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滿建順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步伐的加快,農村進入人口快速流動期,村民居住也打破了原來以相對集中居住為前提設立的村民小組限制,原來“村委會+村民小組+村民”的農村管理模式面臨許多新挑戰,已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如何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夯實農村基層基礎,構建和諧干群關系,是各級黨委、政府面臨的一個新的重大課題。在今年基層建設年活動中,舊城鎮北耿村“兩委”一班人圍繞破解行路難問題,積極開動腦筋,集中群眾智慧,建立了“街長負責制”,使困惑多年的農村難題迎刃而解,并為進一步探索農村網格化管理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一、實行“街長負責制”的緣起
北耿村是個僅有232戶、845口人的小村,村“兩委”成員5人,黨員43人,村民代表8人。全村共有大小街道21條,由于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有16條街道多年來一直沒有硬化過,被稱為“小坑連大坑,高低不平整,雨天一身泥,晴天土刮風”,群眾反映非常強烈。在今年的基層建設年活動中,北耿村被確定為市級重點幫扶村,修路被列為“十件實事”之首。鎮黨委、政府和包村部門市城管局一道,幫助該村爭取上級幫扶資金28萬元用于修路,讓全村干部群眾看到了告別泥土路、走上康莊道的希望。
面對群眾的熱切期盼,去年底換屆后新上任的支部書記張銀金、村主任耿玉良始終保持了清醒頭腦。他們知道,修路是大事,是好事,更是難事。全部完成大小16條街道、總長2200多米、面積5100平方米、厚15公分的水泥硬化任務,還有兩萬多元的資金缺口,如何通過一事一議籌集上來?修路涉及全村近90%的農戶,拆違刨樹的任務很艱巨,如何不引發矛盾糾紛,真正把好事辦好?道路修好后如何加強日常維護,做到路暢街凈、長效保潔?僅靠幾名村干部、幾名村民代表去想、去辦遠遠不夠,必須放手發動群眾,讓群眾積極參與進來,同心同智同力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觀念一變天地寬。“兩委”一班人統一了認識,在鎮包村干部、幫扶工作組的指導幫助下,經過反復推敲研究,正式出臺了實行“街長負責制”的具體操作辦法。
二、推進“街長負責制”的做法與效果
民主推選好街長是前提。按照“大街選2人、小街選1人”的標準,由各街群眾民主推選出27名街長,都是有威望、有能力、群眾信得過、并自愿為民服務的熱心人,其中有8名村民代表和10名有履職能力的老黨員,平均年齡55歲左右。
簽協議定職責是核心。村委會與當選的27名街長簽訂履職協議書,主要內容包括:確保本街一事一議資金足額到位;帶領群眾清理垃圾、土臺、樹木,確保修路期間本街不發生為一己之私阻撓干擾問題;路修好后,負責組織本街群眾義務埋好路沿磚;確保本街不出現“五亂”現象,下雪后及時組織清掃和清運。街長的履職協議書由街長簽字承諾、本街村民簽字同意后,村委會蓋章備案、正式生效。
履職盡責是關鍵。履職協議生效后,27名街長迅速進入角色,僅用1天時間,就全部完成2.4萬元的一事一議資金收集任務;僅用2天時間,就完成了涉及5戶占街門臺清拆、10戶50多棵占街樹木清刨任務,沒有發生一起矛盾糾紛。村民耿文會門臺高1.5米、斜坡占道0.6米,死活不愿清除,經街長柴煉鋼反復做工作,認識到了拆不了就影響著一條街,清不成路基,修不上路,說了句“放在平時,誰動我的臺,我就跟誰玩兒命,但現在我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利得罪了全街的鄰居,都是過的鄉親日子,拆就拆吧。”于是自己拆除了門臺;村民耿玉坡、耿三娃院子地勢低洼,擔心修街影響排水,本街村民自發為他們集資400多元墊院子,使二人積極配合修街;村民耿玉耪的叔叔是街長,為了不給叔叔的工作堵嘴,主動刨了自家已經種了近二十年的大楊樹,帶動全街刨樹8棵,順利完成了修街任務。在修路過程中,街長們帶頭出義務工,不怕苦、不怕累、不計報酬,感染帶動本街村民齊上陣、齊出力、齊動手,使修路任務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全部完成。為長效保潔,街長每月組織本街村民進行一次大清掃,村委會組織各街開展“最清潔街路”評選活動,評選結果通過大喇叭和村務公開欄向全村通報。
村黨支部書記張銀金說:“大事靠‘法’,小事靠‘法兒’。街長負責制就是個好‘法兒’。在農村和群眾打交道,不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村干部與群眾工作溝通過程中遇到阻力,“街長”總是積極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處處發揮調解員作用,用朋友情、鄰里情、宗族情消除溝通的隔閡、融化信任的堅冰,打通阻礙工作開展的梗阻。村民耿青江在自家的地與胡同口中間砌了一堵墻,阻止別人從自家地里過,村干部幾次與其溝通,都沒起到較好效果。“街長”邰煉鋼和耿舒運是耿清江的本家叔輩,了解情況后,找到他家中與之交談、協商,很快他就主動把這堵墻推倒了。
街長耿彥鋒說:“現在我們村街道已經全部硬化完了,老百姓們都非常高興,我們也感到自豪。我們這些街長都是有群眾基礎的,自愿為鄉親們服好務,執行村兩委班子的決議,調解村里的一些小矛盾小糾紛,并以身作則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我們村公路修的又快又好,是依靠政策正確引導,群眾大力支持。” 到目前,“街長”們直接或協助村班子處理群眾困難120件,協調資金32萬元,調處矛盾5起,得到群眾認可和好評。
“街長負責制”運行3個月來,北耿村村容村貌和群眾的精神面貌都發生巨大變化。街凈了、路暢了,群眾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更強了,北耿村由一個后進村一躍成為全市基層建設年、村莊環境改造提升的示范村和觀摩點。
三、實施“街長負責制”的啟示
1、“街長負責制”完善并充實了村民自治的內容。村民自治,簡單說就是廣大農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項基本社會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內容是“四個民主”,即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北耿村推行的“街長負責制”,正是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直接領導下,“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己的家園自己管”,制定和監督執行村規民約,協助當地黨和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的法律政策,組織發展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維護本地治安,進行人民協解,促進鄉村文化事業發展等工作。這些具體工作的落實,進一步加強了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實了新形勢下村民自治的內容,使黨員和村民代表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更加突出,使黨支部、村委會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更強。
2、“街長負責制”成為密切干群關系的橋梁。“街長負責制”制定的初衷和目的就是充分發揮街長的橋梁作用,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群眾,充分體現群眾意愿,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共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事實證明,“街長”確實發揮了和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成為理論政策的“宣傳員”,社情民意的“收集員”,溝通交流的“調解員”,聯系群眾的“服務員”。
3、“街長負責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抓手。街道管理的優點是網格化、區域化明顯,方便管理。現在農村正進行變革、向社區化邁進,參考“三有一化”要求,“街長負責制”有效解決了有人管事和有處議事等問題。“街長負責制”通過管理細化、責任明確化,實現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街長”在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組織土地流轉、組建合作社等過程中的作用也日益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