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友“大漠書畫院”:
你好!你的館藏文章“中國最大的古村落之一查濟古村”深受廣大館友的喜愛,于2018年9月4日進入“閱覽室”頻道的“生活”下“旅行”類別的精華區(qū)。360doc代表全體館友感謝你的辛勤勞動和慷慨分享!
────360doc個人圖書館
查濟古村落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zhèn),距縣城 60 公里。位于黃山山脈北部,東靠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與九華山毗連。村莊方圓30 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興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廢毀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歷史。它的規(guī)模之大,在皖南堪稱第一,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村落之一。
這里四周青山環(huán)抱,綠樹成蔭。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制定出村落規(guī)劃圖,對查濟全村的建設作了總體布局。村外有鐘秀、平嶺、巴山、石門四門;環(huán)繞村圍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內有岑溪、石溪、許溪三條小溪穿村而過。其中主溪流許溪河兩岸為商家、經濟、文化中心,溪左岸為紀念查濟人祖籍為山東濟陽府,故名“濟陽”,溪右岸以姓為地,為“查村”,兩岸合為“查濟”。明朝三品官查絳曾有詩云:“武陵深處是誰家?隔河兩岸共一查。漁郎不怕漏消息,相約明年看桃花”。
許溪河兩岸上下十余里,房屋鱗次櫛比,清一色的花崗巖石板路遍布全村的大小街道長巷。古詩云,“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既道出了查濟的概況,也寫出了查濟當年的盛景。
據(jù)說古代的查濟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廟宇,一百零八座橋梁。現(xiàn)存有明代建筑80處,清代建筑109處。古村老式的民居鱗次櫛比,黝黑的屋瓦,淺灰的馬頭墻連成一片。這里的大部分房子還住人。古宅的門框均為花崗石,屋內進深和開間都很大,屋內有“一”字形或“四” 字形天井,窗又極少,多在高處,采光通風良好。古宅的門坊、墻裙、柱礎上、窗欞和門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飾。栩栩如生的人物、鳥獸,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氣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驕傲的飛檐木雕、柱礎石雕與高大的門頭磚雕。山墻造型豐富,有云形、弓狀、階梯式等,墻頭呈翹首長空的馬頭狀。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磚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濟人沒有財力或不具審美意識,而是中國封建社會對色彩的使用有著極其嚴格的等級區(qū)分。平民百姓,縱使有萬貫家私,也絕不允許在住宅上使甩各種金碧輝煌的彩畫與裝飾。雖然住宅是統(tǒng)一的青磚黑瓦,但聰明的查濟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結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運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借景、對景等手法,形成“門外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的“天人合一”的格局。
走在查濟古村的青石板小路上,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古建筑中,感覺查濟人很淳樸,厚實,沒有很重的商業(yè)氣,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商鋪。有的是小旅店,小飯鋪,待客熱情。也有一些文物店和宣紙店,昭示著這里的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