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未央”
“長生無極”
“千秋萬歲”
“永奉無疆”
這些都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中國文字展》展出的漢代瓦當上的文字,這些詞語大家一眼就知道都是“好話”,它們都是文字瓦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吉祥語瓦當,春節期間,不妨來這里沾沾喜氣喔!
《中國文字展》展出的漢代瓦當
瓦當,中國古代建筑的重要構件之一,是位于陶制瓦筒最頂端的一片瓦。“當”有:頂端、頭等意思,因此“瓦當”也稱“瓦頭”。瓦當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期,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中國古代早期建筑以木為主要材料,瓦當的使用,可保護屋檐的椽頭免于日曬雨淋,有效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此外,瓦當被置于建筑物最顯著的位置,瓦當的當面,可作為建筑裝飾的重要區域。實用與美化功能相結合,使瓦當成為瓦中最有價值的主角。
圖片來源于網絡
瓦當的形狀,最常見的是圓形,此外,還有半圓形和大半圓形,從考古發現來看,半圓形瓦當的出現稍早于圓形瓦當。目前考古所見最早的瓦當出土于陜西扶風召陳西周中期宮殿建筑遺址和岐山禮村西周遺址中,有當面不加任何紋飾的素面瓦當,也有重環紋、繩紋等圖案瓦當,多為半圓形,這是瓦當的初期基本形制。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各地諸侯崛起,促進瓦當數量和造型題材顯著增多,也形成了鮮明的區域特色。齊、燕、秦三國的瓦當是戰國瓦當的集中代表。齊國瓦當以樹木紋最多,樹木為中軸,兩側飾以獸、鳥等紋,對稱規整。燕國均為半瓦當,紋飾以獸面和山紋為主,獨樹一幟。而秦國區域內的瓦當,以動物紋最為突出,尤其是鹿紋瓦當:I類為當面一鹿,或站立、或奔跑、或昂首、或回頭;II類為當面多鹿,以子母鹿最典型;III類為復合動物紋,由鹿和其他動物組成的瓦當。秦國動物紋瓦當遵循從單體動物紋向復合動物紋發展的過程,而當面布局也同步發展,從當面無界格到當面以界格線等分為四區間,奠定了秦漢時期瓦當當面四分區格局的基本形制。
燕國獸面半瓦當
齊國樹木紋半瓦當
秦國鹿紋瓦當
秦漢時期,中國迎來大一統時代,社會經濟發展,各地大興土木,瓦當數量和工藝均達到頂峰。全國各地均發現有秦漢時期的瓦當,區域間仍存在差異,但鮮明的特色逐漸減弱,總體上呈現,素面瓦當減少,圖案瓦當增多,文字瓦當盛行的概況。
秦漢圖案瓦當,帶有戰國晚期的風格,全國瓦當的主要紋飾為云紋、渦紋,以四分區格局為主,且瓦當當面中心多有乳丁,一個大乳丁或多個小乳丁組成。動物紋瓦當則在漢代出現轉變,由于漢初黃老思想盛行,戰國時期流行的寫實動物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動物紋,其中以“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瓦當最為典型,出土于漢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筑遺址,應是專為禮制建筑制作的瓦當,此外還有鳳鳥、玉兔、蟾蜍等紋,圖案抽象藝術性顯著。
“四神”瓦當
文字瓦當是漢代瓦當的集大成者,從西漢初期開始逐漸增多,字數增加,布局繁復,文字內容可分為標名類和吉祥語類兩種。標名類瓦當,是在瓦當上寫明建筑名稱,如“上林”瓦當、“甘泉”瓦當、“長陵東當”瓦當等;吉祥語類瓦當,是在瓦當上寫吉祥語,表達人類祈求吉祥的愿望,最為大家熟悉的莫過于“長樂未央”瓦當,集中出土于陜西地區的漢代遺址中,尤其是漢長安城遺址中。此外還有“千秋萬歲”瓦當、“長生未央”瓦當、“長生無極”瓦當等,這3件文字瓦當均展出于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中國文字展》。
“千秋萬歲”瓦當
“長生未央”瓦當
漢代文字瓦當,根據常見的布局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I類,四分區瓦當,按秦漢時期流行的瓦當四分區布局,每個分區內篆刻一字或多字,如上所舉的四字瓦當。而有的瓦當除四分區之外,在瓦當中心劃出圓心,篆刻一字或二字,如“鼎湖延壽宮”瓦當。
“鼎湖延壽宮”瓦當
II類,無分區瓦當,這類瓦當往往也沒有中心點,直接將文字按從右到左、從上至下篆刻,字數從一字到多字不等,如“維天降靈延元萬年天下康寧”瓦當、“宮”瓦當等。
“維天降靈延元萬年天下康寧”瓦當
(展出于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中國文字展》)
在南越國時期的遺址中,也發現了不少瓦當,基本上與漢代瓦當的形制一致,圖案瓦當以云紋、渦紋為主。此外還出現了一種獨特的四葉紋瓦當,今天四葉草被大家認為是幸運草,難道兩千多年前的南越人也這么認為?文字瓦當出土兩種,分別屬于以上兩種分類:一為:“萬歲”瓦當,出土于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徐聞五里鎮漢代遺址等,一為“定”瓦當,出現于五華獅雄山漢代建筑遺址中。
“萬歲”瓦當 出土于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
“萬歲”瓦當拓片 出土于徐聞五里鎮漢代遺址
除了在考古出土的瓦當中看到漢代瓦當之外,從各地出土的漢代陶、石建筑模型中也能看到瓦當,大家是否記得去年南博館的《中國屋檐下》——中國古代建筑明器展,陶屋中也常見到瓦當的身影,錯過了《中國屋檐下》,怎能再錯過《中國文字展》!這個春節等你喲~!
溫馨提示:《中國文字展》展期至2019年3月29日。
編輯:霍雨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