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屆“國際積極教育大會”返回加州伯克利,認真回顧了這次參加大會的收獲。除了作為特邀嘉賓作主題發言和主持主題論壇以及參與大會的各種組織工作之外,我還利用各種空余時間聽了許多有益的報告,特別是有關提升幸福感的方法研究報告,受益良多。
積極心理學經常被人垢病的地方是其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問題:與認知心理學相比,它的研究深度和客觀性有待提升;與臨床心理學相比,它的可操作性也需要加強——這都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這次參會我特別關注所謂可應用的“干貨”,探尋目前已經有哪些經過積極心理學家研究支持的方法可以用來幫助我們提升幸福感。
那么,到底有哪些確實有用的方法呢?可以怎么樣來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它和提升快樂感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現在我做一個簡單地梳理,但畢竟分身乏術,不排除我這次還是漏掉了其他一些更有意義的報告。
從班杜拉到馬丁·塞里格曼等心理學家發現,那些覺得自己有用,能干,有價值的人,更快樂、更長壽、更幸福。而那些有習得性無助感的人,會覺得無論做什么都沒有什么用,很容易形成無能、無奈的感覺。因此,多做些有頭有尾、有結果的事情;多做些能夠幫助別人、造就別人的事情,都是提升幸福感的好方法。這也是為什么結了婚的男人幸福指數感高,有孩子的母親幸福感高的根本原因。
覺得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相信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也能提升幸福感。所以,可嘗試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培養一些自己的愛好,多爭取一些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
自己作岀的選擇要自己接受,苦果要自己承擔;不能什么事都怪別人和社會,等救星也沒用,幸福是自己創造的,誰也給不了,只能自己努力克服并改變它。
大量的研究發現幸福的人愛使用積極的語言,如熱情、愉快、開心、愛、善、積極等詞匯;消極的人會更多的提到無聊、抑郁、煩惱、無望等詞匯。同樣,具有高度生活滿意度的孩子會說健身、快樂、朋友、好等積極性的語言??磥?,也許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用詞就會使我們的生活滿意度有所改變。
末來時間導向:研究發現,決定人類幸福的是對未來的預期,而不是對現狀的判斷!相對來說,憧憬未來的人更幸福。所以,值得有意去培養自己的想象力??梢詮男∈麻_始,想象即將與親人、朋友、戀人相見時的歡樂;計劃未來的快樂事件:如即將外出旅游、節日歡慶等。
研究顯示,即使只是要求設想一個美好的未來——比如與一位彼此相愛、互相扶持的伴侶一起生活,然后寫下感受;連續幾周后,他們就感到幸福感增加了。那么,多和積極、快樂、幸福的人在一起,多和親人、愛人、朋友在一起,多和積極心理學家交朋友,經常關注好的事情好的方面,就沒有理由不增加我們的幸福感。
研究表明,正念訓練有助于提升心理幸福感。由于它對主觀幸福感的提升主要是通過增加正性情感,減少負性情感來實現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適時培養禪修、正念、冥想、內觀等能力,來放松我們的緊張情緒,優化我們的思維模式,從而降低自動化思維、習慣化反應帶來的負性情感的影響。
研究表明,有目標的、充滿意義的、充實的生活帶來幸福感;即使老年人,如果感覺自己的人生活得有意義,就不容易失眠和得心血管疾病。
看畫?、博物館、街頭藝術等都會降低腎上腺激素,產生多巴胺,引發快樂的心情;大自然的美麗、陽光、清風、明月、綠樹同樣會帶給我們幸福感。
這是我們全神貫注地從事自己所喜歡的工作或事情時,體驗到的一種物我兩忘、酣暢淋漓的狀態。這種神圣的體驗,有時候在聽音樂、看大峽谷時能感受到;有時候產生于人與人之間的感動體驗。多些這種神圣的時刻和靈性的感受,也會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現實生活中,有些嚴酷、壓抑和痛苦的環境或遭遇有時會讓人產生敬畏之心。其實,當我們不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當然時,自然的饋贈、健康的身體、最愛的家人、一生的朋友等方面,都是我們產生幸福感的源泉。
研究發現,僅僅要求人們向幫助過自己的人寫信表達感謝,當這種習慣養成時,他們的幸福感就會顯著提高,并且會維持數周甚至數月;哪怕僅僅是寫了信而從未把信寄出,他們仍然感到幸福。這就說明,感念別人的好意,不是刻意去想如何回報,而是這些恩惠的價值和意義對我們產生積極的影響。
研究人員要求人們確定自己的長處所在,并將其發揮出來;結果表明,養成這樣的習慣同樣可以提升幸福感。因為品格優勢是一種心理緩沖區,會減弱挫折的打擊,提升支撐友好關系的質量。所以,我們要善于發現自己身上的優勢和特長,并將其發揮出來。
當然,以上只是從我參與的幾個論壇中得到的收獲,也許還有很多其他更好的辦法,以后再向大家慢慢介紹。
總的感覺,參加積極心理學大會與其他所謂的“心靈”培訓班不同,它講道理、講方法、講證據;但更重要的是講人的主動積極精神,而不是被動的被人教導。
幸福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幸福的方法是自己選擇來的!
幸福的人生更是您應該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