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人群大學生占一半
最小者僅兩歲
本報訊 “大地撒滿銀光,母親走遍大街小巷,月亮啊,月亮啊,請你告訴我,我的孩子他在何處上網……”昨日,“用素質教育預防和戒除網癮”大型公益講座在南坪舒展中心舉行,講座主講人、“中國治網癮第一人”、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陶宏開,唱著這首專門為網癮青少年父母創作的歌曲《回來吧,孩子》時,臺下一片寂靜,不少家長偷偷抹眼淚。
陶宏開在國內率先關注研究并努力解決青少年上網成癮問題,在社會上引發了聲勢浩大的“挽救上網成癮者行動”。他已在全國70多個城市開展活動,做了近千場報告,挽救了500多名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培訓了上萬名志愿者,影響了數十萬家長。
陶宏開介紹,目前網癮人群正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向大學生群體延伸。他說,在他最初接觸的有網癮的孩子,90%為初高中生。而現在,大學生上網成癮者已占到一半,網吧已將大學包圍。二是向低齡化發展。他稱自己接觸到最小的有網癮孩子竟然只有兩歲。
陶宏開認為,有三大因素誘發網癮:不健康的、壓力過大的成長環境,得不到別人承認的失落感,以及人際關系不好。這三大因素導致青少年通過上網來逃避現實,尋求精神寄托。網癮問題背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網癮主要是心理問題,而不是生理問題,”陶宏開說,戒除網癮沒有靈丹妙藥,需要改進家庭教育、改革應試教育、改良社會文化。其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只有先“教教家長”,才能真正做到“救救孩子”。而不少家長對上網成癮的孩子一味打罵指責,不僅難使孩子解脫網癮,還容易引發逆反心理。
據市12355青少年服務臺昨日回收的調查問卷顯示,當孩子沉迷網游時,有超過50%的家長對孩子動過手,超過9成的家長認為,因為干涉孩子上網,孩子已對家長產生敵意。記者 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