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7日下午,國新辦舉行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介紹會。
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介紹,根據任務安排,2022年將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這6次任務分別是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乘組也是由三名航天員組成,他們也將在軌駐留6個月時間;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10月發射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空間站的三個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后還將實施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其中,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也是由三名航天員組成,這三名航天員將在軌和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完成輪換以后,在軌工作和生活6個月。
今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以后,工程將轉入為期十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兩艘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并對空間站進行照料和維護。為進一步提升工程的綜合能力和技術水平,還將研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其中,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都可以實現可重復使用。新一代載人飛船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載7名航天員,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載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我們在考慮研發空間站的擴展艙段,為進一步支持在軌科學實驗和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表示,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飛行了183天,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創造了多項紀錄,他們在軌駐留期間圓滿完成了2次出艙活動、2次太空授課,還有手控搖操作交會對接試驗以及航天醫學、航天心理學、航天工效學和空間材料科學,共計40余項的在軌實驗和試驗任務,完成了80余項在軌數據收集和分析工作。還完成了大量空間站組合體平臺巡檢測試、設備維護照料以及物資和站務的管理工作,并實施了健康監測、在軌防護鍛煉以及在軌訓練和演練,完成了大量科普教育等公益視頻錄制,拍攝了大量圖片和視頻資料,獲取了寶貴和豐富的資料。
總體來講,3名航天員在軌飛行期間身體和心理狀態良好,協同配合默契、工作緊張有序、生活豐富多彩、任務完成出色,他們經受住了身心考驗以及完成任務各方面的能力考驗。目前,他們已經返回北京航天城,正在按計劃開展返回后恢復工作,他們的身心狀態很好。
黃偉芬介紹,按照空間站建造階段的任務安排,執行2次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目前,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的身心狀態非常好,正在積極開展相關的訓練和任務準備。
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兩個乘組都將在軌飛行6個月,將首次實現在軌乘組輪換,實現不間斷有人駐留。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將共同在軌駐留5-10天,航天員系統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十四乘組將配合地面完成空間站組裝建設工作,從單艙組合體飛行逐步建成三艙組合體飛行狀態,在這期間要經歷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3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他們將首次進駐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建立載人環境;配合地面開展兩艙組合體、三艙組合體、大小機械臂測試,氣閘艙出艙相關功能測試等工作;將首次利用氣閘艙實施出艙活動;完成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14個機柜解鎖、安裝等工作。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也將計劃實施數次出艙活動任務,進行艙內載荷設備組裝、測試和調試工作,操控機械臂實施艙外載荷安裝;對三艙三船最大構型組合體進行運行管理和維護。兩個飛行乘組還將開展科普教育及其他公益活動,按計劃開展數十項在軌科學研究的實驗和工程技術試驗、飛行任務數據資料收集和拍攝;開展在軌健康監測、防護鍛煉、在軌訓練和演練,以及大量空間站平臺巡檢測試、設備維護照料、站務和物資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