,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胃寒。再加上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造成脾胃病發病率越來越高。中醫認為本證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脾胃陽氣虛衰;腹部受涼;過食生冷;勞倦傷中,復感寒邪,導致陰寒凝滯胃腑。
胃熱證是由于偏食辛辣溫熱食物,或濕邪化燥化熱、肝郁化熱,導致胃腸積熱的病證。急性酒精性胃炎、胃熱口臭、出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習慣性便秘等病多出現或伴有胃腸熱證。胃熱證因胃中火熱熾盛,胃失和降所引起的實熱性中醫學癥候。多見于胃脘痛、消渴以及西醫學的急慢性胃炎。
怎么辨別胃寒和胃熱,首先看癥狀:
胃熱:胃熱及胃火,是因為患者喜愛吃辛辣食物,喝高濃度的酒或抽煙造成?;嘉笩岬娜讼矏酆壤滹?。癥狀表現為,經常口干、咽干、喜飲食冷品、不喜熱品、經常大量飲食冷品后有舒適感,胃熱疼痛時,多伴有胃內糙雜感。
胃寒:胃寒通常指是指脾胃陽氣虛衰,經常食用生冷食物,或寒氣進入胃內的癥狀。患胃寒的患者常見,有胃脘痛、嘔吐清涎、口淡喜歡喝熱飲,舌苔白滑。
胃寒的患者,因為身體虛弱怕寒,所以特別的怕冷,四肢也會常常冰寒,而且也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況。而胃熱的患者情況剛好相反,經??诟煽诳唷⒋蟊愀稍锴遗疟銣粫?、脾氣暴躁的,多為胃熱之人。另外,胃反酸水時伴有灼熱感,一般為胃熱,而胃寒的人泛酸通常是泛出清水。
那么中醫上如何辯證改善呢?
胃虛寒(胃陽虛)
證候:胃脘冷痛,綿綿不已,時發時止,喜溫喜按,食后緩解,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脈沉遲無力。治則:溫中健胃。
胃實寒
證候:胃脘冷痛,痛勢急劇,遇寒加重,得溫痛減,脘痞作脹,惡心嘔吐,吐后痛緩,口淡不渴,口泛清水,脘腹水聲漉漉,舌苔白滑,脈弦或沉緊。治則:溫胃散寒止痛。
胃熱證
證候:胃脘灼痛,喜冷拒按,消谷善饑,渴喜冷飲,口臭吞酸,牙齦腫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則:清胃瀉熱。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