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都想擁有一份圓滿。
圍繞這個目標,大家不惜代價,不辭辛苦去努力。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圓滿呢?
有這樣一句老生常談的話,能夠指出其中的真諦:
年少有福不為福,到老有福才是福。
年輕的時候,大家缺乏足夠的閱歷,也沒有過硬的技能,甚至沒有人脈上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若是貪圖享樂,很容易讓自己止步不前。
唯有頂住壓力,把握住青春大好的歲月,保持進取的姿態,這樣的朋友方能在時光荏苒中,找準個人的定位,爭取脫穎而出的機會。
福報,是講究因果的。
如同春種秋收,種下了什么樣的因,就會結出什么樣的果。
圓滿的人生,也是需要沉淀的。
我們時常,將人生的前半場,看作是播種的過程。
若想擁有福報,讓人生的晚年,真正把握住一份圓滿,就需要珍惜年輕的時光,不斷去提升,在歲月的沉淀中,最終成就一個不同的自己。
但生活中的我們,時常會面臨“錯題”的人生。
比如說,大家會陷入人際的苦惱中,也會對生活產生質疑,甚至會用嬉戲的態度,荒廢有限的光陰。錯題的結果,必定會讓余生揣著遺憾上路。
如果努力的方向錯了,即使你付出時間和精力,都注定與成功無緣。
相反的,如果在三十歲之前,找準了方向,并且不斷堅持下去,勢必能夠贏得命運的眷顧,成為一個真正有福報的人,人生也會成就真正的圓滿。
一個人的晚景,三十歲是會有“預兆”的,別后知后覺。
對生活,是否保持熱愛。
伴隨著成長,一個人的世界觀逐漸形成。
到了人生三十歲,基本上對生活,有了一個相對全面的了解,也會有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同時,大家的潛意識里,也會受到一些觀念的影響。
有人說,三十歲像是一道門檻。
經過一番磨礪,逐漸找到個人定位,嘗到努力甜頭的朋友,將會保持對生活熱愛的態度,繼續在所屬的領域內深耕。
因為他們定位明確,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里,同時也有了足夠的經驗。
所以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往往會順風順水。
還有一些朋友,他們或許努力過,也曾堅持過。但是閱歷告訴自己,付出與收獲未必成正比,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大家很容易心灰意冷。
如若大家,如同后者一般,用消極的態度對待余生,結果可想而知,可能與幸福漸行漸遠。而那些,保持熱情的朋友,更容易贏得命運的青睞,晚景也會越發美好。
對他人,能否保持寬容。
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
在人際交往中,許多人卻情不自禁地,會去苛責身邊的人。
這樣做的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尷尬之中。
而那些,懂得人情世故,也能掌握人際技巧的人,往往會用自己的智慧與包容,成為大家所信賴的對象,為自己贏得一份好人緣。
一個人的晚景,會有怎樣的景象呢?
其實,從我們三十歲的狀態,就能窺見一斑了。
與他人相處時,如果大家能夠保持寬容和諒解,往往能為自己贏得貴人的青睞。即使缺乏人脈,貴人也會逐漸向你而來。
相反的,那些喜歡苛責的人,卻會失去人際上的魅力,也會面臨“墻倒眾人推”的窘境。如若大家,遲遲沒有意識到這些,堅持這樣的風格待人,晚年勢必會處于形單影只的狀態,身邊沒有真正的知心朋友。
對人生,是否能夠負責。
我們這一輩子,到底依靠誰呢?
站在人生的起點,我們時常會期待著,有一個人對自己負責。
在步入社會之前,大家會在親情的守護下成長。
但是朋友們要明白,終有一日,自己需要直面風風雨雨,需要用獨立的姿態,去迎接生命中的許多挑戰。如果大家后知后覺,很容易錯失成長的機會。
希望各方面,能夠迎來一份圓滿。
如果我們,在人生三十歲的時候,還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態度,余生有限的時間里,還有多少改變自己的機會呢?
站在三十歲的門檻,那些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夠珍惜當下的時光,方才明白此生的意義在哪里,并且為之努力下去,最終成就自己的夢想,迎來人生的改觀。
傳統上有“三歲看老”的說法。
對于許多朋友來說,真正做到自知,卻是需要人生歷練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程,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大家會在生活中,用這些觀念,指導著自己的一言一行。而這些行為,又在冥冥之中,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走向。
三十歲,迎來而立的階段。
從這個階段開始,大家的心性變得越發穩定了。
若想看出一個人晚年的光景,基本上從這個年齡階段,就能夠找到蛛絲馬跡了。
那些對生活保持熱愛,對他人能夠寬容,對自己保持負責態度的朋友,往往能夠用積極的態度,對待接下來的人生挑戰,也能成為命中真正眷顧的人。
余生不長不短,希望你能在關鍵的階段里,可以左右自己的人生走向,迎來更好的光景,此生也能擁有一份圓滿。
作者:周樵夫,有態度的情感深耕者。寫人間溫情、看暖心故事,感謝有你一路以來的陪伴。惟愿歲月靜好,放眼云淡風輕,你我一段文字相遇,便能傾訴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