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霧滿攔江
(01)
有位媽媽上網求助。
她的女兒正在讀高三,有一本極為珍視的筆記本。上面記錄了女兒整整積累6年的靈感。
打算高考后,就立即啟動,圓自己的小說夢。
這個珍貴的筆記本,不小心被媽媽發現了。
于是媽媽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把女兒的珍貴筆記本給燒掉了。
燒掉了。
筆記本被燒,女兒備受打擊,絕食厭世,不對媽媽說話。
媽媽表示震驚,不就是燒掉你6年的心血嗎,多大點事兒,你看這丫頭矯情的。于是上網求助,并解釋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是:女兒的成績下降了呀。
其實,從心理學上來講,這位媽媽并不關心女兒的成績。
只是找個借口,燒掉女兒6年的心血,想看到女兒被毀滅時的痛苦。
有些父母,他們的快樂建筑在孩子的痛苦與絕望之上。
(02)
燒毀女兒筆記本的媽媽,并非孤立個案。
有檔節目叫《少年說》,讓孩子們登臺,對父母大聲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有位初一小女孩兒登臺,對父親喊話:
她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一個人悶頭寫小說,到初中已經寫了56本,足足30萬字。她用這種方式讓自己的文科成績,保持遙遙領先。但她知道父親不是個東西,所以小心翼翼守護著這個秘密,唯恐被父親發現。
然而,父親絞盡腦汁,想弄清楚女兒的成績為什么那么好。就假意接女兒放學,奪過女兒的書包,把女兒的手記翻找出來。哈哈哈,看到這凝結著女兒心血的記錄,父親很用心的,把這珍貴的文字,一頁頁撕毀。
全部撕毀。
登臺的女兒向父親哀求:別這樣禍害自己的親人了,別人家都是父母幫助孩子,哪有你這種害自己的孩子的?
父親就在臺下,很開心地回答:先把你的理科成績搞上去,再扯別的。
到此無話可說。
(03)
為什么有些父母,會剪掉孩子的翅膀,阻礙孩子成長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老鼠知道。
老鼠在地下打洞,跑來跑去,骯臟不堪,不僅偷吃人類的食物,還把人類的家具米袋,統統咬碎。
可以說連吃帶禍害了。
老鼠為什么這么壞?
基因決定物種行為。老鼠的牙,基因忘了設置生長極限,如果沒有阻礙,老鼠的門牙就會嗖嗖嗖一直瘋長,長到比象牙還要長。如果門牙長成這樣,老鼠就會無法行動或進食,會活活餓死。
所以呢,老鼠為了打磨掉多余的門牙,就必須不停地磨牙嗑咬,咯吱吱,咯吱吱,不咯吱吱,老鼠真的會死。
老鼠滋擾人類,只是鼠性與人類生活方式自然沖突。在老鼠的意識里,沒有一絲一毫與人類過不去的念頭。哪怕地球上沒有人類,老鼠也必須磨牙,指責它或批評它,是沒有意義的。
那些撕毀孩子日記或小說的父母,他們的本性,屬老鼠的。
這類父母,低智無腦,精神世界宛如恐怖荒原,燃燒著烈焰焚天的黑色毒火。這種毒火,就是他那從未曾得到控制的情緒。
極度的情緒,讓他們喪失理性,如老鼠嗑咬硬物一樣,他們本能地向外部世界發起攻擊。
但他們智力太低,在攻擊外部世界過程中,可以說慘遭社會毒打了。
他們依據本能,轉向安全攻擊區域。
就是攻擊并傷害孩子。
他們攻擊孩子的方式,是自己一事無成,卻非要對孩子指手畫腳,處處跟孩子較勁,挑起與孩子的沖突并爭取勝利。
他們喜歡孩子痛苦,因為孩子的痛苦,證明自己贏了。
至于痛苦對孩子的傷害,這些他們的腦子里并沒有,所以他們永遠不會體諒孩子心里的疼。
(04)
生而為人,你要善良。
最大的善良,是認識到自己內心的世界,能夠梳理自我情緒。
別讓紊亂情緒的毒火,燎傷孩子脆弱的心。還信口胡說這是為了孩子好。
做個正常的父母吧。
(05)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只要心里有愛,多數父母都會對孩子好。
但由于認知有差別,正常父母在和孩子相處上,仍然會拉開距離。
第四等的父母,注重孩子的知識教育。
知識并不是分數,知識知識,分為知與知。
知是知不足,識是識有界。最大的知識,就是知道哪些是自己不懂的,不把自己的愚蠢強加于孩子,這是為父母者最低的要求。
第三等父母,會引導孩子掌握生存技能。
相比知識,技能更重要。
有知識沒技能的人,被稱為“兩腳肉書櫥”,說啥啥都懂,干啥啥不行。現代教育的失敗,就是培養了太多這種廢材。
技能不是學來的,是自我訓練習得的。
比如前面的孩子,都喜歡寫作,在教育昌興的現代,寫作就如穿鞋襪,只是必備技能。哪怕你是個勤雜工,都要寫個工作總結。如果有父母阻止孩子掌握這種基本技能,你就知道這種父母,是何等的蠢壞。
第二等父母,引導孩子產生探索興趣。
興趣是人類探索的核心競爭力。貓狗老鼠,只是自然擴張,哪里有食物,它們就在哪里。人類則不然,人類的好奇心無遠弗屆,宇宙都HOLD不住。一個孩子一旦有了好奇心,父母就不用管他了,他自己會廢寢忘食的追求人生極致。
只有技能而缺乏興趣,充其量只是個沒有靈魂的匠人。只有濃烈的興趣,才會有高質量生命的不懈追求。
最上品的父母,教會孩子駕馭情緒。
父母沒必要過多涉入孩子成長,但一定要引導孩子,學會駕馭情緒。
情緒就好比一匹馬,你騎到馬背上,就可以征服世界。但如果你被情緒所左右,等于被一匹馬騎在身上。
許多人說活得苦,活得累。
你說你扛著匹馬到處走,能不苦累嗎?
駕馭情緒的法門,無非不過是先要知道情緒是一種活性的力量,會把一切小問題無限放大。情緒問題無法解決,只有慧心開釋,方法就是觀察你的情緒,觀看情緒是怎么左右你的大腦,讓你喪失智力的。在這個觀察的過程中,一個全新的理性自我逐漸形成,重復這個過程,慢慢你就成為一個有靜氣的人。
知識孩子可以自己學,技能更要自己練,好奇心和興趣也需要慢慢拓展,唯有駕馭情緒,除了父母,沒人會教導孩子——前提是,父母有點起碼的責任心,先要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
有些孩子抱怨原生家庭,這其實沒什么好抱怨的。父母那代人,可以說是野蠻生長,就他們那種德性,一輩子對抗成長,對抗理性,居然沒被人掐死,說來也算是奇跡了。新一代人的任務是超越父母,當年在父母手中吃過得苦,別再讓自己孩子承受。還有就是:當父母指望不上的時候,我們就要靠自己,自己做自己的父母,讓自己重獲新生。一切人生問題,不過是個挑戰,與其頹迷抱怨,不如面對挑戰完成跨越。
霧曰
人類社會就是這個樣子的,
有人于成長中獲得強大,
獲得力量與自由,
有人卻在恐懼中渴望保護,
就讓我們成為美麗世界的保護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