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國家文物局、中國歷史研究院支持,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古都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考古學會、河南省文物局、洛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儀式、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暨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大會”在河南洛陽開幕。本次會議以“早期中國與世界古代文明”為主題,來自國家文物局、河南省政府、洛陽市政府、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古都學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考古學會、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和文博單位及意大利、法國、俄羅斯、葡萄牙、埃及、美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的共400余位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出席會議,其中200余位學者將圍繞古都保護與城市生活、早期城市早期國家和早期文明研究、二里頭遺址及相關問題研究三個論題,共議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
會議現場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河南省政府副省長戴柏華,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出席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儀式并致辭,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副局長關強,國際博協副主席艾爾貝托·格蘭蒂尼,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鐘君,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省政府副省長戴柏華共同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揭牌。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還有秘魯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秘魯衛生部前部長愛德華·楊莫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等。
主持人
開館儀式由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主持。各位嘉賓在致辭中均對二里頭夏都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開順利召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成開放表示祝賀,并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河南文物事業發展的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李伯謙致辭
李伯謙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夏代在司馬遷的《夏本紀》及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均有提及,但考古學資料從二里頭遺址、河南王城崗遺址等遺址開始發掘才開始出現實證,通過將考古學資料與歷史文獻相結合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他表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成和開放對中國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參觀60年以來幾代考古人發掘出可以揭示當時的社會面貌的陶器、石器、綠松石等,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同時他向博物館建設的策劃者、建設者、陳列者以及60年以來三代考古人表示誠摯的謝意。
戴柏華致辭
戴柏華副省長認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開館,對加強大遺址和文物保護利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認同感等具有重大意義。他表示將持續推進二里頭遺址保護利用和博物館運營管理,加強夏文化研究傳播,依托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典藏、保護、研究、教育等功能。他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對河南省文物工作多提寶貴意見,為河南文物考古工作貢獻力量。
李亞致辭
李亞書記簡要回顧了河南和洛陽的悠久歷史,他指出二里頭文化產生了深遠積極的影響。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是集中展示二里頭遺址的考古成果、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的專題類博物館,為展示考古成果、傳承歷史文化、深化學術研究、加強交流互鑒、做好文物保護具有重要作用。他表示舉辦此次國際研討會將有助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工作,期待大家為保護歷史名城作出更多的貢獻。
劉玉珠致辭
劉玉珠局長指出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核心載體,對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王國的興起、王都規制、宮室制度等涉及中華文明發展的重大學術問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他表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立,將有利于闡釋早期中國形成歷程,讓公眾更好地認知了解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將成為國內外了解中華文明的又一文化高地,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歷史的力證。他相信在中外嘉賓的共同努力下,本屆論壇一定能夠成為一次集思廣益、互學共鑒、精彩紛呈、讓人難以忘懷的文明交流的盛會并預祝本屆世界古都論壇和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圓滿成功。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揭牌儀式
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關強,國際博協副主席艾爾貝托·格蘭蒂尼,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哥倫比亞國家行政學院新任國際處處長、原桑托斯總統顧問保拉·馬賽拉·阿里亞斯·普爾加林,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宛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出席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暨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大會并做主旨發言。開幕大會由洛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飛主持。
主持人
關強副局長從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特征、博物館是古都文化基因的傳承力量、博物館是古都全面發展的推動力量以及新時代博物館的新角色四個角度來證明博物館是傳承發展古都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他指出博物館的文化記憶功能成就了博物館在古都發展中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的重要職能,有助于增強古都文化身份認同,增強內在凝聚力,讓居民敬畏歷史、認識自身、獲得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城市的發展需要文化滋養,只有厚植文化土壤,城市才有靈魂、有精神、有生命力,而博物館作為收藏、研究、展示歷史文化的重要機構,將會為古都、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更多驚喜。
關強發言
李伯謙教授圍繞夏商周斷代工程與夏代考古學研究進行主題演講。夏商周斷代工程主要是解決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問題。通過對發掘的夏代遺物和遺跡進行碳十四測年并結合多學科分析后得出研究結果是:以王城崗為代表的河南龍山文化遺存是夏代早期文化,以河南新密新砦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是后夷代夏時期的夏文化,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是少康中興至商湯滅桀的夏文化,即二里頭都城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他指出夏商周斷代工程肯定夏的存在,使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得以接續,他希望依托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立為今后的二里頭文化、夏文化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撐。
會議現場
李伯謙發言
艾爾貝托·格蘭蒂尼副主席和保拉·馬賽拉·阿里亞斯·普爾加林處長圍繞博物館和文化遺跡對于可持續城市發展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主題演講。他們表示持續城市需要基于文化制定的政策,博物館和遺址公園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有助于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對文化遺產、歷史遺跡的傳承和保護發揮重要作用。
艾爾貝托·格蘭蒂尼發言
保拉·馬賽拉·阿里亞斯·普爾加林發言
劉宛康市長表示文明是城市的淵藪,城市是文明的坐標。守護文物遺產、傳承歷史文化,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核心競爭力。他指出洛陽市不斷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發展,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塑造古都特色風貌,提升城市文化品質,加強文化遺產轉化創新和活化利用,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有助于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做出貢獻。
劉宛康發言
王巍理事長在致辭中表示通過多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以及最近一系列研究成果,多數學者認為它是夏都。他指出考古學家的看家本領就是在沒有遺存的情況下,根據它存在的時間、空間、規模、性質來判斷其所處發展階段,并在此基礎上與歷史文獻和古代傳說相結合,進而探討它是否為其中記載的族群或者王朝,是十分科學嚴謹且符合科學規范的。他認為二里頭遺址所代表的時代是最早中國形成的時代,二里頭代表的是夏王朝的文明。他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考古學發現來證明這一推斷。
王巍發言
會議合影
此外,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設有《徐旭生文集》、《二里頭考古六十年》、《洛陽盆地中東部先秦時期遺址》新書發布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長袁靖,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劉莉出席首發儀式。儀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主持,他向出版社的付出表示誠摯的感謝并對三本書出版背景進行簡要介紹。
主持人
徐旭生先生是中西兼通的大家,他1959年率隊進行的踏查活動開啟了二里頭遺址大規模田野考古發掘的序幕。他是考古學上探索二里頭文化的開拓者、踐行者,對中國古史重建和考古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中華書局出版的系列《徐旭生文集》同時具有重要的學術史意義及現實意義。此次發布的《徐旭生文集》系列之《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為第一部,其后將會陸續發布,該文集為4件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二里頭考古六十年》是一部集成性專著,二里頭考古既是中國考古學長足發展的一部分,又是發展和轉型的縮影。該書進一步整合考古學研究與多學科研究,是目前為止二里頭遺址考古資料最新、最全,研究最系統的著作。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洛陽盆地中東部先秦時期遺址》近四百萬字,展示了用新的理念方法對中國腹心地區前仰韶時代裴李崗文化到戰國時期遺址的區域調查活動。該書的出版必將對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發布新書
新書揭幕
發布會上,徐旭生先生女兒及其孫輩,許宏研究員及袁靖研究員,陳星燦研究員及劉莉教授分別為《徐旭生文集》、《二里頭考古六十年》、《洛陽盆地中東部先秦時期遺址》揭幕。最后,會議舉行了徐旭生家屬捐贈二里頭相關物品的捐贈儀式。
捐贈儀式
發布會后,會議進入主題發言和分組討論環節,在為期兩天的學術會議上,與會學者將圍繞早期城市、早期國家和早期文明研究進行精彩的發言。
圖/文:荼荼
審 稿:許宏
責 編:荼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