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1年二月,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即使隋朝在我國古代存在和發展的時間非常短暫,它在歷史上的影響依舊非常深遠。隋朝一系列政治措施為之后盛唐的發展以及大唐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隋朝,一直流傳著“獨孤天下”的傳說。因為歷史上曾出現了三位獨孤皇后,其中最為有名的獨孤皇后是獨孤伽羅皇后,與隋文帝楊堅一起建立了隋朝,為隋朝的建立和發展付出了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除此之外,獨孤皇后為佛教在隋朝的發展也有著巨大奉獻。
楊堅繼位,隋朝建立
公元581年二月,周靜帝在朝堂上下詔書宣布禪位楊堅,楊堅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因此滅亡。
隋文帝楊堅于公元589年滅陳,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使得古代中國得到了統一。在隋朝的發展史中,隋文帝楊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政治上,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及科舉制等政治制度,為后期盛唐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經濟上,沿襲了以往朝代的均田制,而且社會較為安穩使得經濟得到了發展。
因此,隋朝得到了快速的進步和發展,出現了“開皇之治”的鼎盛時期。
獨孤天下的傳說
自西晉的“永嘉之亂”之后,中國歷史進入了五胡十六國的時期,這個時期戰爭頻繁,非常的混亂,隨后北方和南方進入了一個對峙的時期,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南北朝。
隋朝一直有獨孤天下的傳說,這個傳說就是從南北朝開始的,南北朝時期的西魏有著名的“八柱國”,八柱國之首是安定郡開國公宇文泰。
他們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利,他們之間通過利用政治聯姻的方式來使彼此的權利得到平衡。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北周賢臣獨孤信,他有三個女兒,都極為有才,因此就產生了得孤者,得天下的預言。
因此歷史上出現了三位獨孤皇后,她們都是獨孤信的女兒,這三位獨孤皇后用自己的堅持和毅力譜寫了屬于獨孤家族的傳奇經歷。
獨孤信的第一個女兒許配給了宇文毓,第二個女兒是李淵的母親,第三個女兒伽羅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他們夫妻一起開創了隋朝,這篇文章中主要來描述隋文帝楊堅的唯一一位皇后獨孤伽羅。
獨孤皇后與皇帝琴瑟和鳴
獨孤伽羅是北周賢臣獨孤信的第三個女兒,北周后期的政治紛爭嚴重,獨孤信在政治紛爭失敗后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來保全獨孤家族,并將獨孤伽羅托付給了門當戶對的楊忠大將軍之子楊堅。
這時獨孤伽羅14歲,楊堅17歲。此時的楊堅初入仕途,有配得門當戶對的貴族聯姻,正是應該有一番作為的時候,但滿心熱血被政治斗爭橫加阻攔。
公元556年時宇文泰去世,宇文護開始輔政,使得宇文家族漸漸取代了政權,這使得獨孤信在朝堂的立場變得非常的艱難。在獨孤伽羅和楊堅婚后不久,獨孤信因政治斗爭失敗而被權臣宇文護逼自盡,獨孤家族開始走向末路。
楊堅的父親楊忠也因為不愿意依附權臣宇文護,再加上還有與獨孤信家族聯姻的親戚關系,導致隋文帝楊堅在政治場上無法實現自己的雄心抱負。
政治斗爭的失利并沒有阻礙他們感情的發展,這份婚姻和感情使得獨孤伽羅沒有被政治斗爭所牽連,再加上獨孤伽羅和楊堅從年少時就有著對彼此深厚的情誼,在婚后彼此的陪伴中發現兩人對百姓和國家的發展都有著極為相似的理想和抱負。
因此二人發誓相約共白頭,并永不變心。楊堅夫婦二人琴瑟和鳴,共同攜手走過50年的人生風雨。
楊堅夫婦與佛教的淵源
楊堅夫婦因為從小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的整體背景使得他們對于佛教有著共同的理解和信仰,因此在建立隋朝之后大大地推動了佛教的發展。
在西魏時期,社會都比較普遍崇尚佛教,獨孤信也給自己女兒取了一個富有佛教色彩的名字:伽羅,在傳統佛教的經文中被翻譯出來的,最初是指一種香木的名字,就像香爐木、沉香木等等。
而且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看重給孩子取名,孩子的姓名代表著父母的期待。因此可以看出,將伽羅這個詞用作名字,傳達了長輩對孩子的美好期望。在歷史記錄中,獨孤伽羅有兩個姐姐,分別是大姐般若和二姐曼陀。從大姐和二姐的名字中也可以看出有著佛教的一些色彩存在。
