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12月6日,全長245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的張吉懷高鐵全線開通,張家界至懷化最快1小時10分可達。
“80年前,作家沈從文從北京到鳳凰,需要20多天,現在乘高鐵,將只需要8小時。”中國鐵建四院張吉懷高鐵總體設計負責人朱江說。
張吉懷高鐵是一條貫穿南北串聯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黃金旅游通道”,也是一條承載厚重歷史人文與絕美山水詩意的“最美高鐵”,串起了張家界武陵源、天門山,湘西州鳳凰古城、猛洞河、矮寨大橋、芙蓉鎮、德夯大峽谷等著名景點。
縱觀張吉懷高鐵全線,車站、隧道和橋梁基本都建在大山間、懸崖邊、田野上,是名副其實的“云端高鐵”。
這個歷史人文與絕美山水詩意的“云端”高鐵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湘西山區高鐵設計是三維的
“如果說平原地區高鐵是二維空間的話,那么湘西山區的高鐵就是三維的。”朱江說,線路選線方面,既要避開生態敏感核心區,又要盡量避開不良地質地段,減少工程安全風險。
張吉懷高鐵全線新建橋梁162座、隧道118座,總長223.9公里,占線路全長90.7%。“隧道占了三分之二,是典型的地下高鐵,保證隧道施工安全也是一個難點。”朱江說。
中國鐵建四院負責全線的八座I級風險隧道的超前地質預報。超前地質預報是保證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和重要技術手段,是隧道開挖之前的“偵察兵”。他們采用地質雷達等綜合手段,探明提示溶洞準確率高達97%,為動態地調整隧道支護設計提供了關鍵信息,為施工安全提供了堅實基礎。整個施工期未發生施工事故。
一站一景,打造“云中樓閣”
張吉懷高鐵沿線新建的5個高鐵站均結合了當地特色文化元素,做到一站一景,打造“云中樓閣”。
鳳凰古城站,將鳳凰起伏的群山、沱江邊的吊腳樓、延綿的坡屋面等元素相結合,打造別有特色的建筑風格。車站候車廳整體以“靈秀山水,鳳舞湘西”為主題,體現出地方特色。
吉首東站,是全線在建最大的車站,被譽為全國精品觀摩站房。立面造型由四個巨型結構“玉樹”撐起整體屋面,猶如四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樹冠拉連成蔭,為過往旅客遮蔽風雨,形成了強大的心理歸屬感,具有“玉樹擎天,造福湘西”的寓意。
芙蓉鎮站的設計遵循“依山造景,隨勢作畫”的理念,凸顯永順土家吊腳樓的翹角之美,將山的意象融于建筑之中,以電影《芙蓉鎮》作序,用“溪州之戰”“茅古斯舞蹈”為引,逐步彰顯出芙蓉鎮3000年的悠久歷史及建筑之美。
古丈西站,立面造型以當地地質奇觀——紅石林為主要元素,自然流暢的曲面幕墻和石筍林般的柱廊給旅客帶來地域特征的空間體驗。室內坡頂天花以灰色鋁板結合白色鋁條板構建,通過不同寬窄的鋁條板組合出當地特色產品“古丈毛尖茶”造型,以此助推古丈文旅、特色產業發展。
5.5公里曲線繞避大鯢自然保護區
從規劃之初,中國鐵建四院的工程師們就提出生態優先、師法自然。對高鐵沿線涉及各等級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水源保護地、風景名勝區等16處環境敏感地段進行全方位保護,在恢復原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在高鐵線路兩側還栽種了許多綠色植物,沿途新打造了多個高鐵生態景觀。
在張家界境內,線路方案繞避了澧水一級水源保護區和張家界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保護區等重點和敏感區域;為繞避大鯢自然保護區,設計過程中反復研究和優化,最終采用了一個約5.5公里曲線來繞避大鯢自然保護區,并可滿足列車進入張家界西站的接軌方案。
在古丈西站正后方,是高46米的5級邊坡。建設者在邊坡上種植了黃色金森女貞、紅色紅葉石楠、綠色龜甲冬青等“三色系”植物進行搭配,遠遠望去色彩鮮明,美不勝收。這些植物不僅能夠固定土壤,涵養水分,更成為古丈西站旅客候車時舉目可見的最美風景線。
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由中國鐵建二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