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分別于2004年9月和2010年2月接受心臟手術。2009年6月,一代巨星邁克爾·杰克遜因突發(fā)心臟病逝世。2014年7月,皇馬俱樂部傳奇、名譽主席阿爾弗雷多·迪·斯蒂法諾心臟病突發(fā)離世……名人的心臟病發(fā),甚至猝死,帶給我們的是怎樣的思考?
今年世界心臟日的主題是“健康的心臟環(huán)境”。本期,我們特別邀請上海遠大心胸醫(yī)院VIP中心主任張雅君教授,來談談心臟體檢的重要性。
脆弱心臟少折騰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分別在2004年和2010年,做了心臟搭橋和心臟介入手術。據說克林頓超級愛吃厚牛排,飲食無度,脾氣暴躁。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喜歡用喜怒無常來評價其性格。再者,用工作狂人形容克林頓并不過分。2004年,搭橋手術后的克林頓第三天就出院了,依然熬夜工作。
克林頓的“心臟故事”告訴我們:高血脂、高血壓,包括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脾氣暴躁等等,都可能引起冠心病及心肌梗死。
定時炸彈早發(fā)現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報告,目前全國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平均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且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心血管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40歲左右的中青年患者發(fā)病呈井噴趨勢。但他們往往會因為癥狀不明顯而忽視心臟檢查,實則很多人血管內壁已形成斑塊,無疑這是點燃定時炸彈的導火線。
張雅君教授指出,心血管病的形成是一個非常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擁有健康的心臟才會有健康的體魄,除了要有科學的生活方式之外,定期做心臟體檢必不可少。
高危人群要警惕
針對老年人來說,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一定要每年做心血管檢查;暫時還沒有指征的老人,也建議做檢查。因為人的血管只有約2-3毫米粗細,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糖尿病等原因,原本很光滑的血管內壁也會逐漸遭到侵害,就像用久了的水管會有水垢一樣。唯一不同的是,血管里的這些“垃圾”(膽固醇、血脂),在損害血管壁的同時,還會鉆到血管里面去,沉積在血管內膜下,形成斑塊。一旦形成,血管腔就會變細,造成血流受阻、供氧不足,從而引發(fā)心絞痛。
如果不幸斑塊破裂,導致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把血管完全堵塞,就心肌梗死了。所以說,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定要警惕,患病的風險是與年齡成正比的,定期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血管冠脈造影術
一般的體檢只做常規(guī)心電圖,結果正常皆大歡喜。事實上,心電圖確診冠心病陽性率僅在30%。診斷冠心病比較準確的方法是血管冠脈造影,它可以清楚地看到冠脈的狀態(tài),還可以為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一旦冠狀動脈血管和心肌的營養(yǎng)血管出現了狹窄、堵塞或完全不通暢,要確診的話就必須要找到堵塞的血管。
秋冬交替是心血管疾病高發(fā)季。張雅君教授提醒:“要注意飲食清淡,多喝水能夠降低血液粘稠。注意保暖、充足睡眠、適當運動。總之,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做好心臟體檢是保證我們有一顆健康心臟的基礎。”
預防帶來心臟健康
國家目前正在做幾方面工作,來完善對心血管疾病為主的慢病體系的預防和診療。一是協調各行業(yè),用政策控制疾病發(fā)展的危險因素;二是在各級醫(yī)院心血管科做好知識培訓,教育民眾注重二級預防,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倡導早診早治;三是通過各區(qū)疾病控制中心的疾病監(jiān)測,指導實際醫(yī)療工作;最后,完善急救系統,致力于降低腦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致殘、致死率。
同時,伴隨各級醫(yī)院與社區(qū)醫(yī)院的醫(yī)療聯網,掌握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資料,確保在病人病發(fā)時,社區(qū)醫(yī)院能夠及時輸送病人到具有心臟病救援專業(yè)技術的醫(yī)院或心臟病專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