同時在隋朝的史料記載中,獨孤皇后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主動研習佛教,并且常年信奉佛學。除了獨孤伽羅本身,她的夫君楊堅也是一個非常崇尚佛教的人。
楊堅出生的家庭非常崇尚佛教,他的父母都信仰佛教。除此之外,根據史書記載,隋文帝楊堅曾被一名尼姑撫養到13歲,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受到了很多佛教思想的影響,這也使得他長大后的一些生活的習慣和思想較為偏向佛學。
楊堅夫婦一起共同努力創立了隋朝。在隋朝統一全國后,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又共同提出和推進了佛教的發展,他們以身作則做出的舉措有:廣泛的修建寺廟、佛塔、度化僧尼并完善了僧官管理制度,使得佛教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隋朝對佛教的重視
因為統治階級對佛教的重視,使得佛教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被傳播出去。佛教之所以在隋朝得到重視,除了統治階級的重視之外,還與社會的整體發展趨勢有著很大的關系。
因為隋朝結束了中國的分裂局面,使得祖國得到了統一。有了穩定發展的社會,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不過統治階級的思想主導是主要的原因,就如同秦朝的焚書坑儒,秦朝統治者推崇法學,因此使得儒學無法立足于社會。
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隋朝對佛教的重視,主要是由于統治者的大力支持。但隋文帝楊堅推崇佛教,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個人信仰嗎?結合史料以及隋朝的社會背景來看,除了個人信仰這一方面的原因之外,還與他是隋朝統治者的身份息息相關。因為隋朝建國之后,結束了以往各國混戰的局面,開始了全國的統一。
正是因為經過了長期的戰爭,隋朝統治者需要通過和平的方式來休養生息,使得國家得到發展。這就迫切的需要一種精神力量來作為一種統治的工具,使得隋朝的政權得到人民的認可。隋文帝楊堅隨即提出了一個條件,佛教一定要服從皇權。
由這些史料我們可以看出隋文帝楊堅,他以統治者的身份和立場,使得佛教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它的前提就是要為統治階層服務。
佛教在隋朝得到廣泛的發展的最后一個原因是,佛教自身需要生存。因為在古代中國的北周時期,周武帝用武力手段滅佛,這使得佛教的發展遭受到了重創。
在隋朝支持佛教發展的背景下,佛教自身也需要尋求一個安穩的生存之處,可以在未來得到更多的發展,因此他開始主動與皇權政權相結合。
在封建社會時期,一夫多妻是一件非常普通且平常的事情,在那個時代女子的地位較為低下,由于社會的壓迫使的女子接受了丈夫納妾的現象,但獨孤皇后獨孤伽羅卻讓身為皇帝的楊堅做到了“一生一世一雙人”,他們琴瑟和鳴,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成為了隋朝的一個傳奇歷史。
他們的愛情能夠如此的長相廝守,也和他們共同信奉佛教是有著極大關系的。因為人有信仰,他的所作所為也會更加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和目的。
獨孤伽羅除了與隋文帝楊堅有著美好的愛情,還對佛教的興盛發展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首先是獨孤皇后的名字,伽羅二字與佛教有著緊密的聯系。其次是她生活的背景,使得她對佛教有著崇高的信仰。最后是帝后恩愛的感情,在二人的相知相守中使得佛教得到了更廣泛的發展。
所以在隋朝的歷史發展中,我們除了看到隋文帝楊堅的一系列開明的政治舉措以及他和獨孤皇后的美好愛情之外。還有佛教的廣泛傳播,這些都是基于統治者的個人信仰及社會背景的需求的基礎上的,因此體現出了佛教在古代社會極為巧妙的雙重作用。
在了解了佛教在隋朝的發展過程后,我們應該辯證地思考和看待佛教。
因為佛教在隋朝前期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但由于后期統治者過于放縱的去發展佛教和重佛,使得佛教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發展和財政的收出收入。
從佛教的興衰發展中我們可以總結出經驗,對于任何教派,我們應該保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畢竟萬事皆因有度。
參考文獻:《隋書》《隋唐五代史》《中國佛教發展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