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三國時代”的第四國:燕國為何不配擁有姓名?

本 文 約 4810 字
閱 讀 需 要 13 min


東漢末年的燕山東麓,穿過群山重疊,遼河平原一望平野,這里存在著一個隱匿于《三國演義》中“魏”“蜀”“吳”三國之外的“第四國”——燕國。
 
佇立遼左,悵望中原。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燕國,以及圍繞燕國發生的往事舊聞。
 

遼東:邊陲之地與割據天堂


在諸侯紛爭的亂世里,燕國并沒有另外三國的知名度,無論是在浩如煙海的史籍,還是在民間的演義評書,都鮮少留下有關燕國的記錄。燕國的存在感之所以這么低,首先就是與燕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掛鉤。
 
燕國地處遼東半島,西連幽燕,東抵朝鮮半島,位于兩漢時期華夏文明的邊緣之地,與兩漢時人主要記事中心的中原地帶距離遙遠。話雖如此,燕國也有其獨特的優勢,燕國統治的核心地帶的遼河平原,同樣宜于農業耕作,自古以來便是農業區。燕國以西,又有燕山群巒余脈,屏翰東北,燕國想要關門自守,不在話下。
 
對于中原政權來說,若要進入遼東也是困難重重,首要問題便是——遠,是長途行軍的消耗和綿延千里的后勤補給,據《后漢書·郡國志》載:

“涿郡(高帝置,洛陽東北千八百里)七城,戶十萬二千二百一十八,口六十三萬三千七百五十四......遼東郡(秦置,洛陽東北三千六百里)十一城,戶六萬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萬一千七百一十四?!?/span>

 
以幽州(今北京)為攻燕的橋頭堡,到達襄平(今遼寧遼陽),就有一千多里,若是從洛陽(今河南洛陽)出發,則有三千多里,也難怪后來司馬懿攻打燕國時將其定義為“四千里征伐”。
 
漢代洛陽、幽州、襄平示意圖。圖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除了路途遙遠,通向遼東的交通道路同樣艱難。當中原政權自華北向遼東挺進,除了從海路上跨渤海外,陸路上只能擠向交通狀況素來不好的遼西走廊。遼西走廊溝通山海關內外,從秦漢到明清,歷來為兵家征戰必經之地。遼西走廊從廣義上講,并非單指某一條道路,而是數條古道的匯稱。

一為盧龍道,從盧龍而出,經由平岡通向柳城,此路穿丘陵山地而過,崎嶇難行,曹操就曾經此道路,開山填谷,北伐烏桓大勝而歸;
 
二為無終—平岡—柳城道,此道自戰國時期就已經開鑿,但因其途經道路同樣遍布丘陵,行進也頗有困難。
 
三則是傍海道,在三條道路中最為平緩。此路由幽州(北京)出發,沿著渤海經山海關通到錦州,這也是自戰國到近代以來,從華北通向東北最常走的通道。曹操征烏桓時,也是因為傍海道在夏秋時節的連綿陰雨,道路“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無奈之下才選擇了盧龍道。
 

遼西走廊地形圖。圖源/網絡

 
再從地形上看,遼西走廊背山面海,不斷有丘陵起伏,平原與渤海相傍延伸開來,呈狹長的“一”字形走向。若是軍隊從華北而來,即便糾集了大部隊進攻,也會被遼西走廊獨特的地形束縛,戰略縱深被壓縮,軍隊喪失了推進騰挪的空間,數量優勢幾乎瞬息抹除。
 
以晚明遼東戰場為例,明清兩軍自天啟年以來鏖戰于遼西走廊,明廷集全國之力投入遼西作戰,一直到崇禎晚期的松錦會戰,明軍不斷折戟沉沙,卻再沒能挺進遼河平原。正因如此,當社會學家費孝通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民族走廊這一概念時,除了西北走廊、藏彝走廊、南嶺走廊以外,還單獨指出“一個地區(遼西走廊)包括東北幾省”。作為咽喉交會之地,遼西走廊的地位非同一般。
 
