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在大街小巷上看到各種關于墮胎的廣告,但都被包裝成了很高大上的詞語,「無痛人流」,聽到這4個字似乎會覺得懷孕再打掉只是一件小事。事實上,這些廣告讓我們嚴重低估了墮胎的危險與嚴重后果。我認為它仍屬于性教育的內容,而關于性教育,我又想起《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里的那段話:「我們的家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span>媽媽詭異地看著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性教育不就是這樣嗎?」墮胎,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個詞可能早已司空見慣了。在這些年的青春校園愛情電影里,多半少不了這樣的劇情——女生被渣男欺騙,結果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于是瞞著父母偷偷摸摸找了小診所,獨自躺在冰冷的手術臺上默默流淚。又或者不小心讓父母知道了,被長輩圍在中間盤問,被羞辱「不知廉恥」。墮胎這個詞,一度和車禍、出軌成為了國產青春片的標志,想想也真是魔幻。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提供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全球每年墮胎人數5000萬,全球每天有15萬人墮胎,因墮胎而死亡的女子有500人。中國是目前墮胎人數最多的國家,每年1300萬以上。*中國法院網
而且由于部分人工流產以及為數眾多的藥物流產未被統計,實際數字更加龐大。其中,25歲以下的女性約占一半以上,大學生甚至成為人工流產的「主力軍」,低齡化人群增多。有報道稱,從2013年開始,包括國家衛生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在內的多家研究機構,在我國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人工流產調查,通過對全國30個省的300家醫院,近8萬例人工流產的調查研究顯示:流產的平均年齡為28歲,最小的只有13歲;
而24歲以下人群占到了31%,19歲以下的占3.1%。
而現如今,我們卻總能在馬路上看到各種人流廣告的身影。比如「3分鐘無痛人流」、「上午人流,下午上班」等等……愛愛不做保護措施好像也沒關系,意外懷孕了去做個簡單的無痛人流就行。一邊是鋪天蓋地的「無痛人流」和緊急避孕,而另一邊,卻是難登臺面的避孕套廣告。深圳地鐵站曾經刊登過一個避孕套廣告,沒想到卻被投訴說「影響市容」并要求下架。作為中國最開放發達的城市之一,深圳依然逃不出「談性色變」的大氛圍。
大環境總是在告訴你,到了最壞的境地該怎么補救,卻少有人教你怎樣正確避孕,如何避免走到流產這一步。
有的人甚至天真的以為,「無痛人流」真的不痛,真的對身體一點傷害也沒有。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2、
人流真的有「無痛」的嗎?
其中分為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后者包括藥流、傳統人流手術和無痛人流手術。大部分意外懷孕的人,會選擇無痛人流。無數的女性就這么天真的走進了那些「無痛人流」廣告的圈套里——她們對「無痛人流」的了解很多只是停留在表面,以為「無痛人流」就真的是無痛的、無害的。「無痛人流」這幾個字似乎天然帶有一種魔力,讓人忍不住放下所有戒備。但事實上,無論是何種方式的人流,對我們身體心理都是有一定的影響,其中的區別不過是影響有多大多嚴重而已。其實不管是普通人流還是「無痛人流」,在操作上并沒有什么區別。首先,醫生會使用陰道窺管來擴張陰道,讓他們可以看到子宮頸。
醫生用產鉗撐開陰道和子宮頸后,將一根吸力相當于吸塵器十倍到二十倍的強力吸管伸進女性的子宮。
借由吸力把子宮里的寶寶和其他胎盤組織全部攪碎,然后吸出體外……
之后,醫生還要用一根刮勺伸進子宮里去刮除那些沒有吸干凈的嬰兒碎片……
由于實施了全身麻醉,所以手術過程中確實不會感覺到疼痛。
