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這句話非常有道理,這是我們面對人生問題如何抉擇的基本原則。為人處世有了輕重緩急,生活才能井然有序,不然將變得一塌糊涂,毫無主次。
曾國藩被后世評為半個圣人,他能夠有所作為,受到世人推崇,就是他掌握做事的原則:大事苦爭,小事放松!
1、大事苦爭是志氣。
原則不能丟。很多人在面臨原則問題的時候,總是優柔寡斷,患得患失,為自己放任原則找借口,是不得已的理由讓自己必須這樣去做。久而久之,以為一次次放棄原則,最終讓自己變得平庸。
與此同時,很多人排除萬難,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無愧于心,才能做最真實的自己,而結局往往是讓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
國力衰落的晚清,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一直被后世詬病缺少骨氣和尊嚴,但是曾國藩在與洋人交往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民族的尊嚴,沒有因為時局的無奈而恐懼低頭,也沒有因為威逼利誘而諂媚逢迎。他的原則就是:大事要爭,即使很苦,也應該義無反顧。
2、小事放松是圓融。
人必須要講原則,但是必要的時候更應該懂得寬容,兩者之間沒有矛盾,而是賦予原則更加通融的境遇,這樣人生才會避免陷入僵局。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如魚得水的應付西方列強,就是以為他苦爭大事,放松小事。凡是洋人超越條約的行為,他都鐵面無私,據理力爭。同時,他該嚴格的會堅持,可放松的會寬容,為清朝舉步維艱的外交局面迎來一些新景象。
做人不可迂腐,要與時俱進;做人不要矯情,過于在乎面子;做人不可頑固,圓融才能通達;只有放松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品味曾國藩,就要學習他的為人處世,大事苦爭,小事放松。該堅持的不猶豫,該放松的不固執,這樣才能光耀人生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