即便克服重重困難,跨過了遼西走廊,也并不意味著可以順利進抵襄平(今遼寧遼陽)。在遼河平原以北,還存在廣闊的沼澤濕地,稱為遼澤。遼澤橫亙遼中,燕國僅需憑借遼澤這個天然屏障,再加固遼澤以南的遼隊的防守,就能限制敵軍的進攻,后來毌丘儉和司馬懿先后攻燕,都是從遼隊方向來進攻的。
 
漢代遼東郡、遼澤示意圖。圖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種種有利條件加持下,遼西走廊如同一把鑰匙,鎖住了華北和東北門戶,隔絕遙遠的中原,又有遼澤的庇護。遼東之地,儼然成為割據自雄者的天堂。
 

燕國的崛起:內修國政,外攻鄰邦


地緣優勢給了燕國割據的基礎,東漢末年的遼東太守公孫度則讓燕國的割據成為既定事實。公孫度并非豪門子弟出身,與坐擁白馬義從的著名諸侯公孫瓚沒什么親緣關系。早年間的公孫度,隨父親公孫延定居玄菟(今遼寧沈陽),年長后在郡中任職,也不過區區小吏。
 
不過,當時的玄菟太守公孫琙與公孫度同姓公孫,又對公孫度十分欣賞,“見而親愛之”,進而對公孫度好生培養,以子待之。很快,有了躋身仕宦階層資本的公孫度扶搖直上,他先后“除尚書郎稍遷冀州刺史”。雖然公孫度很快被免職,但他卻遇到了生命里的另一個貴人——徐榮。
 
董卓專權時期,中平六年(189年),公孫度的同鄉、在董卓麾下任職中郎將的徐榮向董卓舉薦了公孫度,公孫度從一介白身再次一躍成為遼東太守。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公孫度逐漸嶄露頭角。他掌權后,為了立威和加強控制,公孫度采用雷霆手段,開始誅戮遼東大族,以公孫昭、田韶為首,前后“夷滅百馀家,郡中震栗”。
 
初平元年(190年),隨著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盤踞河北的公孫瓚、劉虞等人無暇顧及遼東事務,公孫度的野心也開始不斷膨脹,他認為“漢祚將絕”,并以遼東有“冠石之祥”為名,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
 
此后的公孫度,名為漢之州牧,實行割據之事,君王之禮。公孫度并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在軍事上四面出擊,東西擴地,“東伐高句麗,西擊烏丸,威行海外”,憑此,公孫度奠定了在遼東的威望。
 
當公孫度在遼東不斷謀求發展時,中原的亂局仍在延續。曹操挾持漢獻帝號令四方,與中原各諸侯角力,無力勞師遠征遼東,出于籠絡的目的,曹操上表獻帝請封公孫度為武威將軍、永寧鄉侯。沒曾想,公孫度卻不領這個情,并稱:“我王遼東,何永寧也!”公孫度的野心還不止于此,中原紛亂時,他令軍隊南越渤海,甚至一度收取東萊諸縣,開置營州。
 
此時的燕國,也的確有割據的實力。在當時,燕國大臣涼茂曾提到“將軍擁十萬之眾”,這幾乎與后來蜀漢的常備兵力持平,即使在數目上略有夸大,燕國的軍事力量也足以稱雄一方,實力不容小覷。
 
建安九年(204年),公孫度溘然長逝,繼任者是其長子公孫康。他改變了公孫度的對外策略,首先,開始修復同曹操之間的關系,換取生存空間。袁紹官渡戰敗之后,袁紹之子袁尚、袁熙投奔公孫康,反被公孫康斬殺。公孫康將二袁首級獻給曹操作為投名狀,因此被拜為左將軍,封襄平侯,得到了大義名分的背書。
 

曹操影視形象。圖源/1994版《三國演義》

 
解決中原的威脅后,公孫康開始著手重新加強對樂浪郡(今朝鮮半島北部)的統治。
 
與西漢時樂浪郡對朝鮮半島的統治不同,東漢時期漢廷的影響力在朝鮮半島明顯降低。東漢時期在朝鮮半島的統治特征,相比西漢,其一在曾經朝鮮半島以直接管轄為主的郡縣管理體制被明顯削弱,其二在間接管理的藩國羈縻管理體系逐漸替代直接管轄成為主流。
 
