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構圖是我們在攝影中最常采用的構圖方法,也是看上去最自然、用得最多的一種構圖形式。但既然超廣角鏡頭和普通鏡頭有著那么大的區別,在構圖上我們也應該進行一下改變。在使用一般視角的鏡頭進行拍攝時,豎構圖就在表現垂直線條特征明顯的景物上更有優勢,被攝物往往會因為采用豎構圖而顯得更加高大、挺拔、莊嚴。而超廣角鏡頭又因為得天獨厚的視角優勢,可以更簡單的把畫面中上下部分的內容聯系起來,形成一種畫面對比。如果你要拍攝的是人像作品,那就更應該多采用豎構圖了。只要合理利用超廣角鏡頭的邊緣畸變特性,大長腿什么的統統不是問題。
也許有的朋友不太習慣于使用豎構圖進行拍攝,不過在超廣角鏡頭的使用上,豎構圖絕對能幫助你拍到很好的作品!
所謂前景,就是位于主體前面或靠近前沿的人或物。在鏡頭畫面中,用以陪襯主體,或組成戲劇環境的一部分。在一副畫面中,恰當的添加一些前景,會讓畫面更加具有戲劇性。并有助于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平衡構圖和美化畫面。因為超廣角鏡頭的獨特視野范圍,如果單單的拍攝一大面積的平面風光照,會顯得整體畫面缺乏縱深感,十分平淡。因此,想用好超廣角鏡頭,如何合理的在畫面中增添前景就是一門必修課。但這并非是說毫無目的地把什么都拍進畫面。在選擇前景時,應本著選擇具有季節特征、地方特征的景物作前景的原則,有意識地運用前景來渲染某種氣氛或特征。比如,選擇有季節特征的花木給畫面增添氣氛是最常見的。同樣,具有地方特征的景物也能使畫面增添濃郁的地方色彩或異國情調。
有了前景的襯托,超廣角鏡頭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效果。廣闊的視野和超乎想象的縱深感絕對會讓你感受到意想不到的震撼。
攝影愛好者都知道鏡頭分標準、廣角、長焦和魚眼鏡頭幾大類。其中,尤以超廣角較難掌握,不容易拍好。而不容易拍好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畫面中收錄了太多的元素。由于視角較大,拍攝場景中往往會有明亮的光源,這就足以產生具有破壞性的炫光。而如何合理的控制和規避炫光,也是超廣角鏡頭使用者需要學習的拍攝技術之一。除此之外,如何在一幅畫面中控制好各個被攝物的光比關系也是超廣角鏡頭使用中的一門學問。死黑或者死白都是應該盡量避免的問題。如果想要比較好的控制好超廣角鏡頭視野中的光比,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帶上一塊指數較高的漸變鏡。搖黑卡也是可行的方法,但由于要求技巧較高,不推薦各位新手朋友使用。最適合使用超廣角鏡頭的時間是被稱為“魔法時刻”的清晨和黃昏。并且據說超廣角鏡頭在冬天表現更好,因為大雪會降低天空與地面的光比。
超廣角鏡頭的寬大視野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只有能合理規劃畫面中各種元素的攝影師才能真正駕馭好這么一類獨特的鏡頭。
戰地攝影師Robert Capa曾說:“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這句經典名言雖然不是針對超廣角鏡頭而說的,卻無形中成了對它最好的詮釋。越靠近主體拍攝,超廣角鏡頭帶來的戲劇性效果就會越明顯,因為夸張的透視和扭曲變形,以及前后景物深遠的空間感,強化了影像張力。在超廣角鏡頭寬廣的視角下,所有的景物、動作或表情在畫面中的比例就會相對的縮小,如果這些是照片要傳達的訊息,靠得不夠近就沒辦法給人深刻的印象,甚至讓人抓不到畫面的重點。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超廣角鏡頭若駕馭不當,景物夸張的變形和失真會破壞畫面整體的平衡和美感,因此在追求強烈視覺沖擊的同時也要拿捏分寸,避免造成反效果。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拍攝人像的時候,如果距離太近可能造成鼻子或額頭扭曲變形。所以,使用超廣角鏡頭進行拍攝時需要提前思考一下,如果想要達到夸張的戲劇性效果,就盡可能的靠近被攝物。如果想要比較客觀的視角,老老實實站遠一點吧。
編者結語:
超廣角鏡頭在鏡頭家族中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名成員,這種鏡頭可以激發出我們的創造力,但也會給使用帶來極大的困難。只有熟練掌握了超廣角鏡頭的各種特性以后,才能真正的創造出一片不一樣的“廣”闊天地。