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裝,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定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先生小時候家境非常不錯,但無奈家道中落,父親也因病去世,家里一瞬間從天堂掉到地獄,養家糊口的重任就落在魯迅一雙單薄的肩膀上。魯迅先生小小年紀就過早地感受到了世態炎涼。
后來,魯迅棄醫從文,把他的筆作為最鋒利的武器,魯迅先生的文字有著巨大的沖擊力,多少人因為受到魯迅先生思想的影響而幡然醒悟,高舉愛國大旗。雖然魯迅先生已經逝去,但是他的精神仍然在影響著我們,他的精神始終留在了我們大眾的心中。
一場電影,一個人,一個棄醫從文的決定
魯迅出生于1881年,少時曾受到過濃厚的文學思想熏陶,在他11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便把他送到三味書屋學習,他的興趣廣泛,不僅喜歡讀書,也喜歡繪圖等。后來,他的祖父鋃鐺入獄,他的父親又身患重病,無法醫治。在父親去世后,家道中落的他,幾經周折,遠赴日本留學,學習治病救人的醫學專業。
在日本留學的那些時日里,魯迅每天廢寢忘食地學習。他一想到他的父親曾經受病魔折磨,痛不欲生,最后死于非病,魯迅就更加堅定他要學醫學的決心。他希望自己以后能醫治更多的受病痛折磨的人,讓他們能夠不再那么痛苦。
在日本的上課期間,魯迅有一次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一部“日俄戰爭的教育片”,這部影片對魯迅的觸動非常大。魯迅深思熟慮之后,他決定棄醫從文。這也是魯迅人生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
初來乍到,卻淪為笑點
于是魯迅離開醫學院,返回東京,開始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發表文章,生活非常艱苦。1909年,他從日本回到中國內陸,先后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生活條件也不好。這段時間也是魯迅先生的一個迷茫期。直到1920年,魯迅接收到蔡元培先生的邀請,到北京大學任教。
魯迅先生在現代文壇中占有較高的地位,曾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可在當時,魯迅第一次去北大的授課的時候卻成為了北大學生的笑料。
魯迅先生并不像那時候的“現代派”那樣注重皮毛,他在第一節課的時候,提了一個破舊的布包,穿著滿身都是補丁的藍布長衫,耳朵后面還別了一支鉛筆。
就是這樣辛酸又有點滑稽的想象,瞬間就點燃了學生們的笑點,全班哄堂大笑。那個時候能夠來上北大的非富即貴,給他們教書的老師不說是英俊瀟灑,怎么也是西裝革履的吧。突然來了這么一個糟老頭子,衣衫破舊的,他們自然是看不起魯迅的。
但魯迅先生并不會在意這些事情,他走進教室,就開始淡定地講授他的課程。當他講到一半的時候,他發現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在認真聽他講課,而是各自做著各自的事情,甚至有些人很不尊重地在下面竊竊私語。
破舊的衣衫也擋不住才華的出眾
魯迅先生是留過洋的人,思想比較開放。他們在日本上課時老師會講得比較有特色一點兒,講課時會時常穿插幾句日語,既可以活躍氣氛,也可以讓學生認真聽課。第一次來到北大教書魯迅先生打算依著葫蘆畫瓢,開始在課堂上講起他的家鄉話——紹興話,以此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
魯迅先生上課講方言一是為了讓學生注意聽講,二是為了能讓大家的學習氛圍能夠輕松一點兒。僅僅用了幾分鐘,魯迅先生就讓那些睡覺的,竊竊私語的,不認真聽課干自己的事情的學生,豎起耳朵,安安靜靜的聽課。
除此了說方言以外,魯迅先生還在課堂上簡述自己對一些社會現象的看法,他的想法新穎獨特,瞬間就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魯迅先生來到北大授課將近一周的時間,就吸引了一大批的同學來旁聽。學生都自帶小板凳,坐在教室的后面聽學生講課,甚至有人來晚了就只能站在小角落里聽課,大家都很好奇這樣一位衣衫破舊的糟老頭子是怎樣講課的。
一位有幸聽過魯迅先生的課的學生表示,魯迅先生的課幽默風趣,和一般老師大不相同,他把大家都融入到課堂中,講到動情之處,鏗鏘有力,很多時候大家都聽到動容,不知道該如何記錄筆記。
魯迅先生今日在課堂上的風格獨樹一幟,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每堂課都座無虛席。這還要感謝魯迅先生在留洋期間遇到的一位叫做藤野的老師,這樣也不僅是魯迅先生的解剖學導師,也是魯迅先生棄醫從文道路上的指路人。
藤野先生本人是一位思想開放的老師。在魯迅先生留學期間,日本人對中國人有著極大的偏見。但藤野先生不一樣,他表現出對魯迅先生的善意,以及對中國文化的仰慕。藤野先生正直熱忱的品格也一直影響著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在回憶錄中寫道藤野先生,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敬重以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魯迅先生寫的“他常常會忘記帶領帶”“冬天的時候只穿一件薄外套”,當時在學習期間,魯迅先生還和同學一起嘲笑過他。也許就是這樣的記憶,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影響也加深了。
結語
一位好的老師可以教會你很多東西,就像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影響,是魯迅一生無法忘記的,可以說如果沒有藤野先生,可能就沒有“棄醫從文”的魯迅。那魯迅先生也就無法用他的鋒利的筆,一筆一劃地描寫,不能夠影響至今。
再說說魯迅先生本人吧,不注重外表是他的個性。雖說“人靠衣服,馬靠鞍”,但這也不會絕對的。如果你有一個好看的臉龐,你也許會更容易爭取到機會,但你能不能牢牢地抓住這個機會,還要看你這好看的皮囊下面有沒有真本事。魯迅先生不修邊幅,那是因為他的才華足夠讓他脫穎而出。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系,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