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的方法很多,歸納起來有兩大類,即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這兩種運動方法哪個好呢?這是很多朋友面臨的問題,為了找到正確的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必須弄清楚什么是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屬于耐久性運動,是保持身心健康的科學運動方式。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大體與需要的相等。其運動特點是強度低、持續時間長,每次運動時間超過15分鐘,通常30~60分鐘。長期堅持有氧運動能增加血紅蛋白的數量,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心肺功能,增加骨密度,防止動脈硬化,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步行、慢跑、騎車、滑雪、健身操等均為有氧代謝運動。有氧運動的強度因人而異,要及時監測運動時心率。運動一結束,測得的10秒內的脈搏數x6=運動時心率。最佳運動時心率:20~30歲運動時心率應維持在每分鐘140次左右,40~50歲每分鐘120~135次,60歲以上的人每分鐘100~120次。
無氧運動
無氧運動指身體在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況下高速劇烈的運動,無氧運動大部分是負荷強度高、瞬間性強的運動,所以很難持續較長時間,而且消除疲勞的時間也長。
無氧運動的最大特征是運動時氧氣的攝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過快及爆發力過猛,人體內的糖分來不及經過氧氣分解,而不得不依靠“無氧供能”。比如舉重、器械健身和賽跑等項運動。無氧運動會在體內產生過多的乳酸,導致肌肉疲勞,不能持久,運動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無氧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
在運動實踐中,兩者混合存在的情況也比較多見,有時同一運動項目因方法不同而發生轉換。如長跑,當輕松慢跑時屬于有氧運動,而在競技體育中則成為無氧運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