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用具中有一類用于貯水研墨所用的小型器具——水丞、硯滴、水注。
水丞又名水盛、水盂、水中丞。這類器物用于貯水掭硯,多附有小勺。水丞自漢代就有使用,目前所見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宋代呂大淵《古玉圖譜》:“水丞,貯硯水的小盂,亦名水中丞”。
高3.9厘米,口徑3.3厘米,足徑2.9厘米
現存最早的水丞實物為漢代青瓷水丞,器型小巧,斂口,扁圓腹。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陶、瓷水丞較為流行。唐宋時期青瓷水丞制作廣泛,也有白瓷、醬褐釉、三彩等材質的水丞。
高6.4厘米,口徑5厘米,足徑3.5厘米
高4.5厘米,口徑2.6厘米,足距4厘米
明清時期,水丞的使用廣泛,品種多樣,其中瓷質水丞最為流行,其種類有青花、粉彩、釉里紅、天藍釉、青白釉、仿官窯、汝窯等。水丞的造型風格多樣,有尊式、缽式、盂式等。
口徑(最大)6.7厘米,高4.2厘米
高5厘米,口徑3.3厘米,足徑5厘米
清代內廷所用水丞小巧精致,材質有青瓷、玉石、瑪瑙、水晶、象牙、玻璃、金銀、琺瑯等種類,其中玉質水丞最為精美,其造型多取自自然形態,如桃式、瓜式、葫蘆式等,也有以人物、嬰戲或是寓意吉祥的內容為造型的水丞。
高4.7厘米,長9.3厘米,寬6.9厘米,口徑1.35厘米
高6.9厘米,長13.1厘米,寬11.7厘米,口徑4.1厘米
通高7厘米,口徑2.8厘米
高4.7厘米,口徑最大3厘米
高5厘米,口徑4.7厘米,底徑3.6厘米
高9.1厘米,口徑3厘米
硯滴是一種向硯中滴水研墨的注水用具。硯滴大多背上有孔,可以通過滴柱汲水滴于硯上。現知最早的硯滴實物為漢代“白玉飛熊硯滴”,清代內廷硯滴制品制作精細,材質多樣,有玉石、水晶、翡翠、玻璃、錫硯滴等,其造型除微縮小壺外,還有動物等形態,形象活潑生動,極具特色。
長7厘米,高5.6厘米,口徑1.6厘米
高5.8厘米,口徑2.4厘米,腹徑4.9-4.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明代玉臥獸形硯滴
長12.7厘米,寬6.5厘米,高5.1厘米
直徑7.2厘米,口徑1.3厘米
高6.5厘米,口徑3.3×2.4厘米
水注也是用于貯水點硯的一種文房用具,一般都有進水孔和注水的流,與硯滴的功能相似,唐宋時期較為流行。其造型有瓜果、動物等形制,也有微縮小茶壺的形式。
現存最早的水注是三國時期的青瓷水注,有動物形和小茶壺形兩種。唐代水注形態分為溜肩形水注、扁腹形水注、盤口形水注、葫蘆形水注、動物形水注五類。兩宋時期形式更加多樣,動、植物造型精致。元代水注以龍泉釉和景德鎮青白釉為多,也有部分青花水注。明清時期較為流行青花、素三彩、紫砂、青白釉和各種單色釉制品,內廷御用品,多有玉石、瑪瑙、水晶等,也有白釉、紫砂等材質。
通高11.9厘米,腹徑12厘米
水丞、硯滴、水注同為貯水研墨的工具,其形態既相似,也有不同。水丞多為敞口,多附舀水的小勺,無流(嘴)。硯滴配有滴柱,提拿滴柱,可將水汲出。水注有進水孔和注水的流。
這些小巧可愛的文房用具除了實用功能外,更是一件值得玩賞的藝術品,為清雅的書桌平添了幾分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