單單大嶺(今介于元山、平壤之間的北大峰山脈)以東原屬樂浪郡的穢貉人,但實質上有著等同于三韓的自治地位。這種格局最早從漢光武帝時業已開始,東漢建武六年(30年),“省都尉官,遂棄領東地,悉封其渠帥為縣侯,皆歲時朝賀。”
 
而到了東漢末年漢桓帝、漢靈帝時期,隨著國家動亂不休,在朝鮮半島的郡縣甚至出現了“韓、穢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的現象。
 
公孫康,正是恢復對朝鮮半島統治秩序的重要人物。
 
接手遼東半島以后,公孫康率先攻破時常襲擾遼東的高句麗。建安十四年,公孫康一戰而克高句麗王伯固,俘虜伯固的長子拔奇,又遣公孫模、張敞等收集遺民,興兵伐韓,安定四方以后,在這個樂浪郡的南部幾縣又分置“帶方郡”。
 
剿撫并用、細化行政單位后,以郡縣代管郡縣區外的各部族的基本思路得到施行。公孫康時期的燕國,不僅擴大了領土,也深入了對朝鮮半島的統治,自此走向了統治的極盛。
 
同時,隨著曹丕代漢,曹魏逐漸穩定在北方的統治,燕國的危機也悄然到來。
 

燕國割據形勢圖。圖源/網絡

 

燕國之亡:公孫淵的迷幻外交


燕國之所以能盤踞自雄,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外,也與多年來對中原政權名義上的臣服有關。
 
名義上臣服(以州牧、太守施政)、實際上自治,正是燕國的生存之道。同樣,對中原王朝來說,戰亂時期無暇顧及地處邊陲、易守難攻的燕國,作為折中之策,雙方既然沒有顯著的敵意,公孫家族在遼東自治的問題也就暫時擱置。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魏明帝曹叡統治晚期。
 
當時的燕國統治者公孫淵是個不省事的主,在外交上朝秦暮楚,一陣迷之操作,將魏、吳兩國得罪了個遍,也敲響了燕國的喪鐘。
 
公孫淵掌權不久后,一反先前與曹魏和平共處的態度,開始與孫權聯絡。公孫淵先是向吳國孫權稱臣,以圖聲援南北、對抗曹魏,而當孫權使者乘船渡海,帶著敕封不遠萬里抵達遼東后,公孫淵心生反復,旋即反悔,斬殺了孫權的使者,吞沒吳方的“兵資”,并將吳國使者的首級送往洛陽,向魏明帝曹叡獻媚。
 
這樣的事,公孫淵后來還干過很多次,并且每次都做得兩邊不討好:
 
最初,曹叡還以為公孫淵是故意引誘吳使前去,打的是吳國的臉面,表的是對魏國的忠心,對此還頗為歡喜,拜公孫淵大司馬,封樂浪公,還讓公孫淵繼續持節任遼東太守,統領諸郡。

但事態的發展逐漸偏離了曹叡的預想。
 
在魏國冊封時,公孫淵聽聞魏國使團中有位名叫左駿伯的大力士,心生惶恐,派軍包圍了使者的駐地,一番口舌之爭后,才接受了冊封。當使者回到洛陽向曹叡匯報情況后,曹叡對屢屢反復的公孫淵徹底失去了耐心,下定了解決遼東割據問題的決心。 
 
影視劇中的曹叡。圖源/電視劇《虎嘯龍吟》截圖

景初元年(237年),魏幽州刺史丘儉帶兵征討公孫淵,至遼隊(遼河東岸),為公孫淵所阻擊,又逢大雨滂沱,鎩羽而歸。
 
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公孫淵,在擊敗丘儉后,自立燕王,取繼承漢業之意,改元紹漢,設置百官,遣使持符節,給四方部族頒發印綬,公孫淵延續了兩面三刀的處事風格,聽說魏軍想要討伐他,公孫淵再次向吳國稱臣,希望吳軍為他分擔軍事壓力。但這回,公孫淵沒有得到吳國的幫助。
 
