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曾有兩對非常著名的師生戀,一對是寫過《邊城》的沈從文和他的妻子張兆和,而另一對則是中國白話文學的領軍人物,寫出《狂人日記》的魯迅以及他畢生摯愛的許廣平。
張兆和與許廣平都分別是沈從文和魯迅的學生,但她們之間的戀愛故事卻完全相反。
沈從文是瘋狂地追求他的學生才有了以后的這段佳話,而魯迅與許廣平之間卻是女追男,并且魯迅在追求過程中一直在退縮,最后還是被許廣平的感情所感動。
魯迅作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的婚姻雖然并非那么完美,畢竟在許廣平之前他還有一個父母包辦婚姻結下的妻子——朱安。
但是就他與許廣平的這段婚姻來看,不算轟轟烈烈,但也不至于像沈從文與張兆和一般最后落到一個婚內出軌的境地。
可就算是這樣,現代人還是從種種書信、回憶錄中察覺了一些蛛絲馬跡,然后紛紛猜測魯迅與許廣平的閨蜜蕭紅有過一些情愫,甚至引來了許廣平的頻頻吃醋和不滿。那么魯迅與蕭紅之間真的會有別的情愫存在嗎?
民國時期的文學家分為許多流派,比如沈從文被稱為鄉土小說家、老舍被稱為京派小說家,而東北小說家中比較出名的三位人物彼此都互相有關聯,他們分別是——蕭紅、蕭軍以及端木蕻良。
說到蕭紅當然不得不提她的成名作《生死場》,這本小說傾注了蕭紅一生的心血,只是待她寫成卻面臨著沒錢無法出版的窘境。
但是好在文學家中有一個魯迅存在,當時很多作家都沒有什么資金出版自己的作品,魯迅作為文學領袖自然需要幫襯一把,所以蕭紅也想到了魯迅。
說起蕭紅的一生其實非常的坎坷,年紀輕輕就離開了人世,年少時又命途多舛幾經波折才認識了志趣相投的蕭軍,《生死場》誕生時兩人已同居并定居于青島。
同時由于魯迅的幫助在1935年這部小說正式在上海出版,且由魯迅親自作序再由胡風為其寫后記,小說一經出版便立刻在文壇中引起巨大的震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也因此在文壇中初露頭角。
雖然《生死場》是蕭紅花了無數心血創造而成,但若是沒有魯迅的幫助只怕根本沒有出現在世人眼前的那一天,所以沒有魯迅也就沒有文學史上的蕭紅這一說法其實應當是成立的。
蕭紅的身邊有著蕭軍這個紅顏知己,她的恩師魯迅身邊自然也少不了一個賢內助,二人后來還因為魯迅的關系成為了閨蜜,只是許廣平后期回憶起蕭紅總有些負面說辭,不知是否真的是因為魯迅的緣故。
魯迅和民國時期知名的詩人徐志摩一般在早年的時候因為父母的關系有過一門婚事,而他的原配妻子叫朱安,雖然與徐志摩有著相同的婚姻背景,但魯迅對待朱安并非像徐志摩對待張幼儀一般,反而是長年累月的照顧她的飲食起居。
這門婚事雖然是包辦婚姻,但朱安作為一個舊時代的女人,一旦過了門就視夫君為天,她愛魯迅但卻并不懂他,而懂他的那個人也慢慢的出現了。
魯迅與許廣平的相識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民國時期政治昏暗民不聊生,魯迅為何會棄醫從文就是想要用筆來喚醒麻木的中國人,可這個過程卻是無比艱辛。
有學問、有革命激情且體貼的許廣平一經出現就深深地撞進了魯迅的心,即使礙于師生身份礙于朱安這個原配妻子的阻隔,他們還是相愛了,并且也共同組建了一個屬于他們二人的家庭。
前面曾經說到魯迅與許廣平的師生戀是許廣平先追的魯迅,不管后來二人如何恩愛但若問及誰先動心自然是許廣平,這就意味著在他們夫妻二人中許廣平是付出多的那一方。
比如說在魯迅身體不太好的時候,一向不下廚的許廣平為了給魯迅做些菜只好親自進了廚房,可做出來的菜總是不合魯迅的口味,于是他只吃兩口便不再動筷。
可同樣的事發生在蕭紅身上時,魯迅則會在蕭紅做菜時與她說笑,并與她共用佳肴,若在做菜過程中不小心被油燙傷魯迅還會噓寒問暖。
魯迅的體貼給的并不是他一生的摯愛許廣平而是蕭紅,難道是魯迅移情別戀了?還是另有原因?
在《魯迅日記》中可以看到蕭紅去魯迅家的次數已經越來越多,兩人之間的關系似乎已經超越了師生之間,當時蕭紅與蕭軍因婚后兩人性格不合且蕭軍愛上有夫之婦后斷然與他分手。
離開蕭軍的蕭紅失意了一段時間,當重新整頓心情后發覺自己竟然長胖了一些,為此還特意寫信給了魯迅,在信中以一種撒嬌的語氣跟魯迅抱怨自己長胖了。作為老師的魯迅此時卻用著寵溺的話回復了她,兩人之間的關系愈加說不清楚。
其實兩人之間都有過一段不幸的婚姻,都出生于中產家庭,彼此又都是有著革命情懷的文學家,他們之間的感情更多的可能是對彼此的惺惺相惜亦或是對待知己一般的深厚感情,絕非有什么曖昧情愫。
但不管他們之間的感情如何,丈夫與別的女人有著這樣的感情,作為妻子的許廣平難免會吃醋,且由于蕭紅頻頻來家做客時魯迅的身體已漸漸不大好,許廣平自然對蕭紅上門做客一事心生不滿,但一定不是因他們二人之間有什么曖昧關系所導致。
女人的一生其實說起來想要簡單一些就是嫁的一個好夫君,然后相夫教子,平平淡淡地過完后半輩子。但往往就是最簡單的卻最難實現,許廣平得到了魯迅一生的愛卻少了那一份體貼和關懷。
是否男人就是需要一個紅顏知己和一個操持家事的妻子,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得為之,但能夠肯定的是任何感情都要建立在相知相親之上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