不過當手術后麻醉藥褪去,疼痛就會恢復。疼痛伴流血會持續一周左右。比如因為宮內感染導致的婦科炎癥,或因操作不當造成宮內穿孔,還有可能會導致宮腔粘連等。因為人流會影響到女性的內分泌,容易造成內分泌失調。人流手術過于頻繁會導致子宮內膜過薄、增加婦科炎癥疾病的發生率,從而對受孕造成影響,甚至引發不孕。除了普通人流的一些后遺癥。無痛人流還有可能發生麻醉意外。因為手術使用麻醉劑,所以有可能會出現呼吸抑制、循環抑制等不良反應。部分麻藥代謝相對較慢的人,術后可能會出現頭暈、肢體無力等現象。
可以說,人工流產對于女性的傷害一直存在,所謂「無痛」只不過是為流產帶上了一個假面具而已。#3、
花開早了,會提前凋零。
流產之后的傷害不僅僅只體現在身體上,許多年輕女性的心理同樣在這場手術中遭受了創傷。「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掉價了’?」
「以后男朋友知道了,會不會不珍惜我?」
……
很多女性也有著相同的顧慮,包括在后臺其實不止一次收到過這樣的求解。較之于身體上的「切除」,她們心理上所經受的折磨可能更加難以愈合。有研究表明,那些曾做過人流手術的女性,患上抑郁癥的比例要高出其他人四倍,自殺率高出五倍。美國產科和婦產科學院的博士做過一份相關的研究,流產手術對人們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這些其實是很正常的,流產不是身體掉下一塊肉,而是把體內一個活生生的「人」挖出來,然后讓他的生命終止與此。但所有的無痛人流廣告都不會告訴你這些后續反應,他們只會讓你感到墮胎就像是感冒服用感冒藥一樣平常。同時,這個社會對于流產女性的歧視與偏見也是巨大的。很多人都應該聽過類似這樣的話:「屋子里可以住過人,但不能死過人?!?/span>這個社會無論從語境還是真實善意都對「墮胎」兩個字充滿惡意,那些貼在大街小巷的無痛人流廣告,怎么敢告訴你這只是一件小事兒呢?#4、
性不是猛獸,性無知才是。
廣西謀職業技術學院,一名大一女生在宿舍內誕下一子。
由于沒有任何經驗,在生產完沒多久,害怕孩子的哭聲引起舍友的注意,她直接在被子里捂死了孩子,隨后將已經沒有呼吸的孩子藏在宿舍的儲物箱內。警察后續勘察現場才發現,嬰兒早就已經死去,身體也已經腐爛。女孩只有18歲,10月份入學,算起來高中就應該和男友發生關系,沒有保護好自己懷了孕。去年9月,一則家長斥責老師的新聞沖上熱搜,閱讀量高達11億。家長在短視頻平臺吐槽,女兒放學回家告訴她,班主任在學校給孩子講解懷孕和性別知識。她聽完大發雷霆,覺得女兒才9歲,不該聽這些「淫詞穢語」,轉身就找班主任理論。「我女兒才9歲,別教她亂七八糟的東西?!?/span>盡管這位班主任耐心地解釋,是因為自己懷孕了,孩子們對她的肚子很好奇,便想著借機給孩子科普懷孕和性別知識。可家長明顯不買賬,直接將班主任拉黑,還氣勢洶洶地要找校長投訴。這就是很魔幻的一點了,家長把正常的性教育當成淫詞穢語,而有些醫院告訴年輕女孩墮胎是一件小事兒,你覺得他們最后會怎么選擇?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對性愛,都是「自學成才」,但殊不知,「自學成才」的潛在危害是很大的。小黃文中的性描寫,更是突破人體極限,避孕則是另一個次元的事了。多少人中途補課,卻被各種島國小電影誤導了自己的性別觀?這些「性無知」的后果,最后都會以具體傷害體現在女性身上,懷孕、感染疾病等等。#5、
性開放的環境與性教育的薄弱
我國存在年輕人初次性行為提前、婚前性行為普遍,但是避孕知識匱乏和避孕意識薄弱。
69%的年輕人沒有采取避孕進行性行為,81%的女性采取緊急避孕,75%的年輕人都采取過低效率的避孕方式。例如邊緣性行為、安全期性行為和體外射精等。然而這些避孕方式是低效而危險的。雖然并沒有避孕有效率100%的避孕方法,但絕大部分避孕手段都是非常有效的,比如事前預防的有戴套以及短效避孕藥等,事后補救的有緊急避孕藥。對性的敵視,歸根結底來源于我們認為性需求本身,是不正確的。一方面,性如吃飯喝水,人人都需要,而且人類要以此繁衍子孫后代;另一方面,大家好像對待它就像對待瘟神,避而不談,能離開多遠離開多遠。任何人的性需求,是到了某個年齡階段后自然會產生的自然需求,堵不如疏,遲早要知道的事情,就不如早知道。因為你不告訴他性需求很正常,避孕很重要,他就會從大街小巷的無痛人流廣告中錯誤地以為,墮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