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3日 來源:青島市國家稅務局網站
“當企業稅款繳納情況異常,申報表表面卻看不出明顯漏洞時,分析報表數據指標是找到破案切入點快速有效的途徑之一!”青島某商貿有限公司稽查案件的成功破獲,使案頭分析及制作《稅務稽查案頭分析工作底稿》成為了稽查局同志們的“常備工具”。
青島市國稅局第三稽查局的邵山是一名資深的稅務稽查員,某天,他的檢查組接到檢查青島某商貿有限公司的案件,該公司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享受完新辦企業免稅政策后,2005年應納稅所得額銳減,銷售額由2004年的四千多萬增加到五千多萬,應納增值稅也由三十多萬增加到了六十多萬,但是應納稅所得額卻由2004年的三百多萬減少到一百多萬。
面對卷宗和案源分析的相關問題,邵山一直在思考檢查的突破口。“對!利用CTAIS對企業財務、納稅情況進行測算!”他立即對該公司增值稅及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及相關財務資料進行了認真分析,決定將企業的銷售成本和營業費用作為檢查的重點。
檢查組首先采用繳納增值稅測算利潤法測算利潤總額。對商業企業而言,測算出銷售商品的增值額,減去期間費用和營業稅金及附加,就可以測算出其年度利潤的大致數據。該企業2005年企業商品進銷差價即增值額應是4044763.00元,所得稅申報表申報的期間費用加上營業稅金及附加是1755805.54元,大體匡算,該企業的利潤應為二者之差2288957.46元,而企業2005年利潤表上的利潤數額是84986.90元,僅為測算數的2%!這充分說明該企業的成本核算存在問題。經過討論大家認定:既然年度成本結轉存在問題,月度的成本結轉必然存在問題,對每個月的購銷情況進行比對,就可以揭示虛增購進商品金額的具體情況。
檢查組又采用抵扣增值稅測算成本法,對所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進行了換算。以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額為基礎,結合庫存情況,測算出該公司2005年應結轉的銷售成本為47668698.05元,而該企業2005年實際結轉銷售成本是50036628.89元,差額竟達兩百多萬元,這顯然是成本結轉存在問題。邵山隨后調取了該公司2004年至2005年會計賬簿、發票抵扣聯等相關財務資料。結果查出該企業2005年庫存商品明細賬購入銅管25442990.12元,其中有購貨發票金額23075058.50元,其他的只有記帳憑證,所附的原始憑證有的是入庫單,有的干脆什么都不附,還有的甚至記帳憑證也沒有。經統計,多記的無發票金額2367931.62元,與該企業2005年初步測算的應結轉成本差額2367930.84相差無幾。
面對嚴密的邏輯數據及分析說明,企業會計再也無話可說,承認了2004年度、2005年度分別所得稅前扣除未取得進貨發票的采購成本1041366.58元、2176473.27元。最終該公司共補繳企業所得稅718236.18元,補繳增值稅11396.00元,并繳納了相應罰款和滯納金。
這次檢查讓邵山他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案前系統數據分析的重要性!正是準確的案頭分析為這次檢查指明了方向,使整個檢查過程有的放矢,快速有效。自這一案件后,青島國稅的稽查干部們都習慣在接案后先對企業申報數據分析一番。2009年,針對“時間緊,任務重,外部經濟環境蕭條”等現實情況,市局稽查局加大了文明執法力度。在市局稽查局張青局長的批示下,市局稽查局案源制作《稅務稽查選案分析工作底稿》,檢查環節制作《稅務稽查案頭分析工作底稿》、《稅務稽查檢查工作底稿》。《工作底稿制度》推行后,一是極大促進了稅務稽查的工作效率,稽查人員在案件檢查前充分分析CTAIS相關數據,初步推斷企業可能出現的問題,找到突破口,帶著問題到企業檢查,從而起到了合理安排工作的效果。二是加強了稽查干部隊伍的管理。稽查人員每天要將工作的情況詳細記錄在底稿上,各局負責人每周要對底稿進行審查,及時掌握案情,及時掌握稽查人員近期的工作情況,對案件在檢查方向上進行指導,對案情和稽查人員的情況進行監督,將稅務稽查風險點前移,從制度上促進廉政建設。三是有效降低了納稅人的遵從成本。由于稽查效率的提高,檢查人員實地檢查所提問題有針對性,納稅人普遍反映檢查時間縮短,減少了對企業經營產生的影響,也減少了財務人員經常往返稽查局的次數。
現在大家經常會說:“有事沒事先分析,直搗黃龍不費勁!”
責任編輯:阿美
作者:青島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