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中國首個專業的女性灸療養生公眾平臺。]
扁鵲(公元前407-310年),真實姓名秦越人,又號盧醫。他為什么被稱為“扁鵲”呢?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為那里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里,就給那里帶來喜訊。因此,古人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
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鉆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百姓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于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
扁鵲善于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與他有關的兩個醫案:
一個是用脈診的方法診斷趙子簡的病
有一次,扁鵲到晉國,晉國卿相趙簡子由于專心國事,用腦過度,突然昏倒,五天不省人事。大夫急忙召扁鵲診治。扁鵲按了脈,從房里出來。從人尾隨著探問病情,扁鵲沉靜地說:“病人的脈搏照常跳動,不必大驚小怪!不出三日,他就會康復的。”果然過了兩天半,趙簡子就醒過來了。準確地用切脈診病是扁鵲的首創。
另一個是以望診方法診斷齊桓侯的病
扁鵲路過齊國都城臨淄,見齊國的國君齊桓侯氣色不好,就斷定他已經生病了,說:“你有病在膚表,如不快治,就會加重。”桓侯聽了不以為然,說:“我沒病。”扁鵲見他不聽勸告就走了。
這時,桓侯對左右的人說:“凡是醫生都是貪圖名利的。他們沒有本事,就把沒有病的人當有病的來治,以顯示本領,竅取功利。”過了五天,扁鵲又來見齊桓侯,作了一番觀察之后,對齊桓侯說:“你的病到了血脈,不治會加重的。”桓侯聽了很不高興,根本沒有把扁鵲的話放在心上。
再過五天,扁鵲又來見齊桓侯,經過細致的觀察,嚴肅地對他說:“你的病進入腸胃之間,再不治,就沒救了!”齊桓侯聽了很生氣,當然也沒有理睬扁鵲的話。等到扁鵲第四次來見桓侯,他只瞥了一眼,就跑開了。齊桓侯發覺扁鵲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詢問。
扁鵲說:“病在膚表,用湯熨可以治好;病進入血脈,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腸胃,用酒劑也能治愈。如今齊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再也沒法治了,我只好躲開。”又過了五天,齊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請扁鵲來治,扁鵲早已逃離齊國,而齊桓侯因誤了治病時機,不久也就死了。早在兩千四百多年前,扁鵲就能從齊桓侯的氣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發展,這是很不簡單的。
扁鵲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祖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占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