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7—沁縣普照寺大殿(國六)
普照寺,位于沁縣郭村鎮開村,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唐元和年間(806--820)大修,金大定年間(1161--1189)重修,明萬歷年間(1573--1620)、清順治(1644--1661)、雍正年間(1723--1735)屢有增建修葺?,F僅存大佛殿(中殿)及部分石刻造像。2006年5月25日,沁縣普照寺大殿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照寺坐北向南,原為西進院落。中軸線上原有天王殿(南殿)、大佛殿(中殿)、觀音殿(后殿),兩側配殿、廂房、節義堂等建筑。并有方形千佛碑一通、大石佛像等石刻造像多尊。是上黨地區以建筑宏偉而著稱的佛教寺院之一??谷諔馉幊跗冢毡厩致攒妼⒛系睢⒑蟮罴捌涓綄俳ㄖВF僅存大佛殿(中殿)及部分石刻造像。
2020年5月3日(星期日)下午,我開車來到沁縣郭村鎮開村。
翻越欄桿而入。
回望新修的山門。
甬道前方是普照寺大殿。
普照寺大殿建于高臺之上,廣深三間,六架椽屋,單檐歇山頂。
普照寺大殿通檐用四柱,柱頭卷剎緩和,柱升起顯著。前檐3個補間鋪作、2個柱頭鋪作和2個轉角鋪作。
普照寺大殿的東南角。
大殿屋頂琉璃脊獸,簡板瓦作,正脊兩端,微微翹起,具有曲線柔和之美感。所有勾頭、滴水、吻獸有行龍、花卉等圖案,兩山博風、懸魚、惹草日月造型,既有早期的遺物,又有歷代修葺更換的構件。
省保標牌。
門額上方的補間鋪作,和兩旁的柱頭鋪作。
柱頭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拱計心造,昂呈批竹式。明間設補間斗拱一朵,五鋪作雙抄。前檐轉角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昂呈琴面式,外檐耍頭單材伸出作昂型。斗拱肥碩,用材敦厚,符合宋營造法式木作之制。
西南角的轉角鋪作。
東南角的轉角鋪作。
東面的山墻上部。
普照寺大殿內景。
大殿內施后金柱兩根,方形八角抹楞,室內空間寬敞。梁架為四椽栿對后乳栿相交于金柱柱頭之上,次間為爬梁后丁栿,各部構件造材適度,結構合理。全殿梁架斗拱仍保留宋金時期的建筑風格及遺構。
寺內原存有石刻藝術品多件,較為完整的是具有北魏晚期造像風格的方柱型千佛造像碑,現縣文物館收藏。
謝謝瀏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