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是八大山人最得意的畫題,他愛荷、夢荷、吟荷、寫荷、畫荷,荷花是他藝術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八大山人的墨荷藝術獨步古今,純以筆墨取勝,罕見用色,其筆墨和形式簡練的背后,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
齊白石對畫荷頗有研究。他曾寫道:“客論畫荷花法,枝干欲直欲挺,花瓣欲緊欲密。余答曰:‘此語譬之詩家屬對,紅必對綠,花必對草,工則工矣,未免小家習氣。’”這是說,畫荷不要拘于窠臼、不要流于習氣。《荷花鴛鴦圖》是白石老人“衰年變法”后的巨幅作品。畫面以荷花、鴛鴦為題材、以紅描花、以墨點葉。濃艷的紅色花團、變化中的墨色荷葉和水中一對相依相伴的鴛鴦遙相呼應。
潘天壽先生畫荷往往墨葉塊面大筆揮搽,碩葉如蓋,筆速較快,筆似斧劈,膽魄驚。荷花亭亭凈植,嬌艷欲滴,氣旺神強。荷柄水草如長槍大戟,穿插有致,堅如鐵鑄,壁壘森嚴,使人望之生畏。
宋人吳炳的《出水芙蓉圖》一畫雖小,畫得卻十分精致生動。此畫系用沒骨法。用筆輕細,敷色柔美,幾乎不見筆跡,淺粉色的花瓣、嫩紅花蕊似乎還帶有拂曉時分的露珠,這正是花苞初發的最佳時刻。粉紅色的蓮花在碧綠的荷葉映襯下顯得格外的清妍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