轉年,也就是諸葛亮病逝四年后,在西線軍事壓力大為緩解的情況下,曹叡召回在關中領兵的司馬懿。魏廷決議由司馬懿率領4萬中央軍,自洛陽而出,直插襄平(今遼寧遼陽);另有一路由劉昕(劉夏)、鮮于嗣跨海收復樂浪、帶方諸郡(今朝鮮半島北部);此外,魏廷還充分調動幽州諸軍、遼西慕容鮮卑(前燕曾祖慕容莫護跋曾參與此戰)、高句麗等各方部隊,從四面八方包圍公孫淵。
 

魏滅燕之戰示意圖。圖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面對司馬懿的進攻,公孫淵仍然沿用先前迎擊丘儉的戰術,命令卑衍、楊祚率領數萬人,占據遼河的關鍵節點遼隊縣,修筑圍塹,想要憑仗地利逼退魏軍。司馬懿戎馬多年,沒多久就看穿了公孫淵的圖謀。他對部下說:“賊所以堅壁,欲老吾兵也?!?/span>
 
燕軍的主動出擊,給了司馬懿突破的機會,在擊敗卑衍等人后,司馬懿借機渡過遼河,以兵力優勢在數十里遼河圍塹中打開了一個缺口,通往襄平的道路頓時門戶洞開,司馬懿挾大勝之威,連戰連捷直驅襄平,很快將公孫淵包圍起來。
 
公孫淵怕了,派使者前往魏營卑躬求和,使者卻被司馬懿斬首。司馬懿談及軍事要點,還留下了一段名言:“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余二事惟有降與死耳(《晉書·宣帝紀》)?!?/span>
 
燕軍既不能戰,也不能守,投降的路還被司馬懿斷了,剩下的只有死路一條。當年8月壬午,公孫軍崩潰,公孫淵父子突圍失敗,魏軍在襄平城外流星墜地的地方,將公孫淵父子斬殺,首級傳送洛陽,隨后魏軍迅速占領遼東、帶方、樂浪、玄菟等地,燕國滅亡。
 
從公孫度任職遼東開始,在燕國立國的五十年里,雖然地處邊境,卻也因不同文化匯集于此,既是對外的窗口,也是對內的門戶,地位特殊,有意無意中,參與了中原事務,攪動著天下風云。燕國作為親歷者,見證了這段紛繁動亂的歷史。
 
如今,當年的金戈鐵馬早已隨著時間消弭,在海晏河清中歸于沉寂,只是昔日歷史的厚重還在故事里悠悠傳唱,走入千門萬戶,磅礴至今。

參考資料:

侯瑞;《論漢魏之際的公孫度與營州》,東北史地 2009 年第 3 期;

肖忠純:《古代“遼澤”地理范圍的歷史變遷》,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


END

者丨
湘橋蓬蒿人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李棟
排版 | 于嘉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鄉愁】《古城紀事》:話遼陽千年古城興替 厘百代世事融遷
其實不應該叫三國,在東北還有一個燕國,直到公元238年才被滅
三國東北王(20):司馬懿屠城襄平,遼東郡重歸朝廷
中原王朝怎樣屠殺遼東漢人,把遼東贈給慕容鮮卑和高句麗|文史宴
遼西走廊,對明朝和清朝意味著什么?
從山海關到遼寧錦州,200公里的遼西走廊,見證了多少王朝興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新沂市| 溧阳市| 阿图什市| 湘阴县| 颍上县| 南宁市| 敦煌市| 兰坪| 宁安市| 瑞昌市| 临桂县| 汝阳县| 双牌县| 志丹县| 井研县| 甘孜县| 兴安县| 拉孜县| 凯里市| 德江县| 海南省| 宣恩县| 内乡县| 侯马市| 集安市| 高清| 酒泉市| 新野县| 新巴尔虎右旗| 汶川县| 万载县| 蛟河市| 福海县| 郁南县| 临猗县| 文山县| 克东县| 彭水| 